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新追求:既要增長,更要質量

當我國的勞動不再“低價”,傳統工業已經觸及天花板時,經濟和產業的發展就必須進行改革升級,通過培養和引進掌握核心技能或知識的高端人才,以及發展更加具備戰略意義的高精尖產業來謀求經濟、商業與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而顯然,這是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城市正在加快推進的偉大事業,特別是北京,從城市定位到具體的頂層設計、政策支持、城市功能、營商環境、激勵辦法,可以說是已經近乎做到了極致,隨著相關政策和措施不斷地深化,精密佈局將開花結果。事實上,目前來看,北京的產業升級已經在不斷收穫新的果實,特別是現代製造業、高精尖技術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等新業態正在不斷髮揮積極效益。而相反的,過去傳統而落後的一些低端製造業和低端市場則通過疏解騰退等方式為更加現代化和智能化的新業態“讓路”。

城市發展新追求:既要增長,更要質量

根據相關統計數字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北京的地區生產總值超過了七千四百一億元,如果按照可比價格計算的話,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六點四,與“國家線”持平。而特別應該注意到的是,北京的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了六千一百一十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六點三。另外是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達到了一千兩百八十四億六千萬元,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六點七。而顯然,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主要是因為北京加大了對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支持力度,並且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優秀產業在北京深耕發芽。而根據北京市統計局發佈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北京的新經濟增加值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幅度超過了百分之八,佔到了全北京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的三分之一左右。這進一步說明,在今年以及在未來,以更加尖端的現代製造業和更加高端的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新經濟,將不斷髮揮更大的積極效應,推動北京走上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另外還有一組數據能夠側面反映出北京的新舊動能轉化及走上創新驅動和結構優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據瞭解,同樣是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全北京規模以上法人單位減少了九十三家,而其中,接近百分之八十都集中在一般製造業、低端市場如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方面。其中,北京中心城六區共減少了六十二家。請注意,這僅僅是第一季度的數據,而且僅僅是規模以上企業的數據,換句話說,如果將時間線拉長以及算上中小微企業,這樣的數據還將成倍增加。由此反映出北京為了尋求更加長遠和高質量的城市發展道路,在“疏解整治促提升”方面是絕對認真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考量方面就是將更多、更優的資源疏導給高精尖的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同時,為了培養和吸引更多的高精尖技術產業,北京各職能部門也在加倍做出努力,以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降低審批成本等等。在去年,國家發改委對全國二十二個城市的營商環境進行試評價,北京綜合排名為第一名。

那麼面對另外一個擔憂——隨著一般製造業和低端市場的疏解,會否影響到就業率和城市居民收入的問題,目前也已經證明,這個擔憂是不存在的。比如同樣是在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城鎮調查失業率只有百分之四左右,繼續保持在較低水平,而收入水平則明顯提升。根據相關統計數字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一萬七千零六十九元,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八點三,如果扣除價格因素的話,實際增長也達到了百分之六點四(與北京的經濟增長同步)。這其中,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達到了一萬八千四百五十四元,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八點二。而從收入構成角度來看,工資性收入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了近百分之九,城鎮居民的人均工資性收入已經達到了一萬一千五百八十三元;人均財產淨收入增長了近百分之四,達到了近三千元;轉移淨收入增長超過百分之十一,達到了三千六百多元;經營性收入增長了百分之三點三,其中人均經營淨收入近三百元。

這組數據除了體現出收入的增長之外,背後的另外一層意思更是引人深思,因為這樣的增長是建立在產業結構更優化的基礎上的,這比粗放式發展而帶來的收入增長來說,無疑質量更優,意義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