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業人才是否已經飽和,行業前景怎麼樣?

軟件分享王朋


——前瞻產業研究院致力提供統計調查、產業研究、產業申報、產業規劃、產業轉型升級、產業佈局、空間規劃、園區招商、產業落地運營、產業資本設計、產業大數據平臺搭建等解決方案。

目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體系也正在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中,各大金融機構不斷探索對傳統業務進行數字化轉型,全面佈局金融科技,加強風險監管的道路。行業對於掌握金融科技知識、熟悉金融風險管理的複合型高端金融人才需求強烈。

銀行、保險業發展較可觀,證券行業受資管衝擊

銀行金融機構—資產規模持續增長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持續增長。2018年,我國商業銀行合計總資產達209.96萬億元,同比增長6.70%。隨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商業銀行單純依靠資產擴張的傳統盈利模式正在發生改變,業務多樣化和綜合經營成為新趨勢。

非銀行金融機構—證券行業經營下滑

2009-2012年我國證券行業的經營業績一直不斷下滑;但從2013年開始,證券行業的經營收入開始出現增長。2015年證券行業營業收入的增幅最為明顯;2016年後,我國證券行業營業收入再次出現下降趨勢。2018年,受經濟增速下滑、股市回落、資管新規的正式實施的因素影響,我國證券業營業收入再度下滑,全年營收2662.87億元,同比下降14.46%。

非銀行金融機構——保險業保費穩步增長

2009-2018年,我國保險行業原保險收費收入整體上呈現上漲趨勢,2018年,我國保險業保費收入38016.62億元,同比增長3.92%。

非銀行金融機構——信託業資管規模波動變化

2010-2017年我國信託行業資產總額整體上呈現逐漸上漲趨勢,但是增長速度有所下滑。2017年,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突破26萬億元,同比增長29.81%。2018年,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減少到22.70萬億元,比2017年下降了13.50%。

走向現代、綠色金融,監管主調不變

為響應我國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我國人民銀行牽頭髮布了《“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規劃為我國金融業打造現代金融體系提供了指導思想,提出了五大戰略目標及八大任務。

為全面支持我國金融業國際化、市場化、綜合化改革,有利於開展金融業信息技術各項工作。我國人民銀行出臺了《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為“十三五”時期我國金融業信息技術發展提供指導思想,提出了夯實重要金融信息基礎設施,落實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提升金融信息技術治理水平等發展目標。

金融科技深入助推,亟需複合型人才

目前,我國金融開放水平已進入更高層次,金融制度建設和金融風險防控被提升到更高位置。未來,為適應不斷提升的金融業開放水平,我國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將進一步被完善。另外,結合發展規劃,我國金融業必將逐漸邁向現代化、綠色化,金融科技技術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寬泛。

為應對金融業發展趨勢,金融科技已經成為我國各大金融機構重點關注領域。根據《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8)》指出,金融科技戰略是我國銀行業加快佈局的方向,藉助科技加速傳統金融和現代金融的深度融合,打造新的業態模式。從目前銀行校園招聘增加金融科技崗位可以看出,我國銀行業亟需及培養相關領域的人才。

不僅僅是銀行業,證券行業也呈現出發展金融科技的態勢,2018年我國各大券商在金融科技的研發投入都有加大的趨勢。根據已公佈2018年年報的上市券商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合計超過50億元(包括信息技術和研發投入)。相比2017年,各大券商更多較為寬泛地強調金融科技將對業務鏈條的改變。利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最新技術,除了可以幫助銀行或者券商在傳統業務上更精準定位客戶群體,提供更個性化的方案以外,在金融風險的管控上也有著一定的幫助。

我國各大機構除了青睞掌握金融科技知識的人才以外,2018年的資管新規為我國金融業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各大金融機構都正在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需要大量的風險管理人才。

從2018年我國部分銀行不同崗位員工數量變化情況可以看出,2018年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和寧波銀行在風險管理及技術崗位的員工數量較往年有明顯增長,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的櫃員崗位人員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縮減。

