檩子:孩子上初中后(10~11岁),进入青春期。这个时期,在人的一生中非常美好,可是身在其中,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孩子,更多时候感受到的却是许许多多“成长之烦恼” ...
@春暖花开是一名初中老师,长年累月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打交道,她觉得:对待这个阶段的孩子,爸爸妈妈的做法“误区”实在太多,借小花生“大白话”专栏,她希望能和更多的家长分享自己的感悟、发现 ...
本文由花友@春暖花开621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文中图片来自电视剧《匆匆那年》剧照
我是一名初中老师,初一到初三,年少青春的孩子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看得太多,以至于花编这个“一线大白话”话题一出来,我就想写一写,可是头脑中涌出的完全没有专业的词汇~全是——
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大家爱的方式各种各样,宠溺的,放养的,上各种培训班的……
我们都觉得我们是多么爱他啊,但是亲爱的孩子,他知道你爱他吗?
特别当他们越长越大时,他们看到你对他学业的不满,对他交友的干涉,对他爱好的剥夺 ... 永远都比不上别人家孩子的他,能知道你爱他吗?
曾经有一届的学生,事儿特多,我越了解越心惊。单单最初粗略了解的这10来个学生,几乎都是家庭不幸的:离婚的,单亲的,留守的,或者家庭内部矛盾重重内战不断的~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孩子,初一时学习中等水平,初二几乎是应付作业而已,初三学业已经无力回天了。他父母离婚,靠爷爷生活,住校,几乎没有零花钱,以致于他初二这一年几乎把吃饭的钱用于吃零食,导致初三胃痛。听到这个,真是令人心痛。
这个爹不疼娘不爱,连祖辈都不管的孩子,算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可是那些双亲俱在身边的就幸福很多了吗,未见得!忙于自己生意而未跟孩子交流的,动不动就棍棒伺候的,或者经常拿某某孩子做对比的,或者让孩子刷题刷题刷题的……
在青春期,孩子们的不满全爆发出来,有厌学的,有离家出走的,最多的,当然是沉迷网络游戏啦。为什么要在家里呆着呢?家里没有爱,都是要把人逼入绝境的嘴脸……在游戏中听不到爸妈争吵,在打打杀杀中可以释放压力或实现虚拟的自我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爱与陪伴,这才是父母应该给的。如果确实忙于生计没有时间,也请告诉孩子,无论什么情况,你都爱他,一直告诉他,让他深信不疑!让孩子知道,即使全世界都不在乎他,至少还有一个你!
尤其,请不要经常在别人面前或公共场合骂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初中阶段的孩子,最显著的特征是有很强的自尊心。这时期的孩子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被爱、被保护,他们更渴求得到尊重和理解。他们在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受到批评和惩罚时,会感受重大打击,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孩子如果经常被父母当众批评、揭短,那么孩子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甚至会产生以丑为美的变态心理。套用一句话,“你说我笨,我就笨给你看”。而且当着别人的面,会让孩子觉得特别没面子。一个没有自尊的孩子,很容易自暴自弃的。
我们年段室里,有时会有班主任请来一些家长交流或解决孩子情况。当然,基本上是“犯了事”的孩子的父母。家长们为了自己的或者老师的面子,都会狠狠地批评孩子。那天,孩子也在场,他妈妈就一个劲地说,你怎么这么笨啊~这种题目别人都会做,你怎么都不会……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跟那个家长说,不要当这么多人骂孩子笨了。那个家长瞬间沉默。那是下课期间,很多老师在,孩子把头深深地埋下了~
我有个朋友,她说她就是老师眼里的差生家长……有次她又被请到孩子学校,老师当着她的面,对她孩子说:“你考这么少,你舅妈都很没面子了。”(朋友亲戚就在该校任教,和该老师是朋友), 朋友忍受住了这种双重“羞辱”,没有把这种情绪转嫁给孩子,而是转头对孩子说:“读书是自己的事,跟舅妈没关系!”
也许在这种场合中,你做不到像她一样冷静和勇敢,那就保持沉默吧,或是跟老师就事论事处理问题,千万千万不要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把盐了,如果不幸再加上陈芝麻烂谷子,那这以后的烂摊子(孩子赌气、厌学、绝食、离家出走)……不是还得由你来收拾吗?
一个孩子知识多寡,在我看来,远不及爸爸妈妈给予他的恰当的爱来得重要~如果有爱,有自尊,相信这个孩子带给社会的也更多的是正面的能量!
初中孩子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变化,这导致他们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强,他们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需要亲密的亲子关系,但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向同伴倾诉而不是父母,所以此时父母更应该密切关注孩子动向,避免孩子在叛逆期走错路、走歪路。
这里特别特别提醒一下乖乖孩的父母!
