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做好群众工作的“源头活水”

寻找做好群众工作的“源头活水”

近日,榆林市子洲县公安局马蹄沟派出所副所长张斌在下乡走访时,发现辖区有一位九旬老人从未办理过身份证。老人年事已高,张斌便带着户籍警主动上门,为老人拍下证件照,办理了身份证,老人对此称赞不已。记者了解到,类似的事儿在马蹄沟派出所经常发生。

马蹄沟派出所是陕北黄土高原上一个农村派出所,也是子洲县公安局辖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治安状况相对复杂的派出所。多年来,该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枫桥经验”内涵,探索推进“治安联勤队”工作机制,不断强化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治安防范、便民服务,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派出所连续11年被评为“一级公安派出所”,4次被评为“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63次荣获省、市、县、镇表彰奖励,先后有3名所长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寻找做好群众工作的“源头活水”

“我是党员,有事请找我”

“我是党员,有事请找我。”这是马蹄沟派出所党员民警的口头禅。全所有15名共产党员,在辖区设立的9个警务室都至少配有一名党员带头开展工作。

侯东坡是马蹄沟派出所的党员民警,负责牵头巡检村警务室。他长期坚持带领警务室辅警进村入户排查矛盾纠纷。今年上半年,辖区内的老人郭某、刘某因下棋发生纠纷,由推搡到互相记恨。侯东坡详细了解双方的情况后,入户耐心劝说。两位老人年老耳背,沟通困难,他前后奔波10余次,终于促成双方握手言和。郭某的女儿逢人便夸:“咱们派出所的党员民警还真是有耐心,劝说老人比儿女都强!”

工作中,马蹄沟派出所还积极争取辖区党委政府支持,由所长担任辖区镇党委委员,警务室民警担任村支委委员,提升派出所的话语权;争取县局党委支持,调拨专项经费,增配民警和警务辅助人员,并定期下派业务骨干对派出所民警、治安联勤队员开展业务指导培训;争取村委支持,发动100多名志愿者,主动参与矛盾调处、平安创建、法治宣传等各项工作。该所党员民警带头进村入户,对在家的村民人人见面访谈,对外出的村民逐户电话了解,发现矛盾纠纷及时与村里的党员共同化解,做到情况清、底数明,遇事快速处理到位。

寻找做好群众工作的“源头活水”

治安巡逻+三级联调 矛盾不上交

为了提高防范能力,马蹄沟派出所在乡镇组织综治维稳干部成立“镇治安联勤队”开展群防群治,在每个村组织成立由村干部和治安积极分子参与的“村治安联勤队”。这两支队伍在相应的警务室民警带领下,坚持每月不定期开展治安清查工作,进一步织密农村巡防网。

该所建立了“政府+公检法司”三级联合调解机制,即村治安联勤队调解为第一级调解;警务室民警、片区民警和政府驻村干部调解为第二级调解;“政府+公检法司”联调调解为第三级调解,多方位、多角度给当事人分析问题,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今年以来,马蹄沟派出所本着“平时多走访、多化解,案发后少拘、多调”的原则,共化解矛盾纠纷360余起,得到辖区群众的认可和好评,收到群众自发送来的锦旗30余面。

寻找做好群众工作的“源头活水”

“预约办+上门办” 搭建警民连心桥

结合“放管服”改革要求,马蹄沟派出所设立服务大厅,开设户籍业务、法律援助、证明业务、报警求助等窗口,争取让群众只跑一趟。今年以来,服务大厅累计接待办理各类业务的群众1万余人次。

该所利用微信群关注度高、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建立起“警政民联创平安群”、片区“治安联勤群”和每个行政村的“创安宣传群”。民警在微信上直接与辖区群众交流,搭建起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共同管理的工作新平台。今年以来,该所通过微信群发布预警信息、宣传法治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3000余次。同时,该所通过微信群、微博等新媒体向群众告知节假日办理户籍等业务的具体时间,为学生和外出打工群众提供“预约办”服务,为辖区年老、残疾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办”服务,今年以来“上门办”“预约办”共计300余人次。

“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秩序平稳,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是我们的本职。”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马蹄沟派出所所长胡斌权说:“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安工作才有源头活水,我们才能永葆人民警察的本色,更好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