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强党建抓基层促共治,“龙岗路径”在路上!

【开栏语】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委书记张勇指出:“重视基层社会治理,是时代的呼唤,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要求,是龙岗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龙岗全区上下正积极推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实践探索,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龙岗实际、具有龙岗特色、服务龙岗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在此背景下,侨报融媒特别推出“聚焦基层治理,探索龙岗路径”策划报道,聚焦龙岗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总结有益经验,查找典型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力求为下一阶段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一点启发和思考。

【基层社会治理】强党建抓基层促共治,“龙岗路径”在路上!

强党建抓基层促共治——

社会治理“龙岗路径”在路上

今年初,布吉街道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曾一度因为办公场地不足而犯愁。没想到,这一难题很快便被紧邻街道办的中安大厦解决了:中安大厦党支部得知情况后,主动将大厦一楼约500平方米的商铺免费贡献出来,作为街道经济普查的驻点办公室。

谁能想到的是,如此“有爱”的中安大厦在几年前还一度因为管理混乱而接连发生诈骗、传销案件。2017年,在布吉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该大厦成立了党支部,开始统筹物管公司、企业业主和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对各类乱象进行整治。如今的中安大厦,不仅清走了58家问题企业,还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在送政策到企业、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就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段佳话。

推动治理重心下移

夯实平安稳定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治理的重心是浮于表面还是沉在基层,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的开花结果和兴衰成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这为各级党委政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基层社会治理】强党建抓基层促共治,“龙岗路径”在路上!

龙岗区网格信息采集一直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图为网格员上门采集信息。

“实行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之后,开始有房东追着我们请教如何整改消防隐患了。”坂田街道下雪社区网格站副站长王集宇的一席话道出了龙岗区社区网格管理领域正悄然发生的变化。过去,网格员们在上门采集信息、排查隐患时,常常会遇到房东不配合的情况;如今,实行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之后,房东们由于怕被贴上“严管级”“禁止级”标签影响放租,往往会选择主动整改隐患以降低隐患级别。

“网格安,则基层安”,作为人口大区的龙岗,城中村广布、出租屋量大面广的现实决定了网格管理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正如龙岗区委书记张勇所言:“要在基层治理中高度重视抓落实的要素保障,在设定目标和分解任务时充分考虑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来,龙岗区将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网格下移,持续深化网格管理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网格事件月报制度,每月对网格员采集的问题隐患进行分析研判,在此基础上指引、督促相关部门和街道分级分类对隐患进行整治,有效激发了网格管理的活力,提升了网格管理水平。

【基层社会治理】强党建抓基层促共治,“龙岗路径”在路上!

“龙岗第一课”进校园。

“我们的工作跟城市更新、拆迁密切相关,很需要学习安全知识。”今年3月,南湾街道吉厦社区某公司负责人致电社区工作站,希望能够安排75名工人到社区学习“龙岗第一课”。这一案例生动反映了在如今的龙岗,市民学习“龙岗第一课”的热情正日益高涨。“今年以来,通过‘龙岗第一课’培训取得证书的市民达242.7万人。”据区人力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龙岗区通过党员、公职人员“带头学”,城市新居民、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出租屋管理者和承租人、建筑工程负责人及施工人员等“率先学”,其他群体“自愿学”,对辖区居民开展了全覆盖、长期性、常态化的“龙岗第一课”培训,有效提升了龙岗市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文明素养。

【基层社会治理】强党建抓基层促共治,“龙岗路径”在路上!

平湖街道举行汽修行业负责人“龙岗第一课”宣传教育培训会。

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之后,如何实现有效巩固?解决社会不稳定因素是关键。近年来,龙岗区高位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黑、恶、乱为切入点,集中整治了房屋租赁强迫交易、泥头车违法运输等行业乱象。例如,2018年龙岗街道对该街道基层治理问题最多、难度最大的区域——利民市场进行了为期数月的集中整治和改造提升,使历时13年之久的土地纠纷圆满解决,市场经营秩序全面净化,得到了省扫黑除恶办的高度肯定。与此同时,龙岗区还从医疗卫生、房地产、社区股份公司等重点行业领域着手,启动“边扫边建”十大专项行动,精准解决了内部治理不健全、外部监管不完善等问题,最大限度挤压了黑恶势力潜滋暗长的空间。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

有效发挥“头雁”效应

“龙岗第一课”将安全教育触角向全区各学校、社区、工业园区延伸,逐步实现了安全教育由点到面的全覆盖;“警网共建”“警城联勤”将更扎实有力的监管置于每一条街巷,助力龙岗迈向更加宜居安全城区·····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之下,一批社会治理亮点品牌在龙岗正逐渐形成。与此同时,一条具有鲜明的龙岗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主线在实践和探索中亦愈发清晰,那就是: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等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

【基层社会治理】强党建抓基层促共治,“龙岗路径”在路上!

“龙岗第一课”进工业园区,企业员工们纷纷扫码学习。

“有了党支部果然不一样,社区越来越和睦了。”今年7月7日晚,龙城街道顺景花园小区的200多位居民欢聚一堂,热热闹闹地办起了首届“百家宴”,饭菜飘香里,居民赖先生发出了上述感慨。只言片语道出了小区居民们的幸福密码:2018年顺景花园党支部成立,在协调邻里纠纷、改进物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小区的和谐稳定。

发生在顺景花园居民身上的可喜变化,实际上是龙岗区不断织密建强基层党组织体系的生动写照。近年来,龙岗区按照“社会治理开展到哪里,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就跟进到哪里”的思路,不断推进党建向居民小组、股份合作公司、住宅小区等各类社会治理主体延伸,填补了社会治理末梢的党建“空白点”。“停车难问题的解决,得益于我们‘党建+物业’基层社会治理思路的成功实践。”布吉街道可园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张海威说,由于楼宇建设早、规划停车位不足等原因,停车难过去一直是困扰可园小区居民的“老大难”问题。去年,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小区物业党支部积极作为,引进了全区首个花园小区“宜停车”项目,一举解决了居民们的“心头病”。

