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進入2000年後華語樂壇便很少翻唱日本歌曲而大量翻唱韓國歌曲?

6646422554


華語樂壇大量翻唱韓國歌曲這一現象起源要從上世紀90年代一批韓裔美國人回到韓國樂壇發展開始說起。

上世紀90年代,一批年輕的韓裔美國人回到韓國,帶來美國流行的嘻哈音樂,讓韓國嘻哈流行音樂成為亞洲先驅。韓國流行音樂融合了西方流行音樂、舞蹈、電子和R&B的元素,結合韓國傳統音樂風格,形成了一種新穎的國際化曲風。震撼的節奏感,通俗易懂的歌詞,配上酷炫的舞蹈,時尚前衛的造型,帥哥美女的組合,這種音樂類型不僅受到粉絲的喜愛,唱片公司也開始注意到韓國流行音樂的市場性。

華語樂壇翻唱韓國歌曲的先河來自於臺灣的蘇慧倫和徐懷鈺兩位女歌手。蘇慧倫的《鴨子》、徐懷鈺的翻唱歌曲《妙妙妙》先後爆紅,滾石國際唱片公司嗅到了韓國歌曲的商機,開始轉變策略,有計劃的引進韓國歌曲,旗下的莫文蔚、杜德偉都有翻唱韓國歌曲的經歷。此外,滾石音樂順勢將韓流原曲引進港臺,開始大面積翻唱。

翻唱歌曲最大的目的其實並不是節省成本,翻唱曲在編曲、錄音、銷售等方面,比一般創作曲更花錢。低風險才是誘因,直接用韓國流行音樂市場檢驗過的好音樂,風險更低。這種製作模式也擴散到其他唱片公司,颳起了新一輪翻唱的熱潮,韓國翻唱曲成為新興的經營手段之一。

不僅是節奏輕快的快歌,韓國悽美悲傷的抒情歌曲同樣受到青睞,這也符合同是東亞文化圈的中國消費者的一貫口味。在愛翻唱韓國歌曲的歌手中,偶像派和實力派是中堅力量。潘瑋柏走唱跳偶像路線,韓國流行音樂正好契合他的風格。作為韓國歌曲翻唱大戶,他的成名作幾乎都來自韓國。2002年,潘瑋柏發行第一張專輯《壁虎漫步》出道,其中三首歌是翻唱。接下來的三張專輯共有12首歌翻唱自韓國歌曲,比如《我的麥克風》、《快樂崇拜》、《不得不愛》等等。這些歌曲的走紅也將他推向“嘻哈天王”的位置。

鄭秀文的知名舞曲《眉飛色舞》、《煞科》,以及《天衣無縫》和《神化》,分別原產自李貞賢的《換掉》和《你》。在這之前她是抒情女歌手的代言人,突然從《眉飛色舞》就開始了她電音女王的歌唱生涯。儘管鄭秀文的翻唱讓李貞賢打開了中國大陸和港臺市場,但李貞賢個人卻很反感,曾評價不喜歡被鄭秀文翻唱,連服裝、眼神、動作都一樣,並敬告她應該有自己的風格。

2003年走紅的“甜心教主”王心凌,甜心歌曲除了來自英文,她的傳唱曲《愛你》、《HONEY》等均翻唱自韓國歌曲。實力派歌手張惠妹的兩張專輯主打歌改自韓國原曲,包括幫她斬獲2002年第十三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的《真實》,以及2003年的《勇敢》。而信樂團更厲害了,《死了都要愛》、《離歌》、《海闊天空》、《假如》全都原產自韓國;辛曉琪更是將數十首韓劇主題曲翻唱過來,組成一張翻唱專輯……不勝枚舉,難以一一羅列。

相比較行動迅速的港臺歌手,早年翻唱韓國歌曲的內地歌手屈指可數,孫悅、孫楠在列。孫悅一改《祝你平安》的風格,推出翻唱舞曲《快樂指南》,結果鹹魚翻身;孫楠則以《I Believe》、《緣分的天空》加入了翻唱大隊。畢竟,港臺歌手過去一直在大陸音樂市場佔據主要地位,他們是大多數內地歌迷的全部青春回憶。不過,至今他們可能都沒有意識到,他們迷戀的這些港臺音樂中,實際上摻雜了不少韓國音樂元素。在一個普遍落後的製作環境中,難以打造像韓國音樂那樣的音樂類型。對韓國流行音樂的依賴度越來越高,本土流行音樂也就越失去培養製作快歌、舞曲音樂人的機會。中國歌手翻唱韓國歌曲的潮流至今仍未停止,內地歌手的身影也越來越多。


沒事兒擺個譜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日本瘋狂了二十多年,韓國也輝煌了十幾年,畢竟是國家太小,人口太少,格局也小,文化輸出也是一時風光而已,今後的樂壇來說,要看中國一隻獨秀,風風光光了


小卒過河23


日本現在應該沒什麼出名的歌星,而韓國就有很多了,而且韓國好多都是韓劇,帶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