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的“出差補助”,看秦漢時期的傳食制度

秦漢時期,我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統一局面,秦漢朝廷所控制的疆域也前所未有的遼闊。這就出現了一個必要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加強對各地區的控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建立一個有效的交通網絡,讓消息能夠即時的傳遞,郵傳制度在秦漢時期也隨著鞏固統治的需要而得以發展和完善。

郵傳制度的完善,對傳食制度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秦漢的傳食制度,說的就在古代驛站為執行公務的官員們所提供的交通、食宿等等一系列保障的一種制度。傳食制度和郵傳制度不同,但又相輔相成。《秦律·傳食律》的頒佈和實施就說明了在大秦時期,傳食制度就有了比較完備的水平。

從古代的“出差補助”,看秦漢時期的傳食制度

古代驛站:盂城驛

傳舍

傳舍是傳食制度的正式機構。在史籍中記載的傳舍就有二十處,傳舍並不是直接負責郵驛的事情,雖然古籍中有記載“傳舍以郵行”,那也只是傳舍代行的郵驛之事。傳舍的負責人叫做“傳舍嗇夫”,下面還有負責具體事物的廄佐、徒、廄御等等。

供給人的飲食

傳舍中會有“廚”,專門負責給來往的官員們提供飲食。

在秦漢時期,北方人主要吃的東西是粟、黍、菽,而南方人則是以水稻為主。在傳舍中,供給給官員們的主要食物就有粟、據米、雞、菜羹、韭蔥、鹽。在《傳食律》的記載中,主食多是粹米、糖米,配餐則是醬、鹽、菜羹。不僅如此,在接待高級官員以及外國使節的時候,會有酒類、肉類食品也更加豐富。

值得一提的是,秦漢時期醬類的使用量是非常大的。醬類一般可以是以豆類為主製作的,這也是秦漢時期最主要的消費品。

從古代的“出差補助”,看秦漢時期的傳食制度

古代竹簡

張家山漢簡《傳食律》中還規定了官員以及隨行人員的飲食標準。像供給給丞相、御史大夫之類的高級官員,他們的標準時一日三餐,主食有半鬥細米,四分之一升的醬,還有二十分之一升的鹽,以及一些簡單的菜羹。隨行人員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雖然有米,但是比起主要官員來說,他們的米要次一點,鹽是一樣多的,但是卻沒有醬。

在接待來往人員中,不同地位的人,受到接待的待遇也是不同的。第一類是最普通的,這類人員就是郡縣級的官員,或者是一些大員的屬吏,他們的接待標準是每餐三升;第二類的標準算是比較高級的了,這類中主要是外國的一些貴族和外族部落的首領,在給他們的供給中會提供酒和肉。每餐的配比也要高於三升;第三類就是特殊標準,有記載“出錢六十,買肉十斤,斤六錢,以食羌豪二人......”,這種等級接待的都是出外辦理特殊事物的高級官吏。

從古代的“出差補助”,看秦漢時期的傳食制度

古代驛站

對傳馬的飼養

不僅僅有負責給人做飯的部門,還會給馬匹提供飼料,在傳舍中負責餵養馬匹部門是“廄”。

傳舍中對馬匹、人員的供應標準都有非常詳細的規定。秦簡《倉律》中規定了餵食馬匹的次數和方式。餵養馬匹的飼料主要是粟、菽、糜,還規定了餵養馬匹飼料的配比,比如肩水金關漢簡等史料中有記載,每匹馬每天需要食粟四鬥、食糜四鬥。秦簡《倉律》中規定了每次馬匹出行,需要餵食一次,返程的時候也需要餵養一次,而且需要八匹馬一起餵養,即使是連續駕駛馬匹也不能超過一天一次的定量,路程過於遙遠的,可以再加喂一次。

從古代的“出差補助”,看秦漢時期的傳食制度

古代餵馬圖

傳食制度的開支

傳食是由國家負責供給,但是國家也對傳食的開支有很明確的規定。

比如,什麼人吃什麼樣的食物,而且對官吏、使者們的隨從人數也有很明確的規定,這樣就減輕了一部分朝廷的負擔。

傳食所需要的食物來源大致可以分為五種:第一種就是由國家統一管理調配;第二種是從當地政府來提供的;第三種是自己出錢購買的;第四種就是自己生產的;第五種就是下級機構提供的。

秦漢時期,由於地域遼闊,驛站在內地和邊郡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內地和邊郡驛站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驛站可以對公事辦完依舊沒有離開的人員進行收費,所有的費用都可以充作驛站的經費。邊郡的驛站還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大多數為軍事性的烽隧。

秦漢朝廷對於驛站的經費、物資等等的出入都有著嚴格的管理方式,要求各個驛站每天都要有詳細的記錄,月報、年報他們要報的表,不比現在我們要報的表少。而且上報的內容一定要十分詳細,比如對馬匹的報告中,要有馬匹的顏色、年齡、特徵等等。

從古代的“出差補助”,看秦漢時期的傳食制度

古代驛站遺址

秦漢傳食制度的發展

在秦漢時期從中央到地方各個郡縣,在到驛站傳舍,實行的是三級管理。秦朝負責傳食的機構是“典客”,在西漢時候是“大鴻臚”,在東漢則是“法曹”。到了地方上,由郡縣直接負責,實際負責傳食事物的是郡縣的督郵、法曹。或許我們對督郵最深的印象就是《三國演義》中張飛“怒斥督郵”的故事。

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推行了車同軌、書同文、治馳道等等諸多措施。在當時,秦朝的馳道東可以到燕、齊之地,南可以到吳、楚之地,由此建立了全國範圍內的交通網絡。而且當時的馳道也非常的寬廣,有記載稱秦朝的馳道可以達到“五十步”寬。

到了漢武帝時期,在秦朝的基礎上,有在北方朔方、西南的方向、南方的交址等等,都建立了極為寬廣的馳道。這些交通方式的改變,為秦漢時期的傳食制度創造了非常有力的條件。

從古代的“出差補助”,看秦漢時期的傳食制度

古代馳道

但是,雖然秦漢時期的傳食制度對當時的統治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統治階級的糜爛,這種制度也隨之成為皇室的私器,不僅僅是唐朝時期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劉邦也曾經讓郵驛將南方的水果“釋馬晝夜傳送”到京城。官員們更是從中中飽私囊,更是導致了這種制度的腐爛。

秦漢的這種制度一直被沿用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發,全國統一的系統已經不復存在。在北魏時期,實行的是“郵驛共置”,在這種制度的基礎上,隋朝、唐朝、宋朝一直都是沿用的這種模式,明清時期又是承襲了宋朝的制度。所以說,秦漢時期設立的傳食制度一直被沿用到明清時期。直到現在,由於交通便利人們不再需要驛站,也不再需要傳食制度來規定出差要吃什麼?但是我們又發明了一個新詞叫做“出差補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