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欢记》:每个女人终其一生要承欢的那个人,其实就是自己

01 活出自我或许很难 但没有自我会更难

想起去年9月份的时候,公认的“上海第一美女”沈丽君跳楼坠亡。

沈丽君嫁给了一个富二代后,就没有再上班,作为全职太太照顾家里。

她说,家里是公婆负责挣钱,她负责做贤妻良母。

可是,作为全职太太,沈丽君的日子并不好过,她一直在被老公各种嫌弃,嫌弃她做饭不好吃,嫌弃她屋子收拾得不干净。

后来,那个本应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人,却在她怀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与一个出入夜场,被其他人包养过的小三开始了毫不遮掩的出轨生活。

老公对沈丽君和孩子不闻不问,小三却肆无忌惮的晒着和她老公的日常,并多次在沈丽君的微博留言挑衅。

她不敢离婚,因为怕没有经济收入的自己不能挣到孩子的抚养权。

她说,老公在经济方面从没有亏待过她。

于是,她选择了隐忍,对自己的渣男老公说,你出轨不要紧,你对孩子的责任不能少。

当一个女人无法独立的时候,就会不断降低自己的底线。

沈丽君的事情,让人同情痛心,她在婚姻中的不独立,早在婚姻伊始,就埋下了伏笔。

那么,女性在婚姻中一定要活出自己?婚姻中的门当户真的重要吗?女人如何才能有底气地活出自我呢?在《承欢记》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生长在贫寒家庭的女孩麦承欢的种种经历,让我们看到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独立自主的女性,在循规蹈矩的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和挣扎,也让我们看到了当女性懂得了取悦自己,人生重新开始后的恣意和畅快。

《承欢记》:每个女人终其一生要承欢的那个人,其实就是自己

这本书的作者是亦舒,她是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与倪匡、金庸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因为她的文字精炼,总能用三言两语切中时弊,被很多人称为“金句狂魔”。亦舒笔下的女性大都独立自强,勇敢聪慧,通透优雅,亦舒给她们镀上了一层忧郁和纯真,化作成她们常锁眉梢的若有似无的沉思。

《承欢记》中的主人公麦承欢,从出生起,就一直生活在一所香港的廉租房里,但这狭小的空间并没有让她感到不快,她的世界愉快、健康、欢乐,她也从没有因为生活条件的不尽人意而影响自己,从小到大,学费全免,毕业后,又名正言顺地考进政府机关工作,可以说她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好了出身背景这幅烂牌。

麦承欢大学毕业后,认识了房屋设计师辛家亮,两个人的感情谈得十分顺利,交往了一阵子双方就开始谈婚论嫁了。本来一切按部就班,顺利成章,结果麦承欢却在婚期临近的时候,放弃了辛家亮,并决定要忠于内心,活出自己。

在麦承欢转变的背后,是一个女人逐渐完成自我的过程。

02 为什么女性要在婚姻中活出自己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需要明白,如果一个女人在婚姻中失去了自我,那么一切将会是怎样的。

对于这点,可以说麦承欢的母亲麦太太,早已用自己的一生,将女人在婚姻中失去自我的后果,为我们展现得淋漓尽致。

麦太太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后来嫁给了麦承欢的父亲麦来添。麦来添是一位富人的司机,收入不多,但养家糊口还算够用。

麦太太和当时许多的传统女性一样,嫁人后就没有再外出工作,通过半生的辛苦操持,勤俭劳累,终于将麦承欢姐弟俩养大成人。在这狭小的廉租屋里,麦太太经历着生活的种种艰辛,她的世界也只有这间廉租屋一点点大。

身为一个女人,她没有擦过粉涂过口红,甚至从来没有戴过耳环。这样的生活确实窘迫不堪,但是对麦太太来说,她从没思考过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善现在的生活,而是自结婚那天开始,就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丈夫身上。

麦太太对婚姻的价值观,就像我们常听的那句话“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其实时至今日,还是有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希望嫁给一个能给自己提供“好吃好住”的人。

一说到结婚,他们首先考虑到的是对方有没有买房,车是什么牌子的,还要考虑他的父母有没有退休金等等。可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依赖别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安全感的事情。

就像麦太太,原本一心想要指望丈夫,但共度半生后终于大失所望,唏嘘感叹,为自己不值。于是,她所有的失望和不甘都变成了对丈夫的挑剔和不满。埋怨麦来添在早年的时候,没有买一辆计程车做生意,抱怨他五十岁出头了,还在做司机,甚至认为自己的儿女有这样的一个父亲,简直是倒了霉。

麦太太将自己的价值全部嵌入到在了丈夫的身上,一旦丈夫没有满足她的期待,她就像怨妇一样,变得愤怒和不满。

那么,既然丈夫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作为毫无自我可言的麦太太又将希望寄托在了哪里呢?没错,她又将所有的期待都放在了女儿麦承欢的身上,盼望着凭借女儿可以让她扬眉吐气,将自己对于婚姻的所有期待都加注到了女儿身上。

