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似玩遊戲的感統訓練,能讓孩子更優秀?

您的孩子是否有以下表現?

本體感失調:方向感不強、容易迷路、身體協調性差,站無站相、坐無坐相、近視、怕黑。

視覺感不良:無法順利閱讀、經常出現跳讀、漏讀或多字少字、常把數或字寫顛倒。

聽覺感不良: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聞,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佈置的作業等。

前庭平衡統合不足:多動不安、走路易摔倒、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任性、興奮好動、粘人、自控能力差、情緒不穩定、語言發展遲緩。

觸覺過分敏感或過分遲鈍:性格內向、社交能力差、脾氣急躁、害怕陌生環境、吃手、咬指甲、愛哭、過分依賴父母、容易產生分離焦慮、缺乏自信、消極退縮。

以上表現,在醫學和心理學上稱之為感覺統合失調或學習能力障礙!

為什麼看似玩遊戲的感統訓練,能讓孩子更優秀?

而且感統是一切學習能力的基礎,針對孩子某些感覺的失調,家長是完全可以通過給孩子進行特定訓練幫助他們彌補先天不足的。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好玩又實用的訓練遊戲,讓家長可以陪著孩子在開心玩樂中學習。

No.1哭笑娃娃

遊戲目的:在迅速反應中發展思維的逆向性和流暢性。

遊戲玩法:和孩子一起玩經典的老遊戲“石頭、剪刀、布”!不過,這次要做點小小的改動。每一次,勝利者都要做“哭”的動作,輸的一方則要做“笑”的動作,誰先做錯就要淘汰認輸哦!

No.2反口令

遊戲目的:能根據“口令”做相反的動作,訓練孩子思維的逆向性及思維的敏捷性。

遊戲玩法:你說“起立”,孩子就要坐著不動;你說“舉左手”,孩子就要舉右手;你說“向前走”,孩子就要往後退……總而言之,孩子要和你“反著來”才行。如果他做錯了就算輸了。這可是一個非常好的家庭遊戲哦!

No.3撲克猜數

遊戲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將隱藏的數字猜出來,發展孩子的逆向思維及思維的流暢性、敏捷性。

遊戲準備:1~9的牌兩套(共18張)

遊戲玩法: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玩哦!先請孩子把牌洗好,然後由家長任意抽去一張,藏起來,並將餘下的牌攤開,讓孩子猜一猜你藏起來的是哪張牌。

為什麼看似玩遊戲的感統訓練,能讓孩子更優秀?

No.4反義詞

遊戲目的:在遊戲過程中積累孩子的詞彙量,發展逆向思維記憶力及思維的流暢性和敏捷性。

遊戲玩法:這是一個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進行的遊戲。你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說一些詞語,要求孩子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說出這個詞語的反義詞。比如你說“白天”,孩子就要說“黑夜”;你說“大樹”,孩子說“小樹”等等。

No.5奇怪的時鐘

遊戲目的:在認識時鐘的基礎上,發展孩子的逆向思維和判斷力。

遊戲準備:自制一個可以撥動時針和分針的時鐘,並準備一面鏡子。

遊戲玩法:讓孩子看著鏡子,你拿著這個自制的時鐘站在他的身後,並撥動時針和分針,讓孩子看著鏡子裡時鐘的影像,說出是幾點鐘。

通過這個遊戲,可以讓孩子知道,鏡子中的景象與實景是相反的,如果他伸過左手,鏡中的他則是伸出右手。

可能還會有人有疑問:

為什麼這麼簡單的小遊戲能讓孩子越玩越優秀呢?

為什麼看似玩遊戲的感統訓練,能讓孩子更優秀?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三個概念:

①工作記憶: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和操縱信息的能力。

②抑制控制:抵制衝動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控力、自律。

③思維靈活性:能夠根據不斷變化的需求調整計劃,做出符合新情境的要求。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的思想和行動進行有意識控制的心理過程。就好比大腦裡有個指揮官,我們計劃、組織信息、做出判斷、解決問題都要受到這個指揮官的控制。

為什麼看似玩遊戲的感統訓練,能讓孩子更優秀?

但在完成這個遊戲的過程中,你要集中精力聽清楚老師的指令,還要快速判斷這個信息對應的動作是什麼,並正確、快速地做出來。比如在玩反口令的遊戲中,在聽到“起立”的時候,要抑制自己坐著不動。

比如在捉迷藏的遊戲中,孩子先要理解遊戲規則,等別的小朋友藏好再開始找,對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是一種挑戰。

孩子在遊戲的高級版本中有時還需要記住至少三條規則,這是在鍛鍊他的工作記憶。在遊戲中還要根據指令來抑制自己的行為,判斷是活動還是停止,這都用到抑制控制能力和思維靈活性。

為什麼看似玩遊戲的感統訓練,能讓孩子更優秀?

孩子們在快樂玩遊戲的同時,感統能力得以提升,為今後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提醒各位家長,感統失調的孩子在12歲以前通過專業的感統訓練效果顯著,而且年齡越小效果越好

感統訓練是針對幼兒不同的情況,所有課程都需要專業測評後根據孩子身體能力發展水平、心理狀態、能量高低等來設定個性化的訓練方案,因材施教。讓幼兒通過專業的感統教具,在專業老師的引領下提高孩子各方面的基本能力。在訓練過程中,所使用的感統教具都是老師專門給孩子設置的,而不是孩子自由選擇的。

而且對於教具的操作方法以及時間的把控,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讓孩子在進行各方面感統刺激的過程中,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專注力、大運動、精細動作、學習力、抗挫折能力、學習能力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