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哭你“吼”得越大聲,家長不妨反思下,如何才能做到同理心

新時代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是有著不同的方式了,有些父母教育孩子是很沒有耐心的,一旦孩子要是有個哭鬧的話,父母的情緒是很暴躁的,對於孩子是很沒有耐心的。

父母對孩子是採取了比較粗暴的方式,讓孩子去安靜下來,但是父母的方式卻是對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了很大一方面的影響的。

現在的孩子都是一遇到事情就哭,哭得撕心累肺以及是連續的,有時候問孩子什麼情況孩子也是不說,只會哭,有時是越問,孩子哭得越厲害。父母看到孩子的哭泣,父母就會很是心煩以及無奈,父母最終卻沒有耐心去安慰孩子了,父母就會對孩子進行一個大吼,就希望孩子能夠安靜下來。但是這似乎是沒有起到什麼效果的,父母採取的方式是錯誤的,這會給孩子帶來危害。

孩子越哭你“吼”得越大聲,家長不妨反思下,如何才能做到同理心

孩子哭泣的原因

1、要求得不到滿足

孩子在平時中都是能夠獲得很多要求的,父母總是會去儘量孩子的要求的,不管孩子的要求是怎麼樣的,父母對孩子總是溺愛過度,造成孩子的潛意識中覺得自己的要求應該被滿足的。但是一旦自己的要求沒能夠得到一個滿足的話,孩子就會很不願意,就會發脾氣,會通過這哭泣的形式來讓父母妥協,讓父母能夠滿足自己的要求。孩子是用這個哭泣來逼迫父母妥協,滿足他們的要求。

2、受到委屈

孩子都是會尋找安全感和安慰的,孩子要是在外面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負了,孩子在外面可能是不會哭的,但是要是看到父母了,孩子就會哭泣了,因為孩子的安全感得到了滿足,孩子的委屈有了發洩的渠道。孩子就會向父母哭泣,傾述他們的委屈,孩子看到父母是隻會哭泣的,這是孩子委屈之後的發洩過程。

3、覺得自卑

孩子有時候在做事情或者做作業不會的時候,孩子被父母一說,孩子就會大聲哭泣,因為在父母的說教下覺得自己很沒有用,比不上其他的孩子,很是自卑。孩子覺得很是傷心就會哭出來,因為孩子還小,是不懂應該如何去發洩出自己內心的自卑,只能通過哭泣來釋放。

孩子在哭泣的時候,沒有對孩子哭泣的原因進行一個思考,看到孩子哭泣就是覺得孩子是在矯情,是在無故給父母找事,給父母添堵。父母看到孩子哭,是很沒有耐心地,只會對孩子吼叫,讓孩子安靜下來,每當孩子越哭父母就吼得越大聲,這是不行的,父母以為自己吼叫只能夠讓孩子停止哭泣,但事實上,這隻會讓孩子哭得更厲害,導致孩子心理的變化的。

孩子越哭你“吼”得越大聲,家長不妨反思下,如何才能做到同理心

父母通過大吼讓孩子停止哭的危害

1.讓孩子壓抑情緒

孩子受到委屈就會哭泣,這是一種情緒發洩,孩子通過哭起來發洩自己內心的情緒,孩子現在還小,是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表達情緒的。這哭泣是孩子表達情緒的最好方式了,要是父母在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對孩子進行大吼,吼叫孩子不要哭,這是會影響孩子的情緒發洩的。孩子因為父母的吼叫而害怕,孩子就會以為自己的這種行為是錯誤的,這樣孩子以後就不敢去發洩自己的情緒,不敢哭泣了,孩子就將內心的心情以及情緒都壓抑在心裡,這是會造成孩子內心的壓抑。孩子長期沒有將情緒發洩出來的話,是會導致孩子產生抑鬱的心理,出現糟糕的現象。

