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笑歌说中国画本质上是唯心的,是否有道理?

千寻之岛


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一样,讲究的是意韵的生动,讲究的是写意,所以,你评一个中国画家画的画,你不要说“画得好”,而应该说“写得好”,这样人家才会满意。中国画,在于写,意韵乃是写出来的,将胸中万千情感写在笔端,而画成之后又超越了画家本身的情感,画家这时已经隐匿在画中了。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论一个传统话题,可以说是中国画的生命,也是画家的灵魂所在,在气韵生动之中写出画的灵动,也寄寓了画家自己的生命。


要看中国画论,首推宗白华先生的中国画论,将中国画中的美学思想讲得很是透彻。


他曾说:“中国画,真像一种舞蹈,画家解衣盘礴,任意挥洒。他的精神与着重点在全幅的节奏生命而不沾滞于个体形象的刻画。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物体形象固宛然在目,然而飞动摇曳,似真似幻,完全溶解浑化在笔墨点线的互流交错之中!”


这多么巧!曾有书法大家说写书法如跳舞,于跳舞之中才见那线条的艺术。国画也是,是画家胸臆在纸本上,在绢本上的舞蹈,这不叫是说的要“气韵生动”吗?


中国画讲究空白,但这种空白,恰恰是为了写意,写出画的灵动。借助笔墨的浓淡虚实相生之间,画意便在明暗变化这中显现出来了。语文书中的杜甫图,乃宗师级人物蒋兆和所画,寥寥数笔而已,但谁都知道这就是杜甫。为何?正是因为画中的气韵,使人一看就知道是杜甫,这就是这幅画的生命所在。


何为笔墨之间的浓淡虚实呢?宗白华说:“墨曰泼墨,山色曰泼翠,草色曰泼绿,泼之为用,最足发画中气韵!”“运笔古秀,着墨飞动,望之元气淋漓,恍对岚容川色,是为真笔墨。”这便是说,画的画意要通过运笔与着墨将之体现出来,要有一种风骨,一种风神之姿。


而墨色的浓淡虚实,根据画家心中胸臆,取决于他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意,随心而动,随心而调,不同的墨色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根据心中所需而调墨。不同的墨能表达什么呢,宗白石说:“嫩墨者盖取色泽鲜嫩,而使神彩焕发之喻。老墨者盖取气色苍茫,能状物皴皱之喻,嫩墨主气韵,老墨主骨韵。”这一点似乎与国外的画颇为不同,国外的许多油画,都以写实为主,调色亦多根据现实而定,画得栩栩如生。


国画画法有有“谢赫六法”:“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气韵生动,此法一出,国画评论再也离不开气韵,亦是国画大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什么气韵生动是国画的最高追求呢?正如中国的诗歌,书法一样,气韵能赋予画作本身一种超越时空的生命之永恒,能赋予画作一种超越宇宙的生命之广阔,画家之胸臆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又藏匿其中不为人知。你看一幅国画,很大可能就是你只知道它好,非常好,可就是说不出它具体哪里好。这就是写意的妙处。



而气韵,本就是一种形而上的一种境界,《老子》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皆有气,而国画,正写出了这种意。


宗白华也说:“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与和谐。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生动就是热烈飞动、虎虎有生气。”这样看来,气韵的妙处就在于赋予了国画以生命,而作家以心意写意而抒发了气韵。所以说,国画多意在写意,而写意,与唯心是有很大关系的。


文品古今


与西方的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相比,中国画是纯唯心的。

这关系到中国画的美学与哲学,一时难以说清。范笑歌是一代书法宗师,技融百体而不倦,对于中西方绘画的研究也深。

范笑歌所推崇的浪漫主义绘画就是对心灵深处的挖掘,不是简单照搬世界,其提出的拟象论也是中国美学的重要思想。











千寻之岛


中国画写意不写实,重意境,不重实景,中国画蕴含一种独特的魅力,对中国古典艺术的一种怀念,一种敬仰,一种美好的祝愿,培养人的气质,心性,由画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每个画家要表现的东西也许不一样,画是有心创作,表现,单单用唯心去评价中国画,不恰当,完全两个概念。



