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的价值不在于隐含的道理,请勿灌输!孩子的喜欢胜过理解深刻

01

今天早上有位妈妈私信找我咨询,在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中,她有一个困惑。就是每次给孩子读绘本,孩子听的很开心,也很喜欢那些故事。可是每当问他为什么喜欢,从绘本中学到了什么,孩子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根本理解不了故事背后隐含的那些道理。作为家长是不是应该把那些道理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听完故事,能理解的更深刻一些,能学到点什么?

这个问题很普遍,有很多家长都问过我类似的问题,特别是在我的阅读习惯培养专栏更新以来这段时间。收到很多很多关于孩子阅读习惯培养的问题,其中比较多的也是比较普遍的,就是孩子理解不了绘本背后的深意,是不是要去问?是不是要去讲?理解不了会不会浪费?会不会白读了?

你给孩子读过的每一本绘本都不会白读,绘本的价值不在于孩子理解的有多深刻,而在于听故事的过程,你读他听,这件事情本身就价值连城。

1、婴幼儿早期所处的语言环境,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影响孩子的智力。你读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聆听到丰富多彩的词汇,优美的语言,就是给孩子创造了积极的语言环境。这就是最好的早教。

在研究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有一个著名的实验“3000万词汇差异”,研究人员通过跟踪调查发现,孩子们在3岁的时候所掌握的词汇差异巨大,而与这些差异同时出现的还有他们之间的智力差异。那些词汇量大,从小听到过丰富语言的孩子更聪明。而且词汇的差异还会影响他们入学以后的学习能力。

在《父母的语言》中作者这样写到:

“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并不是她们家境富有,或者报了多少课外班,而是他们一出生,就能够在语言丰富、积极正面的环境中熏陶。研究还发现,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能力、毅力、自律性、道德感、同理心都和孩子早期听到的词汇有关。

而最优美的语言,最丰富多彩的词汇就在绘本故事里。

绘本的价值不在于隐含的道理,请勿灌输!孩子的喜欢胜过理解深刻

2、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而培养则是从听开始。你读绘本给孩子听,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我们都希望能够培养一个能言善辩的孩子,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也是一个人的竞争力。正如《沟通的艺术中》中所写:我们都需要人际关系,我们都需要去沟通。沟通技巧是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具备的。

我们经常会说“听说读写”,这4个字中就藏着语言能力培养的秘密。听是语言能力的基础。语言是一种模仿能力,要想孩子说的好说的早,先得让孩子听到过丰富的词汇。有好的输入才会有好的输出。

0-6岁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而我们给孩子读故事,就是在给孩子做听力输入,让他听到丰富的词汇,这也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中这样写到:

要增加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听到丰富的词汇。

我们从小给孩子读绘本故事听,让他听到这些故事,本身就充满意义。

绘本的价值不在于隐含的道理,请勿灌输!孩子的喜欢胜过理解深刻

3、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前提,而亲子共读就是建立关系最好的途径之一。孩子在小的时候最需要我们的陪伴,最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这个时候,我们每天抽出来一段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他坐在我们的身边,靠在我们肩头,听我们读故事。我们共同走进故事的世界,体验故事里的喜怒哀乐,彼此心灵相通。想一想这对于孩子而言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在这样的时光中,在故事中,孩子我们也更容易觉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想法。

亲子共读的时光会让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亲密,彼此更了解,这将会成为日后亲子沟通的基础,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而言,良好的关系和良好的沟通无比重要。

4、让孩子感受到书带来的乐趣,就是培养阅读习惯最重要的事儿。亲子阅读恰恰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只有当孩子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把书和快乐连接在一起,才能激发他内心对阅读的渴望。有了这样的渴望,他才会拿起书,自己去阅读,坚持阅读,养成习惯。

我们给孩子读故事就像是在为阅读的乐趣打广告,每读一次就是广告一次,就会让孩子对阅读多一点兴趣,多一点热情。所以,只要我们去读,每一次都不会浪费,都充满意义。都是在为你培养一个终身阅读者,培养一个优秀的阅读者而做量的积累。

绘本的价值不在于隐含的道理,请勿灌输!孩子的喜欢胜过理解深刻

03

因为喜欢故事而在心里留下痕迹,比读懂背后的深意更重要。孩子觉得好玩,觉得有趣,觉得悲伤,觉得快乐等等,因为自己的感受而喜欢绘本,才是最好的阅读体验。

从孩子3岁上幼儿园开始,坚持每天读故事给他听。在幼儿园3年我们一起读过的绘本大概有一千多本。在这个过程中,我无数次的发现,孩子对一本书的喜欢跟我们喜欢是不一样的,孩子对一本书的认识和我们也是不一样的。

孩子喜欢一本书可能是因为某个人物的样子,某个搞笑的情节,某一句话,某一件事。而我们评价一本书,看中一本书往往是功利性的,觉得它有道理,有深意,有启发,有用。再加上我们和孩子的阅读、人生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亲子共读的时候,对那些书的感受和理解一定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让路给小鸭子》这本书,我很喜欢,因为我了解它的创作背景,所以从故事中我读出来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我觉得是个温暖的故事。而我儿子也非常喜欢这本书,但他是特别喜欢那些图书中的小鸭子,喜欢它们过马路的样子,喜欢那个胖警察的形象,觉得很有趣。

再比如说《田鼠阿佛》这本书,我们俩也都很喜欢,读过很多遍。而我感受到的是阿佛的与众不同,是其它田鼠对它的宽容,是我们都可以成为自己,我们都应该对别人更宽容一些。而我儿子特别喜欢的是绘本最后的两句对话,那些小田鼠对阿佛说:“你是个诗人”,阿佛说,“是的,我知道”。他特别喜欢阿佛说话时的样子,特别喜欢这两句话,我读了很多遍,他自己反复说了很多遍。

绘本的价值不在于隐含的道理,请勿灌输!孩子的喜欢胜过理解深刻

我们总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有用,总觉得孩子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深意才是绘本的价值所在。所以,在亲子共读中,我们总是忍不住去询问孩子的感受和理解,总是忍不住讲道理给孩子听。我们以为这是对孩子好,其实不然,这样做,反而破坏了孩子的阅读体验,影响了绘本的价值所在。

在《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与其只是读懂了绘本而没有在心里留下痕迹,还不如读的不太懂却在心里留下了点什么。心里留下的课题,可以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对认知自我提供重要线索。被人教会和通过思考自己体会到,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创作了很多孩子们喜欢的绘本作家李欧李奥尼也说过:对于四五岁的孩子,要让他们明白隐藏在故事背后的道理是不可能的,但这点并不重要。

喜欢就是最好的绘本体验,孩子们喜欢就是绘本的价值所在。

绘本的价值不在于隐含的道理,请勿灌输!孩子的喜欢胜过理解深刻

所以,绘本不是用来学习道理的,孩子无需去理解的深刻,只要喜欢就好。我们可以拥有自己的阅读体验,但这只是我们自己的就好。孩子会有自己的体验。

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而且一本图画书愈有趣,它的内容愈能深刻的留在孩子的记忆里,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者是长大成人之后,他自然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不用担心我们给孩子读过的绘本会白读,只要你去读了,只要孩子听见了,只要孩子喜欢,你读的每一本都不会浪费,在这个过程中价值早已经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