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明朝的汕尾

初 次 見 面

人生若只如初見,

我希望她以後再也不要以

殘忍的方式與大家不期而遇。

2011年10月,初見坎下城,

我第一次初見坎下城並不是以喜訊和她相遇,

而是她以傷痕累累且苟延殘喘地

進入大眾的視野。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那一年,

因古寨周邊已建成的大型違章建築

威脅到城牆的安全被政府強制拆除,

鬧了一場轟動全城的矛盾。

那一年,大眾對身旁這個其貌不揚

如日薄西山的老人的崇高敬意油然而生。

那一年,坎下城終於被重視了。


隨著城市日新月異的建設

斗轉星移

一座滄桑的古城漫漫淡出大眾的視野了

在日常生活中講到“去城內,去城內”

住在城外的我以為城內就是城內

一個平淡無奇的地名而已

沒去思索這城為何物,甚至於已經忽略了。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往事如煙

始建於明崇禎九年

以作海防之用,

打擊倭寇海盜,

保護商漁船安全。

城寨一面倚山,

三面環水,東、西、南門臨海。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滄海桑田,

經不住的似水流年

城的西門

原這裡是碧波萬頃,

艇航待發的水寨

水寨有水師,水師有水舶

可通捷勝、碣石

可如今只剩一個“西門池”的痕跡了

那一艘艘令倭寇海盜聞風喪膽的戰船

也只藏在歷史書上一頁隻言片語的描述了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從永安門入其城

斑駁迤邐的城牆

青草彌望,四顧蕭條

柳徑春深,行到關情處,顰不語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民國初年

時任廣東都督、粵軍總司令陳炯明

在城內設兵工廠、制幣廠

翌年

籌資興建“坎白公園”

民國十一年(1922年)竣工。

1925年

汕尾蘇維埃政權把城內作為赤衛隊操練場地。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宋代詞人姜夔作有一詞叫《揚州慢·淮左名都》

詞中的揚州昔日名滿國中的繁華景象

此時,由於被金兵南侵造成揚州城破敗荒涼

雖然坎下城不同於詞中的揚州城毀於戰火

但兩者都是昔日擁有過繁華景象

現如今眼前是一派寂靜蕭條的光景

山移水改,白衣蒼狗

坎下城已無當年宏偉壯觀的氣勢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如今

是我國兩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海防城池之一,

也是廣東省目前保存最好的一處明代城池。

1995年坎下城被列為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坎下城城牆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廟宇祠堂

城內的文物古蹟不勝枚舉

“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特色的廟宇祠堂

古蹟建築妙趣橫生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每一座城池往往伴隨著一位守護神——城隍神

城隍神,是城市的保護神

“城”,就是城池;“隍”是乾涸的護河

“城”和“隍”都是保護城市安全的軍事設施。

古時候,城隍廟所在的位置就是城市的中心

Ps:府一級才能批准建城隍廟,後來被放寬至縣

鎮級的只能建土地廟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接著往廟後走,經過這條泥土路

有時幸運的是

這條路上並沒有一群直盯著你發冷的野狗

有的是像極了陶淵明的《歸園田居》裡的一句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這裡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徑直而走

忽然間,豁然開朗

眼前一派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的景象

陰陰成片的荔枝林傳來幾聲婉轉鳥鳴

詩情畫意的田園景色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穿過一片園林從而抵達武帝廟

驚訝的發現原武帝廟位於半坡中

各抱地勢,因地制宜而造

這裡的建築風格有別於三馬路的關帝廟

少了一些富麗堂皇,多了一份樸素淡雅之美

少了一些喧囂浮華,多了一份莊嚴肅穆之氣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這是一座二間進廟宇

呈“品”型的武帝廟

抵達時已是落日時分

故大門緊閉,少許遺憾

聽聞廟內掛有今人書法作品於左右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左關平右周倉

廟的前右側有一尊周倉牽赤兔馬的石像

不過貌似被人為破壞潑漆...

相傳周倉是關西人,兩臂有千斤之力,虯髯虎背,容貌雄偉...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廟前放著兩尊石獅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極目而望、順勢而下,

可以發現了一對別有生氣的守護神。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這對石獅明顯有被人破壞過的痕跡

有趣的是,不知為何,雌獅身下還有一隻幼小的獅子。

而且不同於其他石獅

唯獨這兩隻的頭部是平頂的,有人知道為什麼嗎?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沿路而走,來到一片比較空曠的地方

這裡就是坎下城文廟孔子廟了

武廟在北文廟在南

文武兩廟交相輝映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原本在孔子廟的左側有一片菜園地和小池塘這裡原是“坎白公園”的“蓮池”