当知道女儿和辛家亮订婚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不是祝福女儿,也不是询问婚期,而是发现女儿的婚戒不亮,让她去换一颗圆大晶莹的。

当得知麦承欢和辛家亮并不打算举办婚礼,筹办酒宴的时候,她又表示无法接受,坚持要置办酒席,还在双方父母见面的时候,当场质问辛家人为什么不想给自己女儿一个风光难忘的婚礼,这让麦承欢十分难堪和尴尬。

为什么麦太太对麦承欢的婚姻有这么多期许呢?因为当初她嫁给麦来添的时候,两个人只是照了一张照片,甚至连新衣服也没有一件,所以她一直懊恼自己没能有一个像样的婚礼。于是,她就希望在这件事上,麦承欢能替自己争气,想借女儿的婚礼补偿自己的遗憾。她甚至以为她拼命争取的是她自己的权益,全然忘了要结婚的是女儿,而不是她自己。

麦太太的想法和坚持,让女儿麦承欢感到非常痛苦。如果要换戒指,她就不得不花光自己的全部积蓄,或者选择由辛家亮支付账单,这无疑让她觉得非常无所适从。可是想到母亲一生的不容易和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她又觉得心里内疚无比。

当她拿着戒指在柜台前犹豫的时候,碰到了正巧路过的辛家亮。辛家亮痛快地签出支票,更换了戒指,了结了麦承欢的纠结和犹豫。如果换做普通人,可能会因为辛家亮的慷慨而觉得非常幸福和轻松,可是我们不能忘了,麦承欢是一个独立要强的姑娘,这样做无疑是使她违背了自己的本意。

为了要取悦自己的母亲,而做出了有悖内心的选择,对麦承欢而言,心中十分痛苦,焦灼难安。

不难发现,麦太太对麦承欢的很多期望,其实是自己求而未得的东西。令人遗憾的是,有这样想法的父母,并不止麦太太一个人。

比如,有很多父母希望孩子选择父母喜欢的专业,希望孩子毕业后能做一名公务员,希望孩子要嫁一个家底殷实的人。

所有的期待背后,都是父母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望,可作为父母,他们又总认为这才是在为孩子好,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就像那段经典的对话说得那样:“我这样是为你好!”“可我一点都不觉得好。”没有人喜欢被安排,被控制,所以麦承欢最终从家里搬走,远离了一直企图干涉自己的母亲麦太太。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都曾指出: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不管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说的自我实现,还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的“成为你自己”,都是在强调每个生命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如果父母对孩子一味地控制,就会让孩子失去生命力和创造力。

萨特曾说“他者既地狱”,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不是主体,而是成了围绕着他人来转的他者,那么这个人就是身处在地狱之中的,这就是麦太太所有痛苦来源的所在。

可见,如果一个女人想拥有幸福的婚姻,就要始终保有自己在婚姻中的自我,不能将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押注在别人身上。

就像《少有人走的路里》曾写到的一样:

婚姻不该是自我埋葬的坟场,而是应该成为一个提升自我、拓宽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圣地。

《承欢记》:每个女人终其一生要承欢的那个人,其实就是自己

03 婚姻究竟需不需要门当户对

很多人可能会以为,麦承欢和辛家亮的婚姻,是被频繁干涉其中的麦太太作没的。可事实上,真的不是。麦承欢和辛家亮之所以在临近婚期的时候分手,说到底,还是因为这场婚姻并不是真正的门当户对。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传统意义上的门当户对。

所谓的“门当”,其实就是指放在大门两边的东西,比如我们在去一些古城游玩的时候,经常会在一些有着多年历史的宅子门口看到一对石墩,或是一对石狮子,这些就叫作“门当”。那么,什么是“户对”呢?“户对”其实指的是在门框上边的圆木头,一般为双数,所以叫做“户对”。

“门当”和“户对”其实就是房屋主人身份等级的象征,别人来到这家门前,看到这家的“门当”和“户对”,心中就会对这家主任的身份等级和职业有所了解了。所以说,传统意义上的门当户对,就是指两家的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

那么,麦承欢和辛家亮两家算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门当户对呢?我们不妨先从麦承欢的家庭背景说起。麦承欢的家庭背景其实并不好,父亲是一名司机,母亲常年在家,所以,一家四口生活的所有开支全部由麦承欢的父亲一人承担,可以说是十分窘迫拮据。

辛家的家世又是怎样的呢?辛家的家世背景其实还是不错的,辛家亮的父亲开了一家中型印刷厂,雇着二三十个工人,虽说规模不是很大,但是生意却很兴隆,通常是昼夜开工。辛家的房子很大,还雇佣了保姆,不仅如此,辛家还准备了一幢公寓送给儿子作为新房,家具杂物也一应具足。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麦承欢和辛家亮两家的经济是十分悬殊的。

