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声:商业银行应提升对实体经济适应性

商业银行应提升对实体经济适应性

谷 澍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提升对实体经济的适应性。一要统筹全口径的投融资服务,满足实体经济日渐多元化的需求。二要支持制造业、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并发挥好金融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三要建设好提升适应性的制度和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适应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需要强化指标导向,按照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核心要求,持续完善衡量金融适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强化政策护航,提高对制造业、普惠金融等领域的考核权重,完善内部定价机制,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授权管理,落实尽职免责制度。

国有企业考核评价应注重差异化

李云峰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改革办主任

对国有企业的考核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注重差异化评价。评价企业,要考虑其功能定位、所处行业、发展阶段,防止“一刀切”式无差异无区别的一揽子对标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改变过去一味地事后评价机制,要及时导入过程性评价,对企业的重大项目、战略决策、重大资金安排以及决策程序合规性,做到及时性介入评价,以防止因重大决策性失误而导致的企业重大风险。应注重刚性评价。建立在科学评价基础上的评价结果,是对企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必须确保其权威性、客观性和刚性约束,注重严肃问责。

专项债资金投向将不断优化

袁海霞 中诚信国际首席宏观分析师

未来将有更多地区陆续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配合规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专项债作用,促进稳增长、防风险动态平衡。整体看,目前用于补短板领域的项目收益专项债规模仍然较小,随着年内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加力提效,以项目收益债为主的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将持续增加。此外,用作资本金的专项债规模及范围仍有提升空间。随着政策对重点领域的倾斜,符合用作资本金条件的项目收益专项债规模将有所增加,资金投向将不断优化,专项债将持续发挥补短板、改善民生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