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乾隆当作宝的《海错图》,究竟记载了多少稀奇古怪的海底生物?

不管是对动物还是植物的研究,好像只要它的生产时间来自于古代,就总会蒙上一层奇幻的色彩,比如记录了许多神奇异兽的上古奇书《山海经》,虽然里面的动物大多怪异夸张,但有很多人认为这些动物或许在当时存在,只是被文学化加工了。山里的生物比较好写,因为能实地考察,不过海里的生物可没那么简单了。

被乾隆当作宝的《海错图》,究竟记载了多少稀奇古怪的海底生物?

清代时,有位名叫聂璜的画家,他本身对对海洋生物很有兴趣,但是古代并没有这方面的相关图谱,这也很能理解,就算是我们现在的科技手段,要到海洋里探索也是件极不容易的事,何况是古代。所以秉承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一原则的聂璜,只好自己动手画了。

聂璜将这本他倾尽了大半生的图册,取名为《海错图》,在汉之前,“海错”一词就被用来指代各种海洋生物,“错”即种类繁多的意思。

被乾隆当作宝的《海错图》,究竟记载了多少稀奇古怪的海底生物?

聂璜在图册中绘制并描述了约三百多种生物,里面的生物都是他亲自去各地取证时所见或所闻的。康熙年间,聂璜游历全国各地沿海,实地考察,不得不说,他真是一个很有研究精神的博物君啊!

接着,我们来看几个书中描绘的生物:

红鱼

被乾隆当作宝的《海错图》,究竟记载了多少稀奇古怪的海底生物?

红鱼外形“翠袖红衫”,颜色艳丽,因为看上去像是出嫁的媳妇,所以又有“新妇鱼”的称呼,所以聂璜就把它当成了龙王的儿媳,十分有趣。康熙年间,曾有福建渔民捕捉到一条红鱼,全身都是红色,鳍和尾都是翠绿色,模样可爱喜人,极为少见。

井鱼

被乾隆当作宝的《海错图》,究竟记载了多少稀奇古怪的海底生物?

其描述,是头顶上有一口喷水的井。这就很明显了,就是鲸鱼嘛,鲸鱼头顶上的鼻孔会喷水。据说聂璜在画井鱼时,还特地参照了来自西洋的一本《西洋怪鱼图》,欧洲人把鲸鱼画成有利爪的怪兽,聂璜参考时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画成了井鱼。

关于井鱼的故事,据说因其身躯庞大,曾有航海者误将其当作是海岛,在井鱼背上登陆并生火做饭,结果井鱼因火感到痛意,被惊扰,翻身沉入水底,结果航海者也被带入了海底。

被乾隆当作宝的《海错图》,究竟记载了多少稀奇古怪的海底生物?

除了一些他见过的之外,还有一些生物是靠人们口口相传才流传下来的,实际上也不知道有没有存在过,但由于它们极具影响力和传奇色彩,所以聂璜也靠着人们的口头描述将之绘画下来,比如人鱼。

人鱼是传说了几千年的生物了,西方称之为美人鱼,美得不行,不过在聂璜的笔下,这人鱼可能是历史最丑的形象了,聂璜还有模有样地备注了“全体皆油,不堪食”,说实话,看这模样,也下不了口啊!

被乾隆当作宝的《海错图》,究竟记载了多少稀奇古怪的海底生物?

还有鳄鱼,聂璜也不曾见过,但根据人们口中描述,他画出了这幅鳄鱼,“长二丈余,身有甲,四足短而有甲,尾不尖而扁。”和实际的鳄鱼确实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不过他画得这只显然更好看了。

被乾隆当作宝的《海错图》,究竟记载了多少稀奇古怪的海底生物?

另外还有那些流传甚广的海怪,比如海和尚,在古代,特别是浙江、福建沿海一带靠海吃饭的人心中,海和尚是不详的怪兽,遇上它就会翻船。

聂璜根据其它书籍记载和海民口述,将海和尚绘制成了“鳖身人首而足稍长”的模样。海和尚历来都是一种诡异而神秘的生物,天下霸唱在小说《鬼吹灯》里也有提及,说它是一种鱼虾混合体的生物,被人捉到还会叩头求饶。

被乾隆当作宝的《海错图》,究竟记载了多少稀奇古怪的海底生物?

《海错图》全套分为四册,前三册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第四册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2019年,故宫还开展了一场“故宫里的海洋世界——《海错图》多媒体综合展”。

除此之外,近年来出了不少文创产品的故宫,也将《海错图》拿来做了创意展示,将它做成书本灯,一方面还原了原作的书本形态,一方面将各种奇幻的海洋生物进行画面展示,当发着光的海洋生物在立体书册中栩栩如生地闪耀时,真的给人一种奇妙的观感。

其实你仔细看《海错图》,还会发现它的画风也是十分可爱了,甚至有点像Q版海洋生物,虽然按我们现在来看,这本《海错图》还真的有许多“错”的地方,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地位和趣味性。

古代对于大海的探索本身就少,这本图册在康熙年间完成,在雍正初年重新问世,此后,就一直受到清朝历代皇帝的喜爱。乾隆就十分喜欢这本书,天下湖海皆属于天子,但就算是权力无边的皇帝,也无法见识到广阔的全世界,所以乾隆才会说:“朕戎马半生,这部书满足了朕对于大海的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