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新里程總醫院:“快速康復”上的一匹“黑馬”

記者:武多先

今年3月,國家衛健委在《2019年深入落實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重點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積極應用快速康復理念指導臨床實踐,提高手術患者醫療服務質量,縮短手術患者平均住院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舒適化的新需要。

山東省濟寧市兗礦新里程總醫院始建於1972年,前身是兗礦集團有限公司總醫院,是過去人們眼中典型的“國企醫院”,是我國計劃經濟的產物,也是是濟寧東部區域醫療中心、濟寧醫學院非隸屬附屬醫院、國家礦山救護中心兗州分中心。

案例展播 | 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快速康复”上的一匹“黑马”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以及醫療行業的強烈競爭,這家“國企醫院”經歷了“脫胎換骨”般的磨鍊,今年通過三甲複審,又是其改革重組的一週年。在近期舉辦的2019全國醫院擂臺賽(縣域類)華東賽區中,他們憑藉《普外科快速康復標準化病房建設》主題案例,以小組第一名的成績進入該賽區決賽斬獲銀獎,並晉級全國總決賽。

這樣的成績,足以進一步鼓舞兗礦新里程總醫院改善醫療服務工作的推進和發展。正如,沉浮起落之間,每個時代,都有新里程。

去年5月,院內普外科開始“快速康復”的探索“

在正式改善醫療服務之前,兗礦新里程總醫院做了多方分析,發現存在患者滿意度不高、對手術恐懼感的明顯問題,這些問題主要來自患者仍有術後明顯的疼痛感、術後臥床時間長、術後排期困難,腹脹、留置管路多、住院時間長、同病種相比花費較高。

就此,醫院意識到改善醫療服務已經迫在眉睫。“我們究竟該如何增強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減輕手術患者術後疼痛等不舒適感、降低費用、提高患者滿意度呢?”兗礦新里程總醫院副院長王愛亮這樣講到。

即便當時還沒有好的改善想法,但醫院明白必須“清除”所有“路障”,朝著一個方向“披荊斬棘”,才能讓醫院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以及患者的信任。

在此,醫院不斷尋找適合的方式進行嘗試。最後鎖定在了“快速康復”上。快速康復(FTS)是指圍手術期採取一系列優化措施,以減少手術病人的生理及心理創傷應激,從而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

快速康復有其循證醫學證據:循證醫學證明,快速康復可以為患者提供舒適化醫療,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降低術後併發症以及在降低患者死亡率方面都成效顯著。由此,兗礦新里程總醫院根據快速康復的定義,決定拓展普外科快速康復標準化病房建設。

案例展播 | 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快速康复”上的一匹“黑马”

“我院的快速康復起始於2018年5月,在麻醉科、醫務部、護理部、質管辦和營養科等多學科的團結協作下,以普外科為標杆,創建快速康復標準化病房,並進行全院推廣。” 王愛亮補充道,其中,快速康復標準化病房建設的目的:用最少的錢、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痛苦讓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療,從而增強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高患者滿意度。

“隨即,我們從‘人、機、料、法、環、測’六個方面進行問題分析,通過8020法則,我們找出了快速康復面臨的問題的三個主要問題。” 王愛亮如是說。

分析過程中他們發現,開展快速康復面臨著缺乏指南路徑及流程、缺乏培訓學習、缺乏輔助設備的三大主要問題,另外還存在缺乏宣教資料、缺乏宣傳力度、患者快康相關知識缺乏的系列相關問題。

制定具體的改善方法和實施步驟

“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制定了具體的改善措施。”依據國際、國內指南、專家共識,制定院級、科室級快速康復指南及實施路徑;院級培訓、科室培訓,全員培訓;購買移動輸液架、術中保溫設施更新等輔助設備;全體醫護人員按照標準流程實施,建設快康標準化病房。過程中明確不斷總結經驗,實現積極推廣。

在此,醫院參賽人員詳細介紹,組織全員培訓,主要是從術前、術中和術後三方面進行改善。其中在院內,麻醉科醫生為全院醫護人員進行快康理念、指南及實施路徑的培訓;在科室,科主任、護士長帶領全科醫護人員學習快康實施路徑、流程及相關知識等。

