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掃,何掃天下?"孩子做家務的習慣需從小培養

為什麼你家的孩子在家時永遠一副大爺樣?

為什麼你家的孩子離開你就生活無法自理?

為什麼你家的孩子常常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因為作為父母的我們沒有培養孩子尊重勞動者,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意識。

在家裡,父母長期溺愛孩子,碗捨不得讓孩子刷,地捨不得讓孩子掃,衣服舍不得讓孩子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孩子在家就永遠是一幅大爺樣,對著父母吆五喝六的,就像父母只是自己的僕從一般;

在我們有事離開家的時候,因為由於長期被父母照顧地很好,沒有一點生活常識,離開父母生活無法自理;

和掃垃圾的大爺大媽或者其他從事體力勞動的勞動者坐在同一輛公交車上時,會不自覺地表露出嫌棄的意思,覺得對方很髒,覺得對方不適合與自己待在同一片空間裡,經常會爆發這種優越感;

......

熱愛勞動一直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被傳承到今天。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對於"勞動",已經逐步衍生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

如今的有些人在外面有多光鮮亮麗,在家就有多邋里邋遢。

衛生不做,衣服不洗,碗不刷,垃圾不扔,寧願生活在垃圾成山的家中,也不願做打掃衛生,還自己一片淨室。

這種孩子從小父母嬌慣地太厲害,沒有做家務的習慣,在家往往屬於那種醬油瓶倒了也不會去扶的人,進了社會,父母不能跟在後面照顧幫忙打掃衛生,自己又不願打掃,自然只能住在“垃圾屋”裡。

1、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

1、 增強孩子自理能力

我們可以通過從小就開始訓練孩子做家務,也不需要做很多,主要是讓孩子要知道家務具體怎麼做。

比如小孩子會掃掃地,洗洗菜,大一點的孩子會洗衣做飯,炒一下簡單地菜,這樣起碼我們短時間內不在孩子身邊時可以確保孩子能有自理的能力。

2、 促進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

家務勞動對於孩子來講,可以鍛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

比如收拾整理房間可以鍛鍊孩子的分類能力,比較精細的家務比如包餃子可以鍛鍊孩子動手能力,關於做事之前的順序思考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淺顯地說,做家務鍛煉出的這些能力對孩子的學習具有極大的作用,但是,從長遠的目光來說,這些能力對孩子的未來不管是工作還是其它方面的發展都是有益無害的。

3、 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很喜歡一句話,叫“做懂得分擔才能更好地承擔”。孩子懂得為父母分擔家務時,也就有了承擔的意識。

在一檔節目裡,兒子喊話媽媽:"你能不再逼我做家務了嗎?"媽媽回答說"不可以,因為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

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中,貝微微家就有一個傳統,從她小時候開始,貝媽媽洗菜,貝爸爸做飯,貝微微洗碗。

在這種家務氛圍中,孩子從小就明白自己的任務是什麼,會盡職盡責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如果我們長期把孩子排除在家務之外,孩子會養成不做家務的習慣,自然也不會這方面的責任意識。

4、 讓孩子更加融入家庭氛圍

我本人特別喜歡一家人在一起做家務的感覺,尤其過年的時候。因為平時大家都沒有時間,做菜的的時候一家人反而能夠交流情感,那氛圍簡直不要太好。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做家務時其實也可以先讓孩子參與進來。

比如我們洗碗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遞盤子,包餃子時可以讓孩子給我們遞餃子皮和擺放餃子,擇菜洗菜的家務活孩子也可以和我們一起做。

培養孩子這方面意識的同時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交流情感,使彼此之間的關係更貼近。

5、 孩子可以從學習家務中逐漸提高自信心並獲得滿足感

對於小孩子來說,無論某些事在我們看來再簡單不過的事,只要他完成了,然後我們給孩子類似於"寶寶今天真厲害,都可以當媽媽的小幫手了呢"的話。

這會讓孩子逐漸增強對自己能力的自信,並在父母的誇讚中獲得滿足感,這也會成為孩子以後繼續進步的動力。

6、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要繼續傳承下去

孩子要從小有勞動意識,養成做家務的習慣,長大才會更加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這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2、 怎樣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

1、 培養興趣

對於孩子做家務習慣的培養,我們要做的主要是培養小孩子對於做簡單家務的興趣。

比如我們在做饅頭之前捏饅頭的時候,可以鼓勵孩子將麵糰捏成任何自己喜歡的東西,在趣味性中讓孩子有了做家務的興趣,雖然剛開始是屬於玩樂性質,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慢慢孩子就會形成做家務的意識;

還可以通過讓孩子參加大型的'兒童做食物'活動,在家長的指引下孩子自己動手做出一頓食物,與其他小孩子一起的集體活動也會讓孩子的參與性更高。

2、 適量

這方面是真要注意。枯燥無味地發佈家務數量,不僅不會激起孩子的興趣,更是會讓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就討厭上做家務的感覺。

未來孩子慢慢長大,會始終記得被家務活支配的感覺,自然也談不上做家務習慣的養成了。

所以對於小孩子來講,我們先不要指望孩子真能把家務完成地很好,通過適量的家務活動,讓孩子先產生家務意識。

3、 讚賞

一般小孩子的行為受父母影響最大,孩子可以從我們這裡感知到各種情緒,生氣、高興、喜悅、讚賞,孩子會根據對我們情緒的判斷來採取下一步行動。

比如當孩子因為想幫我們做家務而摔破了一個杯子,這時候我們的態度就顯得很重要。

因為生氣而打罵孩子會讓孩子產生對於做家務的恐懼感,而如果我們在瞭解事情經過後,緩和態度告訴孩子我們並沒有生氣,告訴孩子我們很高興他願意幫助我們做家務,告訴孩子下次要多小心。

這樣的態度不會讓孩子產生對於做家務的陰影。

當孩子完成某項家務時,我們及時的讚賞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滿足感,這對於孩子做家務習慣的培養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4、 及時引導

孩子做家務的習慣養成在基礎階段是興趣與滿足感的獲得,但是到後期就要開始培養孩子對於家務的具體操作能力,畢竟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養成做家務的習慣。

比方說,孩子剛開始掃地會因為覺得好玩而東掃一下西掃一下,可能對孩子自己來說,他就是在做家務,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是不一樣的心態。

所以到後期我們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掃地方式,讓孩子知道只橫著掃或只豎著掃會把地掃得更乾淨。

對於孩子做家務習慣的培養,父母要在孩子興趣培養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具體的技能與方法,並讓孩子遵循做家務的慣例,這樣才能說我們成功地培養了孩子這方面的興趣。

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而孩子做家務的習慣養成除了讓孩子未來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的同時,也能讓孩子學會尊重勞動,理解勞動者的辛苦,從而更加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一切都是為了能讓孩子,成為更好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