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供奉的土地神,歷史原型是哪位?

如果要問,在我國大地上,哪種廟最多?答案是無可爭議的,當然是土地廟,幾乎是無處不在。

如果再要問,在我國大地上,哪種廟最小?答案同樣無可爭議,當然還是土地廟,沒有比土地廟更小的廟了,有的地方,將三塊磚按“一橫兩豎”壘在一起。就是一座土地廟,還有的用三塊石板壘起,也是一座土地廟。

民間供奉的土地神,歷史原型是哪位?

在我國民間百姓心目中,離人最近的就是土地神。土地神是最親民的,但在我國民間,其既是最受尊崇的一尊神,又是常常潦草應付的一尊神。

要說老百姓們最不怕的神靈,也是非土地神莫屬。其他的神靈都有“神威”,百姓們都有畏懼心理,不敢有絲毫的不敬與得罪。但對土地神就不一樣,人們不存在畏懼心理,認為土地神就像家人一樣,時時刻刻與自己生活在一起,沒有什麼可怕。這就像士兵見了班長、排長,覺得也沒有什麼可怕,如果是見了連長、營長、團長,官越大就覺得越可怕。

民間供奉的土地神,歷史原型是哪位?

土地神的歷史悠久,牽扯到“社,祭土。”的社日一系列祭祀活動,而社日活動在漢、唐、宋最鼎盛,在此之後就逐漸衰落,很多地方只敬土地神,而沒有社日了,因此我們不細展開來。這裡要說的,是土地神的歷史原型人物。

土地神,有名“福德正神”,其歷史原型為:周朝官吏張福德,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為官廉正,勤政愛民,至周穆王三年辭世,享年一百零二歲。

據傳,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他,不久由貧轉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取其本名,尊為“福德正神”。

民間供奉的土地神,歷史原型是哪位?

明清以後,民間又多以名人作為各方土地。如:三國時期的蔣子文。又如:清代翰林院及吏部所祀之土地,為唐代大文人韓愈。杭州一帶,則奉岳飛為土地神。各地風俗不一樣,還有很多歷史名人,曾作為地方的土地神供奉,這裡也就不一一贅述。

土地神在中國民間有多種稱法,如:土正、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爺、社神、土伯等,其廟宇則稱為:土地廟、土地祠、伯公廟、福德正神廟等。

民間供奉的土地神,歷史原型是哪位?

據說,大約從南宋開始,民間覺得一個土地神太寂寞了,於是給土地神配了伴侶,稱為土地婆婆。在湖南的湘西南地區,苗侗瑤群眾,還給土地神配了一個小老婆,這樣,土地公公就有了兩個老婆,神靈被民間世俗化,與人類無異。

民間都說,土地神地位卑微,但其實土地神的肚量能容納百川,受得起委屈,從不與人類計較得失。如戲曲《天仙配》中,土地神是一位善良慈祥的老人;在《西遊記》中,土地神是一個常被戲弄和欺負的老好人。

在湖南湘中及湘西南地區,有一種專門的職業,稱作“舞土地”。從事這種職業的人,裝扮成土地神,走村串戶唱土地歌,送去祝福,以獲得施捨,其實也就是一種謀生乞討。

不難看出,土地神的信仰和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百姓們的日常生活習俗中,有著深遠的影響。時至如今,雖然很多地方都不再有土地廟,但土地神的信仰和影響,卻一直留存在人們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