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17的出現讓各國的反導系統都過了時

東風-17是中國第一型高超聲速導彈,導彈射程在1800~2500公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70週年國慶閱兵首次亮相。東風-17具備全天候、無依託、強突防等特點,可以數倍於音速的速度作規避動作,飛行過程中可以轉換攻擊目標,突破反導彈攔截系統,投放核武器,對中近程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東風17的出現讓各國的反導系統都過了時


中文名稱
東風-17
裝備類型
彈道導彈
所屬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前型/級
東風-16B
攜帶單頭
高超音速常規彈頭
發動機
單級固體燃料火箭
作戰範圍
1800-2500公里[2]

東風17的出現讓各國的反導系統都過了時


武器介紹
東風-17是中國用於反介入/拒止戰略的武器,射程有1800-2500公里,對美國本土不構成任何威脅。但是東風-17一旦服役,美軍在西太的航母戰鬥群在其射程2500公里範圍內就會是一個巨大的移動靶標。或許攔截被東風-21D美軍還有一點機會,東風-17的出現讓美軍只能祈求他們的攔截導彈能在空中意外的偶遇高超音速彈頭。除此之外,任何的反抗都會顯得是徒勞無功。[3]
研發歷程
東風-17研製過程中,研發人員在JF12激波風洞測試其空氣動力性能。後者是中國科學院於2012年建成的一項風洞測試裝置,可以吹出5-9馬赫模擬風,溫度可達攝氏3000度左右,完全模擬彈頭在高超音速飛行中所經受的惡劣環境。[4]
2019年10月1日,於中華人民共和國70週年國慶閱兵首次亮相。

東風17的出現讓各國的反導系統都過了時


導彈尺度的目標無論採取任何技術措施均無法實現對預警雷達(工作波長較長)的雷達隱形。這是由基本的電磁學原理決定的。
高速滑翔導致的強烈氣動發熱不可避免地將遭到紅外傳感器的探測。
末段俯衝時,雷達隱形的主要矛盾轉換為乘波體與強敵火控雷達 & 攔截導彈雷達尋的頭(為保證精度而不可避免地採用較短的工作波長)的競爭。此時乘波體速度已降至黑障邊界以下,不再產生雷達反射特徵強烈的等離子體層,其雷達隱形措施可充分發揮效能,使對方武器原本已經悲催的攔截成

導彈尺度的目標無論採取任何技術措施均無法實現對預警雷達(工作波長較長)的雷達隱形。這是由基本的電磁學原理決定的。
高速滑翔導致的強烈氣動發熱不可避免地將遭到紅外傳感器的探測。

東風17的出現讓各國的反導系統都過了時


末段俯衝時,雷達隱形的主要矛盾轉換為乘波體與強敵火控雷達 & 攔截導彈雷達尋的頭(為保證精度而不可避免地採用較短的工作波長)的競爭。此時乘波體速度已降至黑障邊界以下,不再產生雷達反射特徵強烈的等離子體層,其雷達隱形措施可充分發揮效能,使對方武器原本已經悲催的攔截成功概率進一步下滑。

東風17的出現讓各國的反導系統都過了時


東風17不僅飛得快,飛得巧,而且打得準,其背後是大國工業體系的強力支撐。超高速飛行必將產生強烈的空氣摩擦,彈體要承受超高溫的考驗,必須研發又輕又強的高耐溫材料,打造導彈“外衣”。再入大氣層後還具備高度機動能力,必須有強大的火箭發動機和操控系統,東風17那些可愛的小翅膀不是裝飾品,而是四兩撥千斤的關鍵。在高速進行中準確命中目標,當然還要依靠火眼金睛,雷達指引、衛星制導,東風17才能使命必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