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模式未來在哪裡?(一)

自亞馬遜的Prime付費會員模式和Costco的付費會員店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後,付費會員就似乎成為會員模式的發展方向。

會員模式未來在哪裡?(一)

2015年10月,京東推出PLUS會員;2016年底,唯品會推出超級VIP;2017年11月,網易考拉推出黑卡會員;每日優鮮推出優享會員; 2017年12月,蘇寧易購推出SUPER會員;2018年初,網易嚴選推出超級會員;2018年3月,西貝莜麵村299元的付費會員卡;2018年7月,小紅書推出小紅卡會員;2018年8月的88超級會員;2019年6月,肯德基的大神卡;2019年9月,全家悄然推出付費尊享集享卡......;中國的會員模式正在複製和自我進階中前行。

2017年,羅振宇跨年演講,首次將超級會員作為趨勢進行闡述;2018年吳曉波的跨年演講,接棒超級會員的理論建立;會員營銷正從“流量思維”開拓到“超級用戶思維”,一邊擴張新用戶,一邊與已有用戶進行深度經營。

會員模式未來在哪裡?(一)

2019年,星巴克會員體系全面升級,降低門檻吸引更多會員的同時,刺激高頻消費、對忠實會員進行更深度的維護,2019年,星巴克36%的收入來自其超級會員。

會員模式未來在哪裡?(一)

2019年,Costco高調進駐上海,無論是盛讚還是唱衰,似乎一夜之間付費模式再次火爆......

會員模式未來在哪裡?(一)

超級會員和付費會員從實踐到理論,正逐步滲透到中國的新消費、新內容、新服務、新零售的每一次升級中。

然,付費會員是會員模式的未來嗎?

會員營銷,手段還是商業模式?

其實,每個人早已發現一個現象:似乎每一個品牌早已推出了會員制,但是99%都是會員模式是失敗的,即使大如麥當勞、西貝,紅如喜茶、瑞幸都無一倖免,為什麼?

如果將會員模式當做營銷手段,那些失敗的原因就一目瞭然:

首先,就是投入產出的問題,投入資源多少決定成就高低;

其次,重視程度,作為營銷手段,僅僅是營銷部門的工作,而非公司戰略,這就決定了成功是短期還是長期的;

最後,最重要的,還是思維形式,方法還是模式,格局和思考的重心自然不同:

1)、如果僅作為方法,只會研究方法的有效性,盈利方式,而不去探索與會員更好的互動、提供更好的服務......,更不會關注會員需求變化,顧客消費心理變遷;就像航空公司、銀行、商場、酒店他們的會員營銷,即使已經做了幾十年,會員也只是一個名字,僅停留在列表上、數據庫裡,活躍度和貢獻率甚至無法和微商的5000個粉絲相比。

2)、假如將會員模式當做核心商業模式,上升到戰略層面,自上而下的構築會員模式,就需要以用戶為驅動為核心,從會員需求出發,跟著需求去改變自己模式、服務、產品......(亞馬遜、星巴克、宜家);還需要持續探索與會員的互動,直至會員參與進來(小米、QQ會員、蔚來等);最後,才是創新盈利模式,盈利自然而來。

因此,品牌猿認為:如果將付費會員當做會員模式的未來,那就輸在起跑線上!付費會員只是會員商業模式的方法之一,不是唯一,而且大部分品牌無法觸及付費會員的邏輯核心。

會員模式未來在哪裡?(一)

且,你以為你理解的付費模式,存在三大誤區。

誤區1——將會員費的收入視作企業盈利的核心。

通過會員費實現盈利的品牌,目前只有Costco。其底層邏輯是,專注為會員(特定階層)提供超低價格的精品。

這依賴兩個基礎:精品(同一品牌/高品質的產品)和低價(幫會員“省錢”)。

基礎1,高品質的產品。這才是基礎的基礎,而不是低價。因此,將低價和常規的產品高性價比,做為會員付費的基礎,很難贏得付費會員的青睞。一個不恰當的案例就是,名創優品從眾多XX優品模仿者成功突圍,就是因為大部分XX優品僅做到了低價和性價比,卻無法保證質價比

基礎2,真的幫助會員省錢。

無論利用互聯網來去除中間環節、壓榨上游供應鏈價格、多開店降低採購成本,還是推出自主品牌、將倉儲物流和管理做到極致等,都是真心的幫助客戶省錢,而不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出發點不一樣,決定了戰略格局和思考方式不一樣。

會員模式未來在哪裡?(一)

36氪《解剖十大電商平臺付費會員設計》

反觀目前付費會員,又有哪一個真的在幫助會員省錢。個別產品的低價和自有產品的推出,要不就是吸引新用戶(流量思維),要不就是為了綁定用戶,這也是蘇寧的SUPER會員,網易嚴選的超級會員們,即使擁有龐大的物流和議價能力,玩的卻是“套路”,始終無法依靠會員費盈利的原因。

會員模式未來在哪裡?(一)

