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之古漢語自學談

祖國醫學歷史悠久,中醫古籍洋洋大觀,其對人體的認識及對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都有十分精闢的論述。但是,這些醫籍年代久遠,文辭艱深,因而增加了閱讀、學習時的困難。而研究、整理中醫古籍,是發掘祖國醫藥學寶庫的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有較高的閱讀中醫古籍的能力,所以,就必須突破古漢語這一關。

現行的大專院校使用的古漢語教材,內容大都分為文選、古漢語基礎知識、附錄等幾部分。光明中醫函大的教材雖細緻地將內容分開成冊,但總體結構亦是如此。很多自學中醫者都慨嘆古漢語難學,對於中醫古籍,就感到更難一點了。那麼,對於從零開始者,應怎樣學習古漢語呢?筆者認為,除配合教材全面系統地學習外,尚需要注重以下幾方面

中醫之古漢語自學談

一、要注重分析字形,理解字義

漢字主要包括兩類不同性質的字,一類是表意字,一類是兼有表意表音兩種成分的形聲字。表意字的數量雖少,但它卻是漢字形成的基礎,或多或少都是以實物為基礎,由描畫而逐步演變來的。而大部分形聲字,其意符本身就是表意字。所以,有很多漢字根據字形的分析即可弄清字義。例如:“首”字,象頭形,所以我們知道,“首”字本意是頭。因為頭部是身體最重要的部位,所以其字義又可引申為首要的、重要的。又因為頭是身體最頂端,所以又引申為開端、開始之意。

二、瞭解詞在醫學上的特殊含義

對於一箇中醫自學者來說,不僅要掌握古漢語中詞的一般含義,而且要首先研究某些詞在醫學上的特殊含義。例如:“榮”字。一般表示茂盛和榮耀等,但在醫學上可做:1.榮(通“滎”)穴。“刺必中其榮”(《素問》)。2.營氣(古代“榮”字通“營”)。“榮衛不行,五藏不通”(《素問》)。3.營養。“故脈弗榮,則筋急”(《靈樞》)。4.顯現。“風寒氣鬱於皮毛,故血不榮於肌表”(《外科正宗》)。這些醫學上有特殊含義的詞在古醫書中較多出現,學者不可不潛心於此。

三、用比較的方法掌握虛詞

對一些較難理解的虛詞,可將古漢語原文與譯文對照參閱,體會這些虛詞的用法,逐步就會理解、運用了。

中醫之古漢語自學談

四、記憶一定數量的例句

在學習古漢語過程中,語法是較大的難關,我體會:多記例句大有好處。如名詞活用作動詞的例句有“六月丙午,普侯欲麥”(《秦醫緩和》)。定語後置的例句有“扁鵲至虢官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等(《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通過這些例句,可以幫助我們鞏固學到的語法知識,在閱讀古書時,可以對書中的一些句子與自己記憶中的例句進行比較,就可舉一反三,事半功倍。

五、注意固定結構與有關的語法標誌

古漢語中,常有一些固定結構和有關的語法標誌。如用“之”、“是”作為賓語前置的標誌。如果我們熟悉和掌握了這些特定的句式和標誌,那麼在閱讀中醫古籍時,根據什麼類型的句子,使用什麼特定的句式和標誌,就會比較迅速地讀懂這些句子,進而瞭解全文。

六、鞏固已學過的古漢語知識

在掌握瞭解古漢語基礎知識之後,初學者應再選幾篇好讀易懂的醫學文獻、醫家傳記、醫著序文、醫學論文等,反覆閱讀,從這些文章中鞏固已學得的基礎知識。熟能生巧,讀得越多,越便於理解和運用。在這一過程中,不能僅僅為讀古文而讀古文,而是應將已學過的古文基礎知識運用其中,從中得到檢驗,以加深記憶,鞏固知識。因而,閱讀中,還應著手於古漢語基礎知識的系統複習。從漢字、詞義、語法、句讀、訓詁、古書註釋、工具書的使用等逐章逐節地鞏固,以求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中醫之古漢語自學談

七、多做練習,尤要注重句讀與古文今譯的練習

古代醫書是不斷句的,閱讀時要讀者自己逐句斷開。學會斷句,是讀懂古書的起點。假如缺乏古漢語的詞彙、語法知識和中醫藥專業知識,斷句錯誤是很容易發生的。這就需要初學者在學好文字、語法和中醫藥知識的同時,多進行斷句練習,真正做到斷句少誤,以至準確無誤。

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在用詞、造句、修辭方法上有許多不同。為了讀懂古文,把古文譯成流暢的現代漢語是很有必要的。古文今譯的標準是信、達、雅。即把古漢語譯成現代語時,要做到準確、通順、優美。這就要求我們熟練地運用古漢語基礎知識,不斷練習古文今譯,從而不斷提高古漢語水平。

筆者自學古文幾年,由於注重了在以上幾方面多下功夫,所以主要的古代醫籍已能讀懂。作為學習後的體會,奉獻給讀者參考。

劉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