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貧保”已為5000萬人提供託底保障

10月23日,中國太保集團旗下中國太保產險在滬舉行2019年脫貧攻堅表彰暨“防貧保”工作經驗交流會,國務院扶貧辦、中國銀保監會、上海市政府及40個省、市、縣扶貧部門與會,共同探討在國家扶貧防貧整體工作要求下,如何齊心協力參與保險扶貧,全力做好金融扶貧。

2017年10月,針對非貧低收入戶和非高標準脫貧戶存在的邊脫邊返、邊扶邊增的“沙漏式”扶貧難題,中國太保產險聚焦“因病、因災、因學”三大致貧、返貧成因,在河北邯鄲魏縣推出國內首款商業防貧保險。

據瞭解,該款保險重點關注處於貧困邊緣的農村低收入戶和人均收入不高不穩的脫貧戶,以及兩類臨貧易貧人群,聚焦因病、因學、因災三大致貧返貧關鍵因素,分類設置精準防貧辦法,建立近貧預警、驟貧處置、脫貧保穩的精準防貧機制,用改革的辦法防貧堵貧,控制貧困增量。

以湖南省懷化市沅陵縣為例,當地有農村非貧低收入戶2.63萬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38萬人,約佔全縣10%的人口。根據協議內容,縣財政出資按每人每年50元保費標準購買防貧綜合保險。國家農村扶貧標準以1.5倍為限設置防貧保障線,保險對象不針對“一個人”,而是“一類人”,不事前確定,不事先識別防貧對象,以防貧預警線實時監測進行框定,凡因病、因學、因災、因交通事故、因政府鼓勵發展種養殖產業風險等因素,導致當年收入低於“防貧保障線”的,經調查確認符合相關規定的,發放防貧保險金。

“防貧保”的應運而生,拓展了現行扶貧手段大多以穩定增收為目的的“開源”行為,作為有效控制家庭支出的“節流”行為,其意義在於發現並填補了扶貧領域的空白點,當風險無可迴避時,中國太保通過有效的支出管理,確保了家庭可支配收入的相對穩定,有效打破了脫貧基礎不穩固、邊脫邊返、邊扶邊增的“沙漏式”扶貧困局。

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副司長吳華在會上指出,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中國太保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出發,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在手上、扛在身上,以實際行動投身到金融服務脫貧攻堅工作中。中國太保創新推出的“防貧保”產品,不僅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消除攻堅期內的絕對貧困貢獻保險力量,也為國家在2020年之後建立“脫貧不返貧”長效機制、助力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提供了重要思路。

中國太保集團董事長孔慶偉在表示,保險業如何以保險保障為切入點,發揮主業優勢,這既是我們與地方政府群策群力、聯手創辦“防貧保”的初心,正是太保人助力國家守住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的責任與使命。

“防贫保”已为5000万人提供托底保障

在日前召開的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上,中國太保憑藉在防貧領域的先行先試和顯著成效,獲頒本年度組織創新獎,這也是全國扶貧領域的最高獎項。

截至2019年9月,“防貧保”已為河北、湖北、內蒙古、甘肅、雲南、青海、四川等全國16省140個縣超過5000萬臨貧、易貧人群提供防貧託底保障,累計保險金額2.35萬億元,累計賠付金額近6000萬元,其顯著成效獲得國務院扶貧辦、地方政府和受助群眾的高度認可。

中國太保方面表示,力爭到2022年底實現“防貧保”覆蓋全國1000個縣區的“千縣計劃”,讓“脫貧不返貧”的長效保障惠及更多臨貧、易貧人群,並在現有防貧保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防貧保”與農業保險、產業扶貧的深度融合,真正變“輸血”為“造血”,從而更好地發揮政府資金的槓桿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