有些孩子比较安静、听话,生活学习均不需要家长操心,许多家长就乐得轻松,忙自己的事去了。其实表面的风平浪静,有可能暗潮涌动呐,若等观察到,怕已经回天无力了。
我有个亲戚的孩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乖乖孩。父母在他三年级时把他放心地交给老人,双双出去打工了,孩子六年级毕业后才回来。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学习成绩很好,是考重点高中的料,他爸妈说起他,满脸都是骄傲。他上初二时,父母忙着开公司,装修房子,又叫来爷爷帮忙。等孩子上了初三,妈妈忙完了房子,发现平时腼腆、一声不吭的孩子恋爱了,而且陷得极深。大庭广众之下与女朋友手拉手,中午则把教室门关上,单独与女生不知道在里面干啥。气急败坏的妈妈软硬兼施,并与女生家长配合,也无力拆散这一对小鸳鸯。
最后当然是中考考得很差,妈妈为了不让他们在一起,把他弄到别的县市读高中。结果开学不久女生就甩了他,他赶回来质问无果后大哭一场。他爸妈担心他会想不开,但最后他接受了这一事实。我们都以为天下太平了,皆大欢喜。事实是,三年后他高考失败,个性也呈抑郁,真是令人唏嘘啊。
妈妈一直责怪自己在孩子最关键的一年去装修房子,原本以为自己家的这个“好孩子”还是会按部就班地学习、生活,而疏于关心和照顾。这个敏感时期的孩子缺乏温暖和爱护,只能到同伴中去寻找,再加上青春萌动,很容易在异性中找到共鸣,从而“早恋”。
怎么对待孩子的“早恋”?在新的时代,父母的看法和做法各有不同,这里不评价。这个妈妈的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
- 看到孩子表面上“风平浪静”,成绩不错,就不在乎和孩子的深度沟通了
- 发现“早恋”问题后,对待方式简单粗暴,以至于孩子内心的愤怒、反感,无法消解 ...
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每天抽个十来分钟,再不济也可一周一两次与孩子聊聊同学,聊聊老师,聊聊社会,也可以聊聊当年的自己,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思考,也许那些他难以启齿的烦恼就在此灰飞烟灭了,而不必向外寻求一些不可靠的帮助。
这里再举个例子。
有个学生,应该是我教过最聪明的,学习很轻松,数理化经常得奖,写起小说来也是很有看头。涉猎颇广,我曾家访过,书架上的书种类颇杂,还有架显微镜,这在当时当地是极少见的。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省心的学霸,高中脱离了父母的怀抱,当了寄宿生,居然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直到高三才收了下心。只能说是上天厚爱,考上了南开大学。但是,但是,他居然重新回到游戏之中,旷课旷课挂科挂科,最后无法毕业,拿了个结业证书回家。我们听说后简直扼腕叹息啊 !
其实,不管多大多乖多自觉的孩子,内心里都住着一个魔鬼。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你的心,虽然未必事事参与,但沟通和了解孩子的内心,在孩子的青春期尤其重要。千万不要想着孩子的良好习惯已经养成,凡事已上了正轨了,你可以好好歇一歇了。
可千万不要这么想!
这点太重要,所以另起一条来说 ...
孩子的第一逆反期在2~4岁期间,多在3岁左右,这似乎是我们能控制住的年纪。第二逆反期出现在小学末期至初中阶段的10~11岁至15~16岁,突出表现在青春发育期。这个年纪,你有把握控制住吗?
两个逆反期都聚焦于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向控制方要求独立自主权。都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第一反抗期儿童具有“长大感”,第二反抗期的儿童具有“成人感”。第二反抗期所要的独立自主性是要求人格独立,要求社会地位平等,要求精神和行为自主,反抗父母或有关方的控制。
许多家长无视孩子的“成人感”,继续用权威威压孩子,把孩子视为被动的受教育者和被塑造的对象。无视孩子对独立自主的需求,家长的权威感在这个非常时期受到碾压那就再正常不过了。
同事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至今提起女儿,他们总是后悔不已……
据他们说,女儿除了小时爱哭外,其它病痛什么的都很省心。到了初中,才对她的中不溜秋的成绩有所担心,为了能让她考上好高中,夫妻俩一合计,决定让孩子初二留级一年。结果女儿就是不同意,坚决不同意。他们想留级对孩子的未来有利,而且孩子还小,还不懂得利害关系,这时候就该由父母来为她导航把脉,当然,休学留级也有很繁琐的程序要走,爸爸刚好有职务之便,不用白不用。
于是乎,女儿反对无效,屈服于父母的安排,但她坚决不在本校读书,认为留级是很没面子的事!不好意思见到原来的老师和同学的!这样,她休学及初三那年,就由爸爸安排转到别校就读了。
从此,家无宁日,这孩子的叛逆就没有停止过,母女俩见面就吵,夫妻俩提到女儿就生气。原来预想的成绩没有因为多念一年而提高,反而因为留级而直线下降。父母对此无可奈何,自己酿的苦果自己吞。中考考得一塌糊涂,还不愿意在本校高中就读,父母只好又托关系联系学校。
高中女儿也无心学业,父母着急,只好劝她去学美术,谢天谢地,她居然还比较喜欢。因为本校的美术艺考生上线率很高,于是她高三那年回来读书。可是,她居然要去当寄宿生,爹妈住的地方与寄宿生楼是隔壁,咫尺距离不肯回家睡觉,只在晚饭时回家吃饭,就是这么一点时间,家里也是鸡飞狗跳吵架摔打声不断的,引人感叹。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独立自主意识,同事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成人对待,以为自己可以代替孩子做主,以为凭着父母的经验可以一眼望穿的好事,孩子也必定俯首接受。可是,这样一个原本事事顺你意的孩子,怎么会爆发出如此大的能量来反抗父母,这是任谁都想不到的。忽略了孩子成长期对自我意识的保护,受伤害的岂止是父母啊!
有人说,父母之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还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不管如何,在他蹒跚学步时,你牵着他的小手;在他勇敢前行时,你用目光把他的背影深深凝望。在他得意时,你做那个热烈鼓掌的观众;在他失意时,请献上肩膀让他依靠……
既不占有,也不退出。其实社会很复杂,我知道,一个孩子的成长有许许多多的因素,一不小心,多少年的家庭教育都白搭了 。可是对于很多的爸爸妈妈,我还是只想到以上几点 ……
閱讀更多 高分突破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