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外賣給差評,揚州這位商家竟電話威脅消費者

昨天,家住江都路某小區的喬女士致電本報,講述了自己因給差評遭到店家威脅一事。記者昨調查發現,外賣平臺大多設立了對商家及外賣小哥的評價機制,因差評引發的矛盾不時出現。

過分!外賣給差評,揚州這位商家竟電話威脅消費者

繪圖 沈江江

案例:消費者給差評,商家不樂意

18日,喬女士在外賣平臺上點了份麻辣香鍋,外賣員送到後,喬女士覺得麻辣香鍋中的配菜數量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對商家做了差評。

“上午9點多點的餐食,中午11點多,商家就來電話了。”商家認為自己的麻辣香鍋分量沒有問題,是喬女士吹毛求疵了。喬女士見對方態度不好,就掛斷電話,後對方又幾次打來電話,並且說要帶人到喬女士家裡談判。喬女士告訴商家,如果再打電話來,就報警了,經過一番溝通,商家這才作罷。

記者發現,這個店家全部評價有400多個,其中差評7個。店家在遇到顧客差評時,都會及時回覆。店家在回覆時,直接將老闆手機號公佈出來,希望消費者可直接聯繫店老闆,給予解決。

記者發現,店家最擔心有同行惡意來做差評,店家也呼籲:“我們開小店也不容易,希望不要做惡意差評,希望大家能學會換位思考,互相理解。”

商家表示,不管對於商家,還是對於外賣員來說,一個差評不僅意味著罰款,還會對店鋪以及個人信譽造成影響,希望顧客不要隨意給差評。

商家:儘量提高服務可減少差評

記者昨瞭解到,因差評問題引發爭執並報警的事情不時發生。

我市餐飲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和商家針對差評都有各自的看法,需要外賣平臺做好監管工作,充分協調好兩者間的矛盾。

市民秦相東從事互聯網技術工作,他建議,外賣平臺應該研究一下如何更好地實現匿名評價,這樣消費者在作出評價時也會放心些。

“我們商家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做好產品,提高服務,這樣差評就會越來越少。”三盛廣場一位店家說。

建議:消費者遭騷擾可投訴報警

揚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吳林斌表示,“買家有權基於自己的消費體驗,在賣家的店鋪評論欄中給予評價。”外賣平臺推出的評論機制,目的是提升消費者感受,但消費者評級和評論不應基於主觀惡意的目的。

邗上街道社區專職法律顧問蘭曉亭建議,如果消費者接到商家的誹謗或人身攻擊等,可選擇通過外賣平臺的投訴部門解決問題,但要注意保留相關證據。此外,如果消費者遭到商家頻繁騷擾等情況也可報警。

記者 趙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