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嚴”限行令施行 限購會適當放開嗎?

11月1日,北京“史上最嚴”外地車輛進京新規正式施行。根據《北京市關於對部分載客汽車採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自11月1日起,外埠牌照車輛每年最多辦理進京通行證12次,每次辦理的通行證有效期最長為7天。也就是說,外埠車輛一年最多隻能在京行駛84天。

據瞭解,目前約70.9萬輛外埠號牌車輛連續辦理進京通行證長期在京使用,“外地車本地化”問題突出。在城市快速路上,外埠車佔比高達10%;五環路內居住區停放車輛中外埠客車佔比為5%至13%,五環路外已達到15%至29%,加劇了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如果新規落實到位,將會有效緩解交通運行壓力和停車資源供需矛盾。

“史上最嚴”限行規定的實施,引起了社會的熱議。除討論如何安排進出京時間外,還有不少人猜測,新規的實施可能會促使北京放開汽車限購。

在北京,“購車難”是近年來老生常談的話題。此次限制外埠車輛進京之後,是否真的會加快北京放開汽車限購的步伐?

對於這個問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告訴《政府採購信息報》記者,表面上看似限制外埠車輛進京可以大大緩解交通壓力,進而可以考慮放開汽車限購。但實際上兩者並沒有直接關係。

首先,雖然限制外埠車輛進京可以減少一部分交通流量,但也要考慮到北京市的機動車保有量仍處於穩定增長態勢,控制機動車總量仍十分必要。對於機動車增量來看,減少的這部分外埠車只是九牛一毛。

同時,限行新規才剛剛施行,具體的執行效果如何還是未知數。如果落實效果不錯,不排除會適度放開限購。

但仍需要明確的是,北京的交通擁堵問題由來已久,且具有特殊性,放開限購需要從各方面綜合考慮,需要相關治理政策、措施的輔助。因此許海東表示,北京何時能放開汽車限購,仍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限行新規的關係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