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成長遭遇“天花板”萬向重啟造車“堅冰”難破

本報記者 劉媛媛 杭州報道

與特斯拉上海工廠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不同,在杭州市蕭山區的錢塘江畔,“國內汽車零部件製造巨頭”萬向集團計劃總投資680億元的電池和儲能項目工地現場,卻呈現出一片蕭條的景象。

資料顯示,該電池和儲能項目系萬向集團“造車夢”的寄託——萬向創新聚能城內含項目之一,於今年3月25日正式開工,建成後預計形成年產80Gwh電池生產能力。根據原定計劃,萬向創新聚能城電池項目預計於今年8月底開始廠房主體結構建設,10月初開始進行廠房屋面工程,11月中旬進行廠房幕牆及光伏施工。

不過,11月5日,當《中國經營報》記者實地探訪該項目時,並未見到預想中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入眼的僅有兩位安保人員、一名工程隊人士,以及長滿荒草的工地。據安保人員透露,該項目開工近8個月,目前只完成了一期打樁工作,現已休假停工,後續開工時間未定,預計近兩年內無法建成。

針對這一電池項目和萬向造車計劃的進展情況,本報記者分別致電致函萬向集團及其旗下汽車業務上市企業萬向錢潮(000559.SZ)方面,萬向集團董事局工作室方面表示,相關情況可參考子公司公報,而截至記者發稿,萬向錢潮方面則未作回應。

項目進度緩慢

在造車這件事上,業內媒體曾用“最悲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等詞語來形容萬向集團。

天眼查信息顯示,萬向集團創建於1969年,從創始人魯冠球以4000元在錢塘江畔創辦農機修配廠開始,至今已發展成為擁有員工4萬餘人的現代化跨國企業集團。萬向集團是國務院120家試點企業集團和國家520戶重點企業中唯一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是中國向世界名牌進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16家企業之一,被譽為“中國企業常青樹”。

可以說,相比一些外行“入侵者”,萬向集團造車擁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而且早在2016年9月,萬向集團就宣佈,要在5~7年內投資2000億元,推進8.42平方公里的萬向創新聚能城建設,打造成一個可以容納9萬人的智能生態城市,重點發展新能源零部件、電池、客車和乘用車。

然而,沉寂了兩年多,直至今年3月,萬向創新聚能城項目才傳來了正式開工的消息,也標誌著萬向集團正式重啟“造車夢”。

根據此前消息,萬向創新聚能城內率先建設的項目一是年產80Gwh鋰電池項目,計劃投資685.74億元;二是年產5萬輛增程式純電動乘用車項目,計劃投資27.45億元。另據項目現場的展板信息,電池和儲能項目在2019年當年投資額即達到65億元。該項目還另有51.22億元投資將充分利用地下空間,配備一套電池儲能系統,開展基於區塊鏈底層技術的能源多極利用和管理研究。

為了解上述項目的工程進度,11月5日,記者來到位於杭州市蕭山區錢農東路北側的年產80Gwh鋰電池項目6號製造基地。與預想場景不同,工地現場一片荒蕪,雜草叢生,並無施工人員及設備在作業,記者在現場僅見到了兩名安保人員及工程團隊的一名工作人員。

據該工程人員透露,目前工地員工已經全部放假,目前還沒有收到相關復工的通知,可能要到春節後才會開工。另一名安保人員則告訴記者,該工地目前只完成了打樁工作,9月份打樁完成之後就開始放假了,復工時間未知。

而記者在現場的規劃展示板上看到,該工程最先開工的6號基地原定計劃於今年8月底開始廠房主體結構建設,10月初開始進行廠房屋面工程,11月中旬進行廠房幕牆及光伏施工,2020年1月中旬完成工程驗收及備案移交工作。目前來看,實際進度與計劃相差較遠。

魯冠球生前曾將萬向創新聚能城定義為“一個沒有退路的決策”,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偉鼎亦曾坦言,這個工程風險很高,現有的體制機制下很難做成。萬向將成立以來積累的1000億元投進去,還有1000億元的缺口和風險,傾盡所有,成功皆大歡喜,失敗就是萬向的滅頂之災。

造車道路坎坷

資料顯示,早在1999年,萬向集團就開始試水電動車領域,設立了電動汽車項目籌備小組,做電動汽車技術調研,以及一些基礎力量的儲備。2002年,萬向收購了一個電池企業,並以項目形式做出第一臺電動汽車樣車,以此為基礎成立了萬向電動汽車開發中心,同年,萬向電動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此後,在2013年初,萬向集團斥資2.566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新能源鋰電池製造企業A123;2014年,萬向又收購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對手電動汽車製造商菲斯科,並將其改名為Karma(卡瑪),定位豪華電動車公司,佈局美國市場。不過,卡瑪被收購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杳無音信”,尤其是在中國市場,沒有公司、沒有產品。直到今年4月,卡瑪才攜三款車型首次在上海國際車展亮相,開始發力中國市場,其中2020新款Revero GT預計在今年下半年上市銷售。

有消息稱,卡瑪將加大投入現有的增程並計劃在2021年打造全新的純電動車平臺。對於該消息以及卡瑪國產化的規劃等情況,記者致電致函萬向集團方面,但未獲得明確回應。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11月,萬向集團由於一直沒有自己的電池技術以及電動汽車產品,還被工信部列入第1批《特別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公告中,公司被暫停受理《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

對此,萬向集團特意發佈聲明稱,被特別公示的萬向電動汽車有限公司新能源專用車生產資質,是萬向在2013年為構建整車研發平臺、驗證和提升關鍵總成技術而申請獲得。隨著2016年以萬向集團公司名義申請獲得的新能源客車、乘用車生產資質,整車業務已全部由集團公司運營,萬向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兩年前開始做清算。

主業停滯不前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舉進入電池及整車製造領域的同時,萬向集團原有的主營業務發展卻在面臨考驗。在國內汽車市場持續低迷的環境下,萬向集團的汽車零部件業務業績開始出現下滑。

根據萬向集團旗下汽車零部件業務上市公司萬向錢潮發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今年前三季度,萬向錢潮營業收入為76.54億元,同比下滑10.7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16億元,同比下滑28.32%。其中第三季度營業收入24.39億元,同比下滑9.4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786.18萬元,同比下滑32.29%。

縱觀近三年淨利潤走勢,萬向錢潮的表現也不算理想。2016年~2018年淨利潤分別為8.34億元、8.82億元和7.23億元。

在三季報中,萬向錢潮並未就業績的下滑作出解釋。但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萬向錢潮方面曾就業績下滑回答投資者提問稱,公司業績下滑是受到了行業的影響。在提振股價方面,公司自上市以來始終堅持做強做大主業,夯實公司的基本面,以保持公司長期穩健可持續地發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認為,受汽車行業下行壓力加大、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影響,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利潤空間收窄。

付魁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