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製造學渣”?實則不然,為的是消滅這幾種情況

近日,“中小學生減負”這則新聞可謂是“出盡風頭”。一篇名為《南京家長已瘋》的網文刷屏,更是引發網友熱議。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似乎已成為中國萬千家庭的真是寫照,而“減負”減少的不僅僅是學生的作業負擔,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老師、學校、父母的負擔。但為了能讓孩子“成龍、成鳳”,父母似乎又增添不少的負擔。

“減負=製造學渣”?實則不然,為的是消滅這幾種情況

而近日教育部下發的《方案》中共列出了33條重點舉措,包括嚴控家庭作業總量和作業時間、加強競賽管理、嚴禁利用週末和節假日補課、嚴控校內考試次數、嚴禁發佈考試成績和排名等。

不補課,嚴控家庭作業還能理解,但最後的“嚴禁發佈考試成績和排名”卻讓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升學考試,中招考試,甚至是高考,考試的分值決定了你能走多遠,突然地“嚴禁發佈考試成績和排名”拿什麼來判斷學生階段性的學習質量?僅這一點就著實讓家長焦慮了一把。

“減負=製造學渣”?實則不然,為的是消滅這幾種情況

而在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看來:從根本上說,“減負=製造學渣”的觀念背後,連著教育評價體系的偏差。在“每分必爭”的升學競爭中,家長很難不關注孩子的分數,也很難關注分數之外的其他素質發展。只有改革教育評價體系,破除升學評價中的唯分數論,才能引導家長走出育兒誤區,這也是我國當前給學生減負的關鍵所在。

“減負”僅僅是為了讓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嗎?不是的也是為了規範教學,更是為了教育系統的良性循環發展。

防止超前教學、提前教學

教育超前學,看上去能夠先人一步,能夠提早接觸更好的知識技能。但從長遠來看,超前學習是在“揠苗助長”。以興趣、想象力、創造力等為代價,放棄了成長了必不可少的因素,沒有朋友,變的內向膽怯。而獲得的是短短几年內的領先,僅僅是學習內容多少的領先。這些成績到社會上又有什麼用呢?就像造房子一樣,為了能儘快造起高樓大夏,卻沒有打嚴地下的基石,結果造成或是樓房的倒塌,或是無法建成高樓大廈。

“減負=製造學渣”?實則不然,為的是消滅這幾種情況

利用節假日補課

利用節假日補課似乎已成為一種常態,而補課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追趕進度,鞏固基礎,查漏補缺。說實話,這些挺重要的,但本該釋放天性的時間裡,卻要老老實實的待在教室裡上課,你覺得真正聽進去的學生會有幾個?節假日補的並不是課,而是老師們的“心安”。

當然小編提到的只是種種原因中兩種,更是為了避免劣幣逐良幣,避免整個地區的違規辦學的發生。“減負”僅僅是教育改革的一個開端,不以“分值”定成“勝負”的時代終會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