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集聚,以教育发展为平台,重振天等向都教育,再铸向中辉煌

2019年10月17日下午,天凉好个秋。

两部车子齐齐停驻于校园内。


轿车上走下三位不速之客,城市越野车上的司机动作稍有迟缓,下车慢了半拍。

这是天等县向都镇向都中学的校园。坐落于向都镇郊的万福山脚下。万福山上,有声名显赫的万福寺:广西唯一的悬空寺,被徐霞客誉为“万福洞天”和“西来第一”。

两部车子从崇左市区开来,专程到的向都中学。

轿车上下来的三个来人中,有向都中学曾经的学子、副校长梁俊雅,还有在崇左麦水桥中学当老师、曾经的向都中学学子赵优胜。

群英集聚,以教育发展为平台,重振天等向都教育,再铸向中辉煌

两位向都中学学子专门给向都中学赠送上自己赋词和书写的一块牌匾,作为向都镇教育发展促进会成立的纪念。

促进会:旨在振兴向都镇的教育事业

2019年8月7日,由向都籍农书本、梁俊雅、农启德和姚有光四个人发起的天等县向都镇教育发展促进会成立。

促进会办公地点设在向都中学。

促进会的宗旨很明确: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为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扶持贫困子女就学和资助家庭比较困难的教师。激励下一代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家乡,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报效社会,振兴向都镇文化教育事业……

宗旨高大上,无可挑剔。

关键是,光喊口号,光确定宗旨和目标,教育事业无法振兴。振兴教育,靠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靠的是真金白银:奖励,拿什么奖励?总不能给一张大红的奖状就打发过去吧!

教育发展促进会,要真正起到促进的作用,就得有一定的资金支撑、助推。

许中央,时任天等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在一次偶然的向都籍人士的小聚场合上,作为向都籍的许中央,面对向都镇的教育现状,感慨万千:向都镇教育曾经的辉煌不再,向都中学曾经的大红大紫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怎么办?怎么办?!能不能成立促进会之类的民间组织,精神和物质奖励并重,激励向都镇的师生,振作起来,行动起来,重铸向都镇教育的辉煌。

在场的向都籍人士农书本、梁俊雅、农启德和姚有光一拍即合:立竿见影,说干就干!

不几天,农书本、梁俊雅、农启德和姚有光四个发起人,每个人捐款7500元,作为向都镇教育发展促进会的启动资金。

农书本曾经是天等高中的校长,天等县教育局的党组副书记,初中和高中都在向都中学读书,大学毕业后首先分配到向都中学任教,两年后调天等高中。

梁俊雅在向都中学任了8年的副校长,后调到华隆中学、天等民族高中任副校长,德高望重。农启德退休前是天等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数学教研员,与中、小学数学教学有着不解之缘。

姚有光是向都镇教育发展促进会捐款最多的一个人。除了发起人的7500捐款外,又向促进会捐了10万元。

姚有光称得上是向都人行侠仗义、慷慨大方、宽宏大度、乐善好施的典型代表之一。

之所以姚有光向向都教育发展促进会捐大款,是因为在姚有光的身上,发生了令姚有光咽不下一口气的一个故事。

姚有光在向都镇中和街开发房地产。新开发的楼盘与向都中学紧邻。楼房预售时,有三兄弟约定好,要买他的楼盘,并缴了订金。

可后来三兄弟都变了卦,都不买了。

何为?说是向都中学的教学质量大不如前,与县城的学校相比,差距不小。与其在向都镇购买房子耽误了小孩的学习,倒不如直接到县城去购置房产,既方便小孩读书又能确保小孩