但是,这也不意味着这幢婚姻是没可能的,因为我们不能忘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两个人精神层面的门当户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观相同。

麦承欢虽然住在廉租房,但自幼品学兼优,精神独立,力争凭借自己的努力,创出一番天地。而辛家亮呢?他虽然工作安稳,对麦承欢也很好,但是平板乏味,内心也是比较不思进取的。作为一个男人,只顾享受着殷实的家底,全然不想靠自己去拼搏和努力。

可以说,麦承欢和辛家亮并不是处在同一个精神层面的。

首先,当辛家亮邀请麦承欢一起去看新房的时候,麦承欢就表示他们两个人应该自己置家,如果条件不允许,拿就应该一切从简。可是辛家亮却认为做儿子的享受父亲的福祉,是天经地义的事,反正父母百年之后,一切还是归儿女。

其次,麦承欢希望两个人都能自立,而辛家亮却推说因为通货膨胀,导致了自己这一代根本没有置业的能力。麦承欢虽然对他的想法很不认同,但想到一直以来他对自己很好,也就没有继续争辩。

后来,辛家亮的父亲在和情人度假的时候,突发心脏病,因此不得不回国就医。当辛家亮得知自己的父亲可能会因为情人和母亲离婚的时候,不是去关心父亲的病情,也不是想办法去挽回父母的婚姻,而是呆坐在沙发上,思考父亲的财产将会如何分配。这让麦承欢感到遗憾而有失望。

当辛家亮的父亲离婚已成定局的时候,辛家亮像斗败的公鸡一样和麦承欢不住抱怨,担心父亲会把印刷厂分给自己,说自己一见印刷厂就觉得头疼。至此,麦承欢对他可以说是真的失望至极。

你可能好奇,为什么辛家亮不想接受印刷厂这件事,让麦承欢有这么大的反应呢?我们别忘了,辛家所有家产里,印刷厂是最挣钱的,也是辛家家业的根本。辛家亮对印刷厂的抵触,再次证明了他的不思进取。这终于让麦承欢意识到好友毛毛说的是对的,这个男人可能会是一个好丈夫,但却和自己不在一个层次。

对麦承欢而言,做妻子是兼职,做自己才是主业。她是无法和一个安于现状,只贪图眼前安逸的人共度一生的。于是,麦承欢提出将婚期延后,实际上是心中已经做了分手的决定,只是没有明说。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或许两个人还有可能继续,因为所谓的门当户对其实是一种平衡感,辛家凭借麦承欢没有的经济基础对她的好和付出,或许可以平衡两个人精神层面的高低。

可是,却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彻底打破了这个平衡,那就是麦承欢继承了祖母的遗产。

其实这位祖母和麦承欢本来没有血缘关系,而是麦承欢父亲的后妈,但因为在老年时候经常得到麦承欢的探望,又极其欣赏麦承欢的聪慧独立,于是就把自己珍守一生的财产全部给了她。

麦承欢到底继承了多少财产呢?确实不少,麦承欢将所有遗产全部套现后,获得了接近八位数的财产。那么,为什么说获得遗产这件事对麦承欢和辛家亮的分手起了决定作用呢?

如果你觉得是因为麦承欢物质,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麦承欢并不是真的很爱辛家亮,而是因为辛家亮对她一直很好,她和这个男人在一起,更多的是想要回报。

同时呢,麦承欢是一个精神力量很强大的人,但经济能力偏弱,而辛家亮的精神能量很孱弱,但是比较有钱。他们本来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但当麦承欢一时也变得有钱了的时候,他们就不再在一个平面了,彼此之间出现了阶层。这才是他们分手的根本原因。

正如《简爱》里所写的那样:

“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惜。因为过强的对手让人疲惫,太弱的对手令人厌倦。”

家庭文化和经济背景的差异,或许可以用爱弥补,但如果思想和精神不能共同成长,那么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根本不能沟通和调和。

一个混迹在精英圈层,见多识广的人,怎么可能喜欢每天只会上网购物的女友呢?一个满腹经纶,知识渊博的人,怎么可能和喜欢沉溺在网络电视剧里的女友产生灵魂的共鸣呢?

