國內加氫站為什麼這麼少 ?

國內加氫站為什麼這麼少 ?

國際氫能委員會發布的《氫能源未來發展趨勢調研報告》顯示,到2050年,氫能源需求將是目前的10倍,到2030年,全球燃料電池乘用車預計將達到1000萬至1500萬輛。在這一輪新的競備賽中,中國顯然不能落後。但相較日韓和歐美等地區,我國氫燃料電池行業發展顯然還在各方面存在不足,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商業化、產業化進程滯後,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領域與國外差距明顯,產業鏈薄弱,工程化能力不足等因素在制約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以外,還有一個影響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大規模推廣和應用的關鍵原因——加氫站太少。為何會造成這一現狀,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及2018長三角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科普巡遊新聞發佈會上,終於找到了答案。

成本過高 但審批流程複雜更“要命”

據統計,全球目前建成的加氫站已經超過了300座,但大部分加氫站都集中在日韓、歐洲和北美地區,我國目前投入運營的加氫站僅為13座,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

當然,首當其衝的難題是建設成本過高,這是全球氫能產業面臨的相同困境,但在中國,除了相關技術和安全要求導致的成本提高之外,還有其他原因進一步推高了加氫站的投資費用。據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籌)副秘書長王菊介紹,在充分考慮安全以及國際通用性的情況下,以每天加氫能力為1000kg(10h)的固定式35MPa加氫站為例,初始投資金額為1590萬~2000萬元(不包括土地成本及供氫長管拖車的成本)。“制約國內加氫站建設費用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為關鍵設備未能實現本土化和自主化,以及加氫站數量的過少,也難以實現規模效應。”

不可不提的還有土地成本。富瑞氫能總工程師魏蔚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談道,在申請加氫站建設時,必須申請使用商業用地,如果建設在相對較為便宜的工業用地上,那麼建設好的加氫站只能給自己的產品加氫或進行實驗,不能公開運營。但魏蔚提出,制約基礎設施建設的更大難題並不在於資金,而是在於建設審批流程的繁複以及不一致,雖然各地政府鼓勵和支持加氫站的建設,但“準生證”卻很難拿到。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商務拓展部總監高雷告訴記者,在加氫站的建設過程中,規劃、立項、審批、運營監管方面均遇到難題,相關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失。

“走完建設加氫站的全套審批流程時間最短半年,長的話,上不封頂。”魏蔚直言,“只要簡化和規範加氫站的審批流程和手續,即便沒有政府提供的相關補貼,也會有許多企業願意開展加氫站的建設和運營工作。”

♦流程繁複的背後是頂層設計的缺失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包括廣東省、上海市、湖北武漢、廣東佛山以及江蘇蘇州等10餘個省市相繼出臺了燃料電池汽車的相關政策,除了更多對產品提供財政補貼外,加氫站建設也成為了政策關注的焦點。以4月12日廣東佛山市政府發佈的《關於印發佛山市南海區促進加氫站建設運營及氫能源車輛運行扶持辦法(暫行)》為例,在加氫站建設方面,提出“按日加氫能力固定式加氫站350~500公斤、500公斤以上,撬裝式加氫站350公斤及以上,建成年限2018年底前建成、2019年內建成、2020年~2022年內建成等依梯度分別給予200~800萬元的補貼”,還針對加氫站運營提供扶持補貼,2018~2019年度,對加氫站銷售價格為40元及以下的氫氣給予20元/kg的補貼;2020~2021年度,對銷售價格為35元及以下的氫氣給予14元/kg的補貼;2022年度對銷售價格為30元及以下的氫氣給予9元/kg的補貼;此外,對於加氫站的財政貢獻也提出了獎勵政策,具體為“2018~2020年度獎勵金額為其加氫業務增值稅和所得稅區級地方政府留成部分的100%,2021~2022年度為50%”;3月22日,全國首個地方性的加氫站審批及監管地方管理辦法——《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加氫站審批及管理辦法》也正式出臺,明確了加氫站的項目選址、報建、施工、經營全過程的審批及管理流程和相關監管職能部門。

但光靠各地政府的支持和鼓勵顯然遠遠不夠,在本次發佈會同期舉行的“《世界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報告》開題會”上,來自企業的與會嘉賓就表達了同一個觀點:國家頂層設計至關重要。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副教授呂洪指出,對氫能的認識和戰略定位至關重要。雖然我國已在國家戰略層面明確將氫能作為能源架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將燃料電池汽車定位為我國汽車行業發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但如果仍將氫氣歸屬於危險化學品而非能源,不僅地方政府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將“敬而遠之”,也難以在普通消費者群體中進行產品的推廣和普及。

高雷建議,氫氣是與天然氣一樣屬於能源,加氫站和天然氣加氣站也類似,但因為是一種新事物,急需國家出臺相關的建議指導各地加氫站的建設及運營監管的相關制度,可明確類似天然氣加註站的管理方式對加氫站進行管理。

據透露,今年我國相關部門將結合“十三五”規劃,從科技創新、產業化等方面對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進行科學評估,進一步明確方向和路徑,相關利好政策有望在今年推出。

抖音號:I11582464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