在行業發展的趨勢下,具備豐富的金融知識理論,掌握金融風險管理,同時還了解金融科技知識的複合型高端金融人才CFA(特許金融分析師)證書持有者受到眾多金融機構的歡迎。據權威機構統計,我國CFA人才或還存在20萬的缺口,未來十年我國或將產生100萬複合型金融人才缺口。


前瞻產業研究院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金融行業非常廣泛。裡面的人員構成結構複雜。金融行業裡面也有 會計,也有銷售,也有後臺服務各種各樣的職位。單獨說金融行業的話是肯定沒有問題的,金融是一種特殊行業,只要社會發展就離不開。即使更朝換代一樣會有金融。所以這個行業到何時都沒有問題。發展前景靠的還是自己,不是行業。 熱門行業就會人多競爭多。

中國金融行業高級人才需求趨勢

一級市場投資:

縱觀整個行業,雖然競爭態勢嚴峻、優質標的爭奪激烈,但市場新設機構數、新發基金量依舊保持快速增長,機構之間的競爭更加趨向於高級人才的競爭,投資人的個人視野、背景、影響力成為決定企業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聚焦到投資方向的高級人才需求上,中大型機構(50人以上規模)目前對金融背景的人才需求較低,在財務分析方向的人才儲備較豐富,其需求的重點集中在擁有深厚產業背景的複合型人才上,特別是時下熱門的新經濟領域,像TMT中的AI、雲計算、區塊鏈,醫藥行業中的生物工程等等。中小機構,除了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外,對具有單體過億項目投資經驗的人選也比較看重;相關人才一般集中在比較有知名度的機構中,這類人才往往具有更為系統化、專業化、規範化的項目承做經驗。

二級市場投資:

二級市場投資上,股、債兩個市場18年的高級人才行情整體會延續17年的平穩增長態勢。傳統大型公募、資管機構的需求主要以填補空缺為主,在平淡市場環境下研判優秀投資經理的標準逐步聚焦到16、17年的投資業績上。傳統優勢機構雖然表面平靜但也暗流湧動,大佬“奔私”的消息依然不絕於耳,私募機構憑藉靈活的體制、以及更具吸引力的激勵機制,對行業中的高級人才保持著強大的吸引力。

相比公募,私募行業仍舊是生機勃勃,大佬湧入、資管規模猛增,在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私募機構紛紛加速擴充自身的人才儲備,市場不僅對經驗豐富的投研人員拋出橄欖枝,而且對中後臺的高級人才,例如品牌建設、IT人才也有很強烈的需求。

投資銀行:

券商投行高級人才需求在18年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市場行情以及新規政令拉高了行業門檻,令中小券商受到衝擊。最近一年新成立券商、包括準備申請投行保薦牌照的券商不斷增加,市場對成建制變動的股權業務團隊需求量大增,有豐富項目資源的業務團隊話語權比往年更大;傳統業務方面,無論是IPO還是再融資,項目審核條件會越來越嚴苛,對從業者專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市場上大多數券商都以股權類項目為主,對具備豐富項目經驗的承做人員求賢若渴。CPA和律師職業資格證只是最基本的條件,行業更青睞有完整、成功項目經驗的人選。

目前投行業務已延伸至覆蓋企業成長路徑的財務顧問、IPO、融資、併購、產業整合、資產證券化等綜合服務。新投行業務渴求著新生力量,擁有併購重組、可轉債、可交換債等相關經驗、或者混合項目經驗的候選人最受市場歡迎。此外,未受新規影響的標準化ABS市場被普遍看好,資金流可能會向此方向傾斜。預計18年券商標準化ABS職位空缺較大,特別是前端承攬人員。

強監管背景下,券商投行將向平穩發展、結構調整的方向前進。競爭向精細化轉變,更加註重項目質量,令質管、風控方面的人才缺口放大,投行內部也頻頻任命內核出身的候選人走上高管崗位。

券商經紀業務:

18年券商經紀業務仍處於改革與創新並舉之年,“新零售”概念的發酵正對行業產生著巨大的衝擊與影響;具備前瞻性的“互聯網金融思維”已經成為了經紀業務領域高級人才的必備核心能力之一。