2.對父母產生怨恨

孩子在哭泣的時候,父母對孩子進行一個大吼,孩子內心就會對父母的行為產生一種失望甚至是怨恨,父母不讓孩子哭泣,限制了孩子的哭泣。

孩子就會對父母限制他們行為產生怨恨,甚至是產生了叛逆的心理,你不讓我哭,我偏偏要哭給你看,會導致孩子不服父母的教育,激起了孩子的反骨,對父母是很抗拒的。

孩子越哭你“吼”得越大聲,家長不妨反思下,如何才能做到同理心

3.導致孩子更自卑

父母在孩子哭泣的時候進行一個大吼,對孩子的就會因為父母的吼叫變得更加懦弱了,因為孩子本來就自卑了,父母在進行大吼的話,就給孩子一個意識,就是父母是因為自己的不好而對自己進行一個大吼的。

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不耐煩,就對自己產生更深的自卑感,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都比不上別人,越來越不自信。

4.導致孩子性格變得敏感

孩子哭泣時,父母對孩子進行一個大吼的話,父母的心理是會變得很是脆弱的,很是害怕,父母那個大吼的神情是會存在孩子的印象中的,給孩子留下很大的陰影。這樣是會讓孩子變得很是敏感脆弱的,要是一旦別人說話大聲點,孩子就會很害怕,很是脆弱,心理就會承受不了。

孩子哭泣是一種情緒的發洩,父母要去認識孩子的這種行為,不要對孩子很沒有耐心,只要一聽到孩子的哭泣,就會變得很是沒有耐心,對孩子進行一個大吼。父母這樣是不行的,這樣做不但沒有好好地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不哭,同時也是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危害。父母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行為,要去換位思考,要有一個同理心對待孩子。

孩子越哭你“吼”得越大聲,家長不妨反思下,如何才能做到同理心

如何進行同理心對待

1.耐心地傾聽

父母要知道孩子是有情緒,要知道自己也是從孩子過來的,是有一些委屈和小情緒的,父母要知道以及認識。父母看到孩子哭了,就知道孩子是有一些情緒,哭泣是有原因的,父母這時不要去制止孩子的哭泣,父母現在只是一個傾聽者,父母安靜地陪伴在孩子身邊,靜靜等待孩子哭泣。父母要在旁邊陪伴孩子,讓孩子能夠完全將自己的情緒發洩下來,父母的行為是能夠給孩子一個很大的心理安慰的,孩子機會感受到父母是知道自己的情緒的,知道自己的委屈以及內心的想法的。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安慰,內心會趨於平靜。

2.尊重孩子的情緒發洩,讓孩子訴說

孩子有時候發洩情緒只是能夠讓父母能夠去理解,能夠讓父母安慰,尋求一個安慰感的。所以在平時中,父母要對孩子的情緒多認同,要認真瞭解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的想法。

父母要告訴孩子,其實父母是知道孩子內心的情緒,告訴孩子自己曾經也是這樣的,讓孩子告訴孩子該如何去應對,尊重孩子的情緒發洩,給與孩子一個擁抱,安慰孩子,讓孩子訴說自己內心的情緒,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內心得到一個尊重。

孩子越哭你“吼”得越大聲,家長不妨反思下,如何才能做到同理心

3.以朋友身份和孩子相處

父母不雅將自己的身份放得太高了,要知道適當放低自己的姿態,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進行一個相處,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以及感受。唯有父母和孩子交流,這樣父母才會對孩子的情況進行一個瞭解,在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才會有辦法對孩子進行一個正確的處理,而不至於對孩子進行一個大吼。父母要懂得用朋友的身份去對待孩子。

父母在孩子哭泣的時候,不要對孩子進行一個大吼,這是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太過情緒暴躁,不要太過心急。父母要知道對孩子大吼是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的,不要對孩子進行一個大吼,要懂得去反省自己的行為。

父母要懂得養成同理心,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情況,去換位思考,要懂得要認同孩子的情緒,要知道孩子哭泣是有原因的,父母要體諒,以及對孩子的情緒進行一個安撫。父母要以朋友的姿勢去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以及內心的感受。

我是鯨魚媽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