36氪《解剖十大電商平臺付費會員設計》

所以,將會員費的收入視作企業盈利核心的Costco模式,誰也學不會的原因。

誤區2——將價格的性價比等同與品質質價比。

付費會員另一個前提,以中產階級為核心目標人群。他們也對價格敏感,但是更關注便捷和品質,這樣才能構成付費的基礎,相當於形成一個契約:“我付費給你,你幫助我找到我需要的好產品,並以最低的價格給我”。

這就是同樣是低價 ,小米和Costco不同,並且無法複製的原因:一個是聚焦在價格的性價比,一個是專注於品質的質價比;這也是粉絲和超級會員的區別,小米能打造無數爆品,卻不能成就小米平臺的原因;同時,這也是小米能成功的原因。

會員模式未來在哪裡?(一)

想學Costco的平臺和品牌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追逐價格性價比的時候,已經註定了失敗,純粹的低價吸引來的大多是“羊毛黨”,想要抓住中產階級,還需要更多,更多。

誤區3——將付費會員等同於以低價產品綁定用戶的方式!

有些付費會員模式,雖然沒有通過會員盈利,但卻因此牢牢的綁定了會員:亞馬遜、京東、88超級會員。他們創建了自己的付費會員的商業邏輯:會員費做為門檻,核心是提供更好產品、更優服務和更多生態場景。

這個邏輯的基礎是飛輪效應。(飛輪效應,一個公司的各個模塊之間,會有機地相互推動,就像咬合的齒輪一樣互相帶動。一開始從靜止到轉動需要花比較大的力氣,但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一旦轉動起來,齒輪就會轉得越來越快)。

會員模式未來在哪裡?(一)

從這個基礎來說,大部分品牌就無法仿效,而簡單的更多服務、更多內容、跨界聯合等行為,亦僅僅隔靴搔癢,聊勝於無的表態而已。

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無法實現飛輪效應,大部分平臺和品牌選擇用“付費會員制”增強綁定,是否顯得為時過早?

會員模式未來在哪裡?(一)

36氪《解剖十大電商平臺付費會員設計》

品牌猿認為, 假如Costco完全複製美國的會員商業模式,在中國失敗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裡不討論其他因素:供應鏈、地價等,僅從市場、人群、消費變革,研究其可能失敗的原因。

  • 中國的市場環境,早已經不是5年前的市場,甚至不是1年前的市場

在淘寶、京東趕走亞馬遜,阿里蘇寧趕走家樂福的時代,中國市場的革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實踐,早已超越美國,而Costco付費會員模式在美國甚至全球取得成功關鍵因素,是因為他的競爭對手是遠遠落後時代的家樂福、沃爾瑪和一家獨大的亞馬遜。

而在中國,極為殘酷的零售業競爭,除了無孔不入電商、遍地商超和便利店,更有持續創新不差錢的新零售。美團和餓了麼,京東和拼多多,盒馬和每日優鮮,小米和網易嚴選,全家和蘇寧,名創優品和NOMO,都在分解著Costco在美國和全球賴以成功的模式優勢。

會員模式未來在哪裡?(一)

  • 中國的中產階層與美國的中產階層消費習慣是完全不一樣

Costco核心目標人群是美國的中產階級,他們習慣每週末開車到超市進行一次大規模採購,一次性買一兩週需要的肉、蔬菜、水果和一切日常用品。

而中國的新中產階級一般住在城市中心,線下購物習慣更多關注的是品質和便捷,他們更喜歡多逛、每次少買點,保持食物的新鮮。這就是全家便利店遍地開花,盒馬鮮生爆發增長的底層原因,因為他們注重品質的同時更加便捷,滿足的中國新中產階級的消費變化。

會員模式未來在哪裡?(一)

  • 中國的新消費趨勢,除了消費升級,鋪面而來的更是消費分級

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產品,小眾和細分,正成為零售業的產品和服務的主流。而Costco精品SKU商業模式,滿足了消費升級,卻忽視中國新中產和正在擴大的90後人群,他們才是中國未來消費的主流。

在他們的消費意識中,平臺和商品本身是什麼、物理成本是多少,或許不再那麼重要。他們更需要依靠消費來獲得情感滿足與愉悅,在消費的過程中贏得身份認同,並與自己的圈層發生交流。如果Costco始終沒有意識到這個層面,那麼失敗必將是遲早的事。

會員模式未來在哪裡?(一)

當然,Costco的確為新零售帶來了新的案例和商業邏輯,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會員模式探索又出現新的選擇,如果能結合中國用戶的消費習慣,形成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將會誕生出會員新物種。

會員的商業模式未來在哪裡?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認為,“會員模式(超級用戶思維)正在從從1.0到2.0的演化——1.0是從流量到用戶,2.0是從私域用戶到場景用戶。有三個標籤:服務化產品、自驅式圈層、參與式共建。”

是嗎?對嗎?

什麼是會員模式的新物種?

特斯拉和蔚來的會員模式能成為未來的模式嗎?

下一章,品牌猿將從會員發展史和底層邏輯,探索研究會員的商業模式未來在哪裡?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