“要通过抓党建,让党员和党支部成为抓好基层社会治理的先锋。”张勇的一席话点明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要义——近年来,龙岗区不断推进党建向维稳应急、土地整备、治水提质等社会治理重点工作延伸,把理想信念传导到一线、把复杂问题解决在一线,让党员干部和党支部成为了攻坚克难的急先锋。“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临时党支部的引领,像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这样繁重的征拆任务,如何能够按时完成。”龙岗街道土地整备中心副主任陈旭东感慨道——在这场浩大工程里,陈旭东和他的同事们在700多个日夜中经历了2087次谈判,人均徒步298公里。

据了解,当前龙岗区已成立居民小组、股份公司、住宅小区党支部660个,重点工作临时党支部65个,有效发挥了党组织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头雁”作用。

深化群众自治机制

完善共建共治体系

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仅靠党委政府大包大揽,无疑会陷入疲于奔命、雷声大雨点小的困境。因此,如何将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有机纳入社会治理主体,这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的成败。

【基层社会治理】强党建抓基层促共治,“龙岗路径”在路上!

龙岗区首个公益慈善广场活动落地佳兆业城市广场,市民踊跃了解各公益项目。

如今,在龙岗的不少社区,一批批社区“能人”正通过“V创空间”基层社会治理特色孵化器项目走上社区治理舞台。“作为社区居民,我们更了解社区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能够有针对性地策划符合社区需求的活动。”平南社区居民马继华和妻子即是社区“能人”中的一员,目前夫妻俩已和20名热心居民一起联手策划了禁止高空抛物、反诈骗、文明养犬等公益宣传活动。

马继华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一点: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群众大有可为。如何为其提供广阔的舞台?一些有益的尝试已经迈出了步子。近年来,龙岗区不断建立健全以群众自治为主体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将工作重心从直接解决居民各类问题转向建立居民自治机制,深化居委会与“两代表一委员”沟通机制等,搭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交流互动平台,推进社区协商制度化、常态化。同时,结合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通过组织社区论坛、小区议事会、小区业主联谊会等,引导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组织守望相助,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我们不仅欢迎,而且真金白银地支持。”龙岗社会创新中心总监张伟说。目前,龙岗区已建立起涵盖1个区级社会创新中心总部、11个街道分部的“一核多空间”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体系,以此开展社会治理研究、社会服务提升、社会人才培训等工作,并通过设立社会创新公益基金,支持辖区行业协会、企业及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公益事业。“我们正利用‘商业+公益’的模式,通过社会创新公益基金资助公益组织为肾病患者提供活动助理、培训班主任等兼职岗位,预期能够帮助60名肾病患者就业,人均月收入可以达到1000元。”张伟介绍道。

【基层社会治理】强党建抓基层促共治,“龙岗路径”在路上!

“”龙岗律师进社区”活动现场。

提高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也离不开一批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发展壮大。近年来,龙岗区不断完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平台,组建平安志愿者联合会、楼栋长联合会等群防群治队伍,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表彰奖励、补偿救济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作为深圳市第一个群防群治、警民共建消防安全的社会组织,吉华街道甘坑社区平安联合会成立5年来共发现、整改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5982宗,使片区火灾年发生率大幅下降80%。

问题与成绩并存

社会治理仍需冲破藩篱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探索中,龙岗区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就、涌现出若干亮点性工程,但一些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基层社会治理】强党建抓基层促共治,“龙岗路径”在路上!

以“雪亮工程”为代表的智慧警务建设让龙岗越来越平安。

“目前,龙岗区出租屋隐患处置工作所采取的是‘采办分离’的制度,即网格员上报出租屋隐患信息后,需分拨给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隐患处置工作乏力的局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网格员告诉记者,在出租屋隐患处置中,信息采集者与隐患处置者常常会出现脱节,造成隐患事件存留时间长;另一方面,由于处置不够及时有效,社区、街道在考核压力下有时会将发现的隐患自行办结归档,从而出现“网格员自己采、自己办”、“发现隐患的人多、处理问题的人少”等现象。

这种沟通上的不畅感在“三小”场所消防整治工作中同样存在。“由于街道没有消防执法权,对一些多次督促仍未整改的“三小”场所,我们有时候真的拿它没有办法。”一位街道安监办工作人员向记者“诉苦”道。不仅如此,对于汽修、餐饮、医疗等特殊形态的“三小”场所,涉及的监管部门多、隐患经常交叉,整治难度也就“无形中增大了”。由此可见,对基层各支社会治理队伍力量实现统一高效的指挥调度,仍需要在制度、平台、技术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

【基层社会治理】强党建抓基层促共治,“龙岗路径”在路上!

龙岗区公共安全指数一直位居全市前列,背后离不开民警们日复一日的巡逻。

除此之外,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宣传教育方面,仍然需要在方式方法和渠道上进行创新。“我们到各街道督导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工作时发现,出租屋业主、房东的主体责任意识还未真正调动起来,消防‘七个一”配备率还较低。这说明,街道、社区仍要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再比如,目前“龙岗第一课”的培训重心主要是工业园区、学校和社区,对于一些个体工商户、城中村租户等群体的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扩大;在培训的内容上,目前也是以公共安全知识为主,专业化、细分化程度仍需加强。


总策划:罗方史

总统筹:白甲林

执行策划:笪峰 艾丽 景俊州 王晶晶

统筹/采写:聂朦 张臻斐

二审:景俊州 鲁真龙

三审:董宝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