財富管理在18年成為券商大力發展的方向,各家機構紛紛加大了其財富管理中心的規模。熟悉企業融資業務相關產品、集合理財產品,以及擁有高淨值客戶服務體系相關工作經驗的候選人將受到普遍歡迎;另外,股票質押方向人才在2018年也會迎來不少機遇,特別是有資深背景、有大平臺管理經驗的人選。中後臺方向的亮點集中在基金託管牌照陸續放開所帶動的估值核算、清算、投資監督等專業人才需求。

二級市場研究:

伴隨資管規模的增大,以及投資者結構的不斷變化,各類資管機構對A股以及海外研究的需求仍然保持增長態勢;在這一趨勢下,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買方不斷擴充自主研究團隊的實力,研究轉投資的職業發展軌跡對賣方研究員群體保持強烈吸引力;另一方面,主流賣方研究所持續在研究“深度”上發力,圍繞“新財富”加大團隊的搭建和人員規模的維持,以穩定在排行榜上的地位。具體需求上,新財富上榜研究員依舊強手,此外背景優秀的宏觀研究、量化、FOF研究人才也很受追捧。

產業金融:

產融結合,產業為本,金融為用,在產融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出現了更多以“金融”為核心的發展訴求:洞悉經濟政策、擴充融資渠道、併購做大主營業務、投資產業鏈搶佔制高點等,傳統金融人才在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展望18年,我認為宏觀經濟學家、結構化融資、投資併購類高級金融人才將持續受到產業資本的青睞,同時將得到較傳統金融機構更高的薪酬溢價。

互聯網金融:

18年受政策影響,互聯網金融的野蠻生長時代已經過去,整體人才需求緊縮。認為,互聯網金融是金融業發展的大方向,在管理、風險控制等一系列政策完善後,互聯網金融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會有提升。相較於傳統金融行業,互聯網金融更重視營銷與推廣,重視產品體驗和金融科技,會成為金融IT人員、大數據專業人員、區塊鏈、量化分析等人才的重要選擇。

銀行業:

隨著金融去槓桿持續,銀行依靠規模擴張提升收益的時代漸行漸遠,行業的發展步入新時期。新時期下,戰略的調整決定了銀行業對高級人才的需求也隨之改變。2018年流動性緊張和監管趨嚴的困局尚難改變,特色化和差異化經營成為變革主方向,具體到變革較大的幾大業務領域上,洞察如下:

在資產管理業務範疇,重點關注資產端 - 同業業務,這一商業銀行最具創新進取的業務模式,然而近年來受到監管關注,要求規範發展,在同業總資產規模整體被壓縮的背景下,18年傳統同業人才需求總量大幅萎縮;與傳統人才形成對比,在資管新規打破剛兌後,銀行會更加主動的參與大類資產配置,這一變化帶動了權益類的投資與研究、以及產品研發方向高級人才需求;在投行方向,專業的ABS承攬、承做人才依舊有較強的需求。

在零售業務範疇,18年仍有很多值得關注的看點。17年以來,眾多銀行與互聯網巨頭的結盟促使銀行業進一步擁抱Fintech,18年在“新零售”思維的大潮下,更多的創新應用會應運而生,銀行對於Fintech相關的產品設計、數據分析、風險控制類高級人才需求仍在進一步加劇。伴隨消費結構升級以及消費模式的轉變,個人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日益增加,消費金融市場潛力巨大,與之相關的市場營銷、金融產品設計人才得到更多關注。在財富管理領域,擁有一定客戶資源、並且能夠諳熟個性化和專業化服務之道的營銷人才在18年仍然是各大銀行的需求重點。

金融行業高管:

2017年僅券商就有超過10家更換總裁與董事長,基於長期對金融機構高管的跟蹤,認為18年主流牌照類金融機構高管的流動率會持續增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受宏觀政策影響,金融行業去槓桿、監管嚴格、金融行業進入“微利”時代,然而實體行業已枯木逢春,金融機構的掌門們站高望遠,會更早察覺到“時勢”;越來越多金融機構高管選擇順勢而為、“華麗轉身”進入實業,操盤金控平臺,參與資本運作。另一方面,早一批金融從業者已有近30年從業經驗,已到“二線”的年齡,或將變身董事長、監事長等位高權重但不需具體參與實際運營的角色。還有一小部分的流動源於大股東不滿於當前業績,更換主帥。

以上這些金融高管,除了進入“實業興邦”的領域,其餘大部分將投身VC、PE圈,落地手中資源,銜接人脈;當然,告別職場移民退休也是一部分人的選擇。

以下幾類人士將成為這些崗位的有力競爭者:

1. 監管機構出身的人才: 他們熟讀監管政策,穩健,不會踏進“雷池”,無論是與政府、監管機構良好的關係,還是手中的同業優質人脈,都是雪中送炭。

2. 業績優秀的少壯派:成立時間較短的金融機構更相信“英雄不論出處”,不惜血本挖角同業高管人才。在變革時期,這類機構如果踩對了節奏,確實可以達成彎道超車的結果。金融行業的發展靠人才來驅動,業績晉升速度最快的機構,往往是引進人才速度最快的機構。

3. 大股東的“紅人”:原因簡單,可信賴,目標高度統一。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作手張無忌


個人從事行業多年,金融行業靠頭腦吃飯,環境好,工作氛圍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這個行業。就我周圍來看,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多,但是真正適合和堅持下來的不太多。所以說任何行業都 一樣,在工作輕鬆中把錢掙了,誰都想,特別是90後和00後一代,但真正留下來的還是要人才,進入行業易,能堅持下來嗎?自己適合這個行業嗎?要問問自己是還在這個行業能取得成功。


佔友老鄧


真正的人才在各行各業都是稀缺的,只有人手才會飽和。人才必須有自己的一兩把刷子。

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推動。而現在金融的發展也需借力高科技。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科技的發展,金融服務業的效率,服務質量,風險管理,行業監管都將迎來新一輪升級。

未來金融行業的人才是能夠把高科技與金融服務結合起來,帶動行業升級的。


財覓覓


金融行業是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景也是很有發展的。從事金融行業的人很多真正的人才確少之又少。


健康營養美食搭配師


金融圈內的人說,2018年的金融就是下圖這樣,2019年更慘。



小黃人讀財


個人觀點就是,金融互聯網行業錢景趨勢一直走高,除了極少部分違規操作者被封,更多的投資者在踴躍投入這個圈子,由於利潤可觀難度係數不高,每天都有一大批人等待開發,從那些行業巨頭公佈的財務數據分析,整體收入居高不下,現代人消費觀念突破傳統,所以無論是從消費者,或者還是投資來說,這是一個共贏的局面,綜合分析在未來,這個行業是一個大蛋糕,至少持續五年以上,所以可以放開心,去投資去燒錢!


風止未來


1.人才永遠不嫌多,就算處於飽和,也會一代新人換舊人,所以不必擔心飽和這個問題,需要多研究怎樣才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2.行業也會進步和發展,就像傳統金融行業慢慢進去到互聯網金融,每次改革升級都會出現新的突破口,就需要新的人才。

行業的前景是也是非常好的,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金融,幾乎所有行業的發展也都離不開金融,你說好不好呢?


滋樂園233


金融行業考慮她的投入產出,在這個行業裡,從來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用自己創造的利潤來養活自己。公司早都把這些算的不想再算了,所以只要有產品,這行業永遠不會飽和。

但由於我們國家進入中產以上越來越多,個人的理財觀念和意識越來越強,所以市場慢慢需要能夠提供專業的金融理財人士,根據國外的發展,我們遲早要走專業化的路線!


話保說險


這是所有行業的趨勢,也可以說一個行業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也是一個人才更替和淘汰的過程。現在的金融業需要更專業化、綜合化人才,只有資源沒有專業知識,走不遠;只有專業知識,引不來資源,最終也無路可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