“我們還在術前採用了營養風險篩查評估表,通過NRS2002對患者進行全面的營養風險篩查和評估,術前責任護士採用宣教單、卡片、展板、宣教視頻以及多媒體多種方式,為患者進行全面的術前宣教。”而為了能防止患者對術後疼痛的恐懼和擔憂,責任護士術前還為患者詳細講解疼痛分值描述和處理方法,並且在病房全方位張貼面部表情疼痛評分量表,有利於患者隨時查看和使用。

案例展播 | 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快速康复”上的一匹“黑马”

日常快速康復中,責任護士為患者主動示範呼吸功能鍛鍊的方法和技巧,並製作宣教視頻、圖冊,確保患者熟練掌握,併為患者詳細講解術後早期下床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給予踝泵運動的指導和示範。

“不僅如此,我院根據循證醫學,更新了術前禁飲食時間,大大提升了患者舒適度。”這就要求術前麻醉師要訪視患者,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制定相應的麻醉計劃,並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術中,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也要選擇合適的麻醉藥物做好疼痛管理,比如使用充氣式加溫毯,為患者進行身體保溫;輸血、輸液時可採用智能加溫儀,精確穩定,沖洗液在保溫箱中現取現用,持續監測患者體溫大於等於36度等。

另外,醫院在首次下床的術後宣教上制定了床上坐、床邊坐、床旁站的“三部曲”,以及患者術後首次下床活動規範;通過患者術後吹氣球、背部叩擊法等讓患者進行肺部鍛鍊。

為幫助快速康復的實施,醫院積極開展微創手術,減輕患者的痛苦。據瞭解,醫院術後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採取多模式鎮痛,使患者疼痛評分≤3分。“我們的術後麻醉師按時對患者進行訪視,使得患者術後鎮痛效果明顯好轉,術後我們還對患者進行指導呼吸功能訓練,有效預防肺部併發症。”

出院後,醫院也會做好出院隨訪,24—48小時內常規進行電話隨訪及指導,術後7—10天至門診進行回訪,包括傷口拆線、告知病理學檢查結果、討論進一步的抗腫瘤治療等,一般而言,ERAS(加速康復外科)的臨床隨訪至少持續到術後30天。

兗礦新里程總醫院經過相關的臨床實踐,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快速康復標準化病房的評定標準,真正實現了快速康復病房的標準化管理。

開展以來,成效明顯

“開展快速康復以來,我們取得了明顯成效。” 王愛亮講到。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腹股溝疝與2018年同期對比:術後患者平均排氣時間提前20.8小時,術後下床平均時間縮短18小時,術後平均進水時間提前4小時。其中,平均住院日縮短2.1天,降比30.4%,次均費用下降了601.52元,降比5.9%。

醫療技術、服務收入上漲103.78元。2019年上半年與2018年同期對比:腹股溝疝次均費用、次均藥費、檢查費、耗材費均下降,醫療技術、服務收入提高了103.78元,收入結構更為合理。

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患者滿意度不斷攀升。患者滿意度再創新高,醫院2019年上半年患者滿意度達98.2%,手術量較2018年同期增長15.9%。

據王愛亮介紹,快速康復標準化病房建設的核心亮點是制定有依據、實施同質化、成功可複製、經驗易推廣。目前,全院已有11個手術科室開展了縣級醫院標準化病房建設,術後24小時下床率達100%,術後疼痛評分小於等於於達到率100%,而快速康復在院內、省內乃至全國都做過經驗分享。

案例展播 | 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快速康复”上的一匹“黑马”

“做了這些工作之後,快速康復獲得了患者的廣泛好評,大大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我院於2019年6月,成功舉辦了第二屆魯西南疝疾病微創治療論壇,邀請了北京、上海以及省內知名專家進行授課,並進行在線手術直播,在線人數最高達到14.66萬人,省內多家媒體對本次學術論壇進行了報道。”

不僅如此,兗礦新里程總醫院2019年快速康復標準化病房建設已經輻射至山東省其他城市、河南等地,集團旗下多家醫院均以開展快速康復標準化病房建設。

未來,醫院將繼續增加圍手術期優化措施,提供舒適化醫療,從而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通過ERAS縮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總費用,節約醫療成本,減輕醫保負擔;將ERAS與多學科結合,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進一步擴大醫院在周邊地區的影響力。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