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丨蔥的妙用

中醫丨蔥的妙用

蔥白始載於《神農本草經》,為百合科植物蔥近根部的鱗莖,我國各地均有種植,以山東所產最多質量最佳,隨時可採。採挖後,切去鬚根及葉,剝去外皮,即為蔥白。

《神農本草經》中品:可作湯,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面目腫。

性味歸經:辛、溫,歸肺、胃經。

功效主治:

• 蔥白辛能發散,溫能解表,能發汗解表,但其發汗力較弱,治療風寒感冒、發熱惡寒輕症時可單獨用,也可與淡豆豉同用。常用方劑:蔥豉湯;

• 風寒感冒輕症,如發熱、身體酸楚疼痛、惡寒、無汗、鼻塞、流清涕,可就地取材,用生薑、蔥白、桂枝、紅糖煮水,也有效果。

2.散寒通陽——陰盛格陽之證、寒在小腹

• 蔥白用於陰寒內盛格陽與外如腹痛、下利清谷、手足厥逆(冰涼抽搐)、脈微。扶陽救逆用附子、乾薑再加蔥白,即方劑:白通湯;

• 寒凝氣阻導致腹部的冷痛,本品炒熱外敷在肚臍,有一定散寒通陽功效;

• 膀胱氣化失司導致的小便不通,如淋雨、受寒、貪圖一時爽快,吃寒涼冷飲都可能導致小便不通或頻數清長,可用蔥白熱敷,或蔥白拌上粗鹽熱敷;

3. 解毒散結——一般外用,治療癰疽疔毒

• 臨床常見癰疽疔毒都可使用。一般單用,搗爛外敷即可取得一定效果。

• 對於陽毒導致的癰腫疔毒,因本品辛溫,建議使用清熱解毒藥品外敷會更好。如熱毒症狀(紅腫熱痛)較重,可用蔥白與蒲公英、地丁、蘆薈等一起搗爛外敷,起到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功效,往往有很好效果;

• 若陰毒導致,癰疽一摸有些涼,不十分疼痛,無紅腫熱痛感覺,可用蔥白單獨使用。

用法用量:

煎湯內服3~10g。

外用把蔥白搗爛用鹽炒或直接炒熱敷,或搗爛直接外敷。

注意事項:

1. 蔥白辛溫通陽,可發散風寒,表虛多汗者需要忌用或慎用;

2. 服用大蔥期間,一般不要吃蜂蜜。大蔥一般不與地黃、鱉甲一同使用;

經驗方:

中医丨葱的妙用

風寒感冒流鼻涕、身冷,用蔥白5~6段,生薑3~5片或切絲,煮開後2~3分鐘,再加入紅糖,趁熱服用,再添衣加被,微微出汗,陽氣一通、寒氣一除,感冒症狀就消失了。

中医丨葱的妙用中医丨葱的妙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