據說那時候的“蓮池”有200多平方米

夏日裡蓮花盛開的時蔚為壯觀

伴隨著香遠益清的香氣

此時我的腦海裡浮現了

一幅“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優美的畫卷

可能當時也有父母感嘆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也許某一日的傍晚時分

一位憂鬱的女子獨自乘舟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廟前的廣場已是供人們進行體育運動了

籃球場,乒乓球桌

為寂靜的城裡增添了幾分生氣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除了這三大廟堂外

尺寸的小城還分佈著許多小廟

有興趣的話,不妨來親自探訪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城裡的傳統民居的祠堂也是一大特色

隨著城市化的加強

越來越多人住上了高層的套房

擱置一旁的傳統民居稍顯落寞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各具特色的門樓。

一個房子,最讓人看見的

就是他的屋簷

屋簷的精美決定了這個屋子的主人的財力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簷牙高啄,勾心鬥角。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天外飛仙

在我老家的後山也是堆積著這樣一些隕石

常常是吃完晚飯就會跑去那裡玩兒

在大石頭上蹦蹦跳跳

由於各石頭間的距離不是很大

膽子大的小孩會在兩石頭間跨來跨去

還可以跨去另一塊石頭了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那時候,

好像大家都不知道它是從哪裡來

於是我們這些就把它美好化、浪漫主義化

就斷定這些大石頭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隕石

剛好那時候電視臺

正在播放一部叫做《天外飛仙》的電視劇

於是這些大石頭就是天外飛仙了

現在的這些大石頭是天外飛仙了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白公園”建成後

當時陳炯明的不少幕僚是清代秀才、貢生出身的

前來坎下城巡視兵工廠時

在遊覽公園時吟詩賦詞

在岩石題刻許多詩文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遊覽摩崖石刻的壘石山崗

有各地的能人志士在這裡揮毫潑墨

剎那間,

覺得坎下城的文化氛圍愈發濃厚了

愈有底蘊了就像是一瓶陳釀的黃酒

需要你靜靜地去品位她濃厚的醇香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民國十二年(1923年)

廣寧周奇湘在武帝廟前左側一塊岩石上題刻

七言詩:“難兮人事與天工,奇石嶙峋樹色蔥。

海甸全銷秦霸氣,廟堂猶拜漢英雄。

十年冠劍憐奔馬,一殿滄溟看躍龍。

最是池蓮香遠處,草亭遙憶舊家風。”

詩中的“蓮池”應是指孔夫廟旁的蓮池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有民國十三年(1924年)

東莞何篤生遊覽“坎白公園”題刻的詩句:

“奇石嵯峨古木青,公園芳鬱點邊城。

天空海闊龍騰甲,瀏覽飄然塊壘平。”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小時候,大人們教我

當見到“點頭”這兩字的時候

路過時要心無雜念誠心點三下頭

方可路過,可能是萬物皆有神吧!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還有許多名人留下的痕跡,那些被風乾的歷史

我在想,如果他們能夠穿越時空同一時刻群賢畢至於坎白公園

猶如再現蘭亭之宴也

彼此間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

不過當其欣於所遇,就會暫得於己,快然自足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來自各地的群賢能在這留下更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於流芳百世

一塊文化氛圍極其濃厚的地方

遠離城市的塵埃喧囂,可謂是鬧市中的一股清流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這座小城內,

還有更多更精彩的物件待你去發掘

這麼美好的事物如果再不加以重視保護的話

那就真的是太可惜了

渺渺之言

龍應臺說過::“看一座城市的歷史積澱,且看這座城市路邊的樹”。

有參天古樹的城市,文化積澱也很厚吧

大樹有根,城市也有了根

有年輪的城市,

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古樹,

無論城市如何的變遷,

樹的年輪記錄了城市的歲月,

留住古樹,就會留住城市的魂。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一座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古城

在汕尾還有多少呢?

捷勝、海城的古城牆已是蕩為煙寒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多少人想當她的伯樂

又有多少人棄她於槽櫪之間

她需要更多的人一起愛護她

我覺得保護還不夠強,你們覺得呢?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下面摘自陳欣昕的《坎下城》


坎下城 ——陳欣昕走過了明、清走過了四百年的光陰上奏建城的清官已青史留名守城的將領也功成身退剩下灰土夯制的堅牆環繞忠貞地守護著這座城曾經三面環海的城門走過乘船出海的水師也走過打馬、留辮的將軍如今,斑駁的城市還在空洞的垛口猶存茫茫的大海已經消失不見只有一個西門池孤獨地見證那段曾經坎下城老了已經聽不見城外的喧囂風到這裡都會放慢腳步害怕吹塌那些頹敗的老屋城內的孔聖人、關武帝還有城隍老爺靜靜地陪著一群老人打打紙牌、犁田種菜走完生命最後的旅程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坎下城中城 | 遇見,明朝的汕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