辉夜君临


国画的本质是唯心的,说的对!因为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就是写意、抽象;内容多以自然、社会、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为认知和感悟并和诗、书、印相结合;题材为山水、景物、花鸟等。 西洋画的本质就是唯物的,它的表现手法,写实、具象;其特点,绘画线条不显著,运用透视的方法,增加立体感,运用艺术解剖学真实反映人体形态特征,题材为房屋、器件、物品、人体等。


川风阳


这句话大体上是有道理的,这里所说的中国畵,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指宋以后的文人画。所谓琴棋书画大体上也属于文人专属个人修养范畴。这些畵的总体内容也以写意为主,表达个人的情感,表达理想的社会,全凭想象创作画面。画面结构比例失调,也不讲透视远近。景是心中的景,或高俊险恶,或飘渺平淡。人也是心中的人,或闲淡飘逸,或有影无形。全为个人情感服务。属于闭门造车之作。虽然偶有《清明上河图》之类写实作品,但终究是小众,人们只是惊叹于它的宏大,并不认同它的内涵,。因此上也不为文人们看重。

如果算上民间畵,基本上也跑不掉唯心的范畴。民间畵大多题材是神怪仙佛,心中想的是什么形象,便画将出来,因此,同一原型,形象差异巨大,比如观世音像,如想象法力无边,便画成千手之状,如表现仁慈,又画成一端庄秀美的妇人形象。所以在壁画中有时很难通过形象判断人物身份,必须要结合整个画面情节,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来断定人物身份。


静静地观鱼


对这行接触不多,作为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说

国画本是一种传承,流传至今,它能体现的东西太多太多。

就着你的提问,唯心还是唯物论,这个应该是见仁见智,没有固定一说。

比如我用国画风画了一朵牡丹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只是单纯的想把这朵牡丹用国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说只是一种形态的转换,那么,对我来说,这是唯物的。

但如果一位经历风雨沧桑的女成功人士,看到这幅画,黑白水墨,那么她的感触就多了,她会不会想,这幅画就如我的人生一样,历经彩色风雨,最后不过黑白?这便是唯心论。

所以,说国画本质上是唯心的,很有道理啊;同样,说它是唯物的,也没什么错。

结论

不管唯心还是唯物论,不是画的原因,而在于看画的人。


不锈刚zs


范笑歌说中国画本质上是唯心的,有无道理?

我对画画不是特别精通,但是稍微了解一些,我还是赞同范笑歌的观点,有几分道理,中国画本质上是唯心的,什么叫“唯心”?我个人理解为,是画家把自己的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呈现到画里面,有感而发,由心而画,观赏者从画画中可以了解到作者的心态和心境是怎么样的一种表现。

中国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画不只是要逼真,更讲究的是艺术。譬如说画风景画要有一种意境,给人一种栩栩如生,赏心悦目的感觉。画人物动物要有一种精气神,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生动形象的感觉。




缘来如此ai


"心即理"、"心外无物"。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由心来感知其艺术价值,是中国画的独特文人精神与魅力。


有信仰的小新


中国的画家层出不穷但好的画家有名望的画家不多,好的名家那是把祖国的山山水水风光,风貌展现得美不胜收,尽收眼底,好一派租国大好河山,豪情奔放让人们心赏到了美的真啼,豪似在画中游一样!


快乐人生135278413


作画,特别是山水画,主要是"想像"画。想像不等于"唯心"。唯心错在"唯"。唯心唯物都不对。用心想像,假设,只要不"唯",就没有错。许多东西,都是通过先想像,假设,然后计算,看是否符合预定效果这样出來的。这就是"设计"。想像画的山水,世界上虽然没有这个地方,你看去却像真有这个地方。所谓法天地造化之功是也。不是"唯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