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綿陽好多親水樓盤交房後就成了臭水樓盤?


為什麼綿陽好多親水樓盤交房後就成了臭水樓盤?


每一個開發商,都想標榜自己開發的樓盤高端。


但根據中國人的傳統居住文化理念,無水不高端。從來名貴居水岸,所以走到哪裡都是江景樓盤最吃香。

為什麼綿陽好多親水樓盤交房後就成了臭水樓盤?

不靠江岸的樓盤怎麼辦?要麼政府造人工湖,要麼自己在中庭或正大門打造水景,還使用科技手段整些噴泉什麼的。給人造成推窗見綠,視線所及碧波粼粼,美不勝收的感官體驗。特別是從售樓部開放到交房之前,給購房者的感受真的是心旌動盪。


殊不知,大多數樓盤,只要一交房,池水枯竭,噴泉停擺,美景不在。在綿陽,有一部分所謂的親水樓盤,所謂的親水水景,都成了一場騙局一場秀。


舉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幾年前買了一套“生態水景”住宅,想象著將來能在日落時分漫步水邊的情景,當時,他無比激動,雖然房子價格不菲,但他認為錢花得值。然而好景不長,搬進去沒多久,湖中水就越來越少,而且湖水渾濁,既無水草搖曳,也不見魚翔淺底,“生態水景”都快變成孳生蚊蠅的臭水塘了,而且一到夏天,陣陣惡臭更是讓住戶連窗子都不敢開。


為什麼會這樣?不就是水麼?水比油貴?


還真是這樣。貴就貴在養護成本太高。


一是小區水景,特別是裝有噴泉設施的水景大都位於小區正中央,四周沒有護欄,每當噴泉一開放就會有很多小孩在裡面跑來跑去,萬一摔倒了物業也負不起責任。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二是通脹原因。比如,10年前,綿陽的普通社區物業費是1.30元,有水景的樓盤可以收到1.50元。但物業費是很難上漲的,現在的水景樓盤大都要收到2.50元以上。10多年了,水景設備已經壞了很多年,如果要徹底修復,人工加換設備可能需要幾萬塊,修好後,噴泉的水電費和維護費應該由業主分攤,這樣一來費用就更高了,業主不願意承擔,物業公司本身就舉步唯艱,你叫他來給你免費啟動水景,不現實。


三是水景的日常養護成本也高。


為什麼綿陽好多親水樓盤交房後就成了臭水樓盤?


人工成本:為了維持噴泉的正常運行和美觀,需有人定時對其進行管理和維護,包括噴泉的設備更換等等。


噴泉設備維修和更換的成本:噴泉池裡的水泵、軸承等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進行潤滑更換,核算起來,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水費、電費:一兩天,甚至一兩個月都沒有什麼,如果時間長了,則需要定期更換水池的水,久而久之,水電費的開銷也相當可觀。


所以,綿陽絕大多數樓盤的水景,不是交房後就熄火,就是一二年後就廢棄,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既佔用地方,又飽受詬病。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提醒開發商,如果你開發的樓盤周邊沒有取水的資源,純粹靠到自來水公司去買水造水景,人工建造的水景,其結構體系、防水層、水循環系統、溢水與補水系統、貯水池、地下管線等都面臨著日常維護等工作,所以就不要去整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了。


同時也提醒購房者注意,購房時,開發商在宣傳水景時,一定要搞清樓盤的取水來源。買水景樓盤,買不到純粹的江房景,就一定要買靠江河湖泊之水引入社區進行人工造景的樓盤。

為什麼綿陽好多親水樓盤交房後就成了臭水樓盤?

像若干年前的上河鸝島、鴻樾瑞閣,直接引河水進小區,相較於造人工水景的成本更低,還能保障是活水,沒準還可以在你的門前抓魚,豈不安逸?


其實,綿陽城區三江縱橫,大多數樓盤,出門10多分鐘必看水。真要打造水景樓盤,完全可以利用江河資源,整個片區的樓盤形成聯盟,統一到河裡去引水,這樣一次性投資,解決永恆的事情。特別是沈家壩、小梘、經開片區,涪江已經成了地上河,取水的成本更低。這就看開發商願不願意做,企業之間的團結協同的大局觀念了。


點擊“瞭解更多”,請淘房諮詢師幫你找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