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中風,及時預防,這5個先兆、10條法則一定要記牢

“38歲的王先生是一家軟件公司經理,雖然掙錢多,但工作壓力大,經常為了一個設計而熬夜加班。前幾天在辦公室突然出現頻繁打哈欠,大家都以為他是熬夜犯困,也沒有重視,後來發現他嘴角流涎,甚至打著呼嚕睡著了。這才緊張起來,打120送到醫院做了頭顱CT,發現竟然是中風了。”

38歲就中風了?是的,您沒有看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中風已經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中風發病率世界排名第一

每年會有新發病例300萬左右,有30多萬人死亡,目前存活的中風病人有800萬左右,且大部分有身體各種功能的缺失,出現臥床、偏癱、功能失調等。而且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每年我國用於腦中風的醫療康復總費用達到300億元以上,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在我國城市居民中,腦卒中的危害性遠大於惡性腫瘤和心臟病,但受到的重視程度遠遠低於惡性腫瘤和心臟病。

先了解一下什麼是中風

中風其實是腦卒中的俗稱。就是指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兩種。

在我們臨床當中最常見的就是腦血栓、腦梗死、腦出血這樣的疾病,引起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就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其中,高血壓是引起卒中發病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因此高血壓的防治顯得尤為重要。

也不要過於緊張,發生中風還是有先兆症狀的

中風雖然來勢兇猛,但發病前還是有一些蜘蛛馬跡可以抓住的,我們需要多留心,注意觀察下面的這些反常先兆,及時干預,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中風帶來的危害。

1、頭暈頭痛

特別要注意那種突然發生的眩暈,雖然眩暈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要引起警惕,防止是大腦短暫缺血所致。頭痛是指那種與往日不同的頭痛,比如頭痛突然加重,或者由間隙性頭痛轉變為持續性劇烈頭痛。

2、言語不清

平時說話正常,突然出現吐字不清,患者會感覺到舌頭比平時大,說話不利索。甚至有口角歪斜、舌頭無法伸直或者偏向。可能是大腦皮層的運動語言中樞相應的血管出現痙攣,導致該部位腦供血障礙。

3、身體發麻

一般情況下,會出現毫無誘因的身體某個部位發生麻木,比如突然感覺到某一側的手腳或者臉上麻木,有的還會出現嘴唇、舌頭等處麻木,會有使不上勁的感覺,甚至乏力、腿部打顫、站立不穩等。如果本身就有三高的中老年人更加要引起重視。

4、哈欠不斷

就像文章開頭說到的那位王先生頻繁打哈欠一樣,尤其是在充足睡眠的情況下,還會出現哈欠不斷,甚至犯困想睡覺,會伴有不由自主的流口水。這就可能是中風先兆的一個信號。

5、眼前黑朦

一側眼睛突然發黑,看不到東西,過了數秒鐘或者半分鐘左右慢慢恢復正常。這種現場在醫學上我們稱之為單眼一過性黑朦,可能是由於腦部缺血引起視網膜缺血所致。因此,一旦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是中風先兆,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當然,也要注意與直立性低血壓引起的黑朦相鑑別,後者旺旺是雙眼發黑。

避免中風,及時預防,這10條一定要記牢

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管住嘴、邁開腿、戒菸戒酒。

2、無論男女老少,中風的發病與氣溫負相關,溫度越低,發病的可能性越大,溫差越大,誘發中風的可能性會更大。所以老年人居住的房間內溫度要保持相對恆定,注意保暖、不要受涼。

3、中風與空氣相對溼度也有關聯,空氣溼度越低,中風發病可能性增加。因此,冬季天氣乾燥時,老年人在家裡應使用空氣加溼器增加空氣溼度。冬季老年人應減少外出,必須外出時儘量戴上口罩,也可明顯減少中風發病風險。

4、多吃蔬菜水果、粗纖維食物。飲食中應有適當的蛋白質,動物蛋白質如蛋清,瘦的豬、牛、羊肉,魚,雞肉等。植物蛋白質如豆腐、豆漿、豆芽等,各種豆製品可降低膽固醇。少吃油炸或油煎食物,烹調方法多采取清蒸、涼拌、水煮等。

5、補充每日的生理需要量水分,大概2000毫升左右。每天保持排便一次。有前列腺增生導致排尿困難者要及時治療,老年人大小便建議採取坐位。

6、對於平時有高血壓者,需要經常測量血壓,爭取控制在130/85左右。一旦血壓過高或者過低需要及時調整或者停用藥物。

7、年輕人也要注意保護大腦,不要過度疲勞,不要思慮過重,不能熬夜,要按時休息,注意勞逸結合,加強鍛鍊,增強體質,特別是有家族性三高病史者,更應該注意及時乘早干預。

8、老年人要多散步、打太極拳、跳廣場舞等業餘活動。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可以避免血栓形成。儘量不要選擇釣魚、打牌、下棋等久坐的娛樂活動。

9、每逢節假日,家人開心團聚時,老年人不宜勞累過度,還應避免過量飲酒、情緒激動等。一旦出現頭痛劇烈或者睡眠不佳者可以給予鎮靜劑以利於休息。及時到神經內科或者門診諮詢。

10、要定期體檢,鑑於許多腦出血或者蛛網膜下腔出血都是顱內血管畸形造成,建議體檢時候增加頭顱CTA檢查。可以更加直觀地瞭解顱內血管發育情況,有無動脈瘤、血管畸形、腫瘤等,以便及時採用介入治療干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大家參考,不能視為治病就醫依據。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