通过鲁迅和朱安的婚姻,我们就可以知道精神层面的门当户对究竟有多重要。鲁迅为了顺承母亲,娶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女人朱安。

我们都知道,鲁迅是一个心中有世界的人,而朱安的世界里却只有鲁迅,两个人思想的高度不一致,注定了这场婚姻注定是一场悲剧。

根据朱安的描述,鲁迅和她虽共处一室,但每天的对话只有三次,分别是起床的时候问早,临睡的时候问是否关灯,向家里要钱的时候询问需要多少。除此之外,两个人的话能少则少,鲁迅会将换洗的衣物放在柳条盖上,朱安交代佣人洗好后再放在柳条盖里面。两个人几乎没有交流,就更不存在幸福可言了。

由此可见,与物质上的门当户对比起来,精神上的门当户对才更重要。精神不在同一层次,两个人的婚姻中会充斥着梳理和冷漠,感受不到一丝的希望和温暖。

《承欢记》:每个女人终其一生要承欢的那个人,其实就是自己

04 女人应该如何活出独立的自我

和辛家亮分手后,麦承欢从一个循规蹈矩的乖乖女,变成了一个依从真我的独立女子。

麦承欢一直以来都喜欢有着浓稠的毛发,强壮的身体的男性,她喜欢他们会说甜言蜜语,也懂得如何接吻。于是,她开始和符合这些条件的姚志明约会,并且在相处的过程中尽情享受。

她变得潇洒、时髦、爽朗,不再是那只可爱依人的小鸟了。麦承欢最后终于能够忠于自己的内心,勇敢地活出自己。

那么,在她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首先,女人要有独立的自尊体系。

麦承欢的母亲麦太太早年间家境窘迫,她的父亲动辄就对她破口大骂,这就造成了麦太太的自我价值感很低,敏感自卑。但是,在这点上,麦承欢丝毫没有受到母亲的影响。她并不因为住在狭小的廉租房里而感到羞愧,也没有自艾自怨,而是凡事不卑不亢,凭借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更好的生活。当麦太太嘱咐她嫁到辛家要好好支持家庭的时候,麦承欢当即表示,自己不是嫁过去,而是结婚,并没有高攀,更不是下嫁。可见,麦承欢内心的自尊体系是独立且完整的。

其次,如果一个女人想活出自我,就必须做到经济独立。

试想下,如果麦承欢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那么一切会是怎样呢?她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廉租房,终日被父母催婚,吃穿用度一切都是父母给的,就势必在很多事上,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就算日后嫁人,也会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而依靠别人养活,那就意味着凡事要看别人脸色,经济不独立,连基本的尊重可能都得不到。

就像书中所写的一样:生活上依赖别人,又想要得到别人尊重,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说,正因为麦承欢实现了经济独立,才能凡事不被父母干涉,自由地决定自己的人生,才能不仅得到辛家亮的珍视,也得到辛家人的尊重。

曾经,有人做过一项关于现代男性择偶标准的调查,调查邀请男士们在《红楼梦》中选出自己最想娶的女性角色,那么谁获得了最高投票呢?

如果你认为是薛宝钗,袭人,平儿......那就错了。事实上,得票最高的是王熙凤。

由此可见,“我负责挣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的时代已经过去,越来越多的男性希望和一个内心强大,经济和人格各方面相对独立的女性相伴一生。

所以说,女人只有经济独立,才能活出自己的底气,才能时刻充满吸引力,活成一束耀眼的光。

最后,每个女人都应该在活出自我的过程中,学会爱和取悦自己。

麦承欢在开始的时候,十分在意父母的感受,不能让父母伤心一直是她的座右铭。

母亲嫌她的订婚戒指不够亮,她就去换了一个更大更亮的,母亲坚持结婚要办喜宴,她就顶着压力去和辛家亮沟通。明明是想承欢膝下与父母相伴,结果却被催促、干涉、攀比这些事情压得喘不过气。最终,麦承欢不再妥协,恍然觉醒,并开始取悦自己,她的人生也因此而变得闪亮绽放。

杨澜曾在《幸福需要回答》里写到,真正的独立和自主来源于精神与灵魂,来源于对自我身心的重视和爱护。

现在想想,你有多久没有对自己好了?因为被家人催婚,不断地和不喜欢的相亲对象约会见面,因为工作繁忙,随便点份外卖匆匆吃完,又或者因为忙碌于家庭,已经很久没有和朋友外出约会了。

事实上,取悦自己的根源,就是懂得满足自己的欲望,身体和灵魂都不应该忽视自己的需求。

庄子曾说过,如果一个人不能让自己快乐,那么他给别人的快乐就是假的。悦人者众,悦己者王。取悦自己,可以让自己在变得美好快乐的同时,让身边的人和事也变得美好。

所以说,我们终其一生,要承欢的那个人,其实是我们自己。

故事的最后,麦承欢搬了新家,因为怕问长问短而选择没有告诉父母,在和姚志明交往的过程中,在尽情享受快乐的同时,也不忘为自己争取独处的自由。对千金在手,精神独立的麦承欢来说,结不结婚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她已经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活出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我们能拥有恰如其分的自尊,稳定独立的经济能力,能够意识到我们终其一生,首先要取悦的就是自己,那么只要拿出一点点勇气,就足够面对在活出自己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