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錦衣衛(三)

大明第一錦衣衛(三)

錦衣衛印

嘉靖十五年,錦衣衛都督僉事陸松薨,享年五十七歲。按照慣例,陸炳上書請求襲職。依定製,陸炳應襲職指揮僉事,但陸炳是武舉出身,再加上前線軍功,當任錦衣衛指揮使。兩年後,陸炳正式升任錦衣衛指揮使。不覺間陸炳已經創造了記錄,二十八歲的指揮使,明朝最年輕的錦衣衛緹帥。而這,只是陸炳一生中的小小臺階而已。大約連他自己也想不到,他開掛式的一生才剛剛起步。他真正做到了火箭晉升,從武舉中第(公務員考試)到官居一品(正國級幹部)僅用十四年,其中還包括三年孝期;他也是大明唯一一個獲得錦衣衛和文、武最高賜服者;他更是有明一代僅有的三公兼三孤。更令人掉下巴的是,陸炳居然善終,這才是奇蹟中的奇蹟。不過陸炳此刻卻沒有心思去管這些,他眼前還有一件更要緊的事要解決。

雖然陸炳升了官,但他這個錦衣衛緹帥卻是個實實在在的空架子。因為在他頭上還有一人——陳寅。

陳寅也是興王府舊人。陸松歿後,錦衣衛由他執掌。陸炳出孝後,任指揮使;陳寅也升任後軍都督府右都督。雖然右都督已經不屬於錦衣衛編制,但皇帝依舊命他留錦衣衛任職,因而錦衣衛的實際掌控者依然是陳寅。

大明第一錦衣衛(三)

錦衣衛腰牌

官大一級壓死人,依照官場規則,二把手和十把手也沒太大區別。陳寅執掌錦衣衛,陸炳這個指揮使也只能去管南鎮撫司。南鎮撫司管軍匠,通俗點可以理解為錦衣衛的養老院,根本沒有多少事務,更無實權。

陳寅對陸炳並不放心,他很清楚,這個二十八歲的後輩,其聰慧和心計遠在自己之上。更何況陸炳和皇帝的關係不一般,他是皇帝的奶兄弟、是皇帝的發小,更是把皇帝從火海中背出來的人。

因而陳寅只能讓陸炳去作錦衣衛養老院院長,防止陸炳掌權架空自己。但以陸炳的性格和身份,這種安排,斷然不會服氣。

嘉靖二十三年,陳寅致仕,陸炳執掌錦衣衛印,正式接管錦衣衛。陳寅致仕是否與陸炳有關,史書未載,我也不好瞎猜。但陸炳的嫌疑是洗不掉的,畢竟陳寅離去,陸炳才能出頭。此事內幕暫且不論,但陸炳確實在這年展現了巨大的能量。

嘉靖二十三年,陸炳之弟陸煒考取進士,而且是二甲(一甲只有三人),陸家子弟能文能武著實令人歎服。然而,這年科舉並不太平,因為有兩兄弟也考中了二甲,翟汝儉和翟汝孝。兄弟二人考中進士並不稀奇,要命的是他們父親是翟鑾,時任武英殿大學士,內閣首輔。科舉乃選官重地,自然有千萬隻眼睛盯著。何況明代的科場習慣“有罪推定”,老子閣員,兒子中第,不是出千就是作弊。

由是朝野譁然,內閣次輔嚴嵩又適時推波助瀾。夏言致仕後,嚴嵩並未如願以償成為首輔,首輔之位由翟鑾接任。這對於嚴嵩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只要坐實了科場舞弊的罪名,翟鑾就再無翻身之日。在嚴嵩的指示下,言官上書彈劾翟鑾,還捎帶上了陸煒。此事確實令人費解,這個時候,陸炳兄弟和嚴嵩並無利益糾葛。不知是嚴嵩昏了頭還是底下人滑了手,反正陸炳是嚐到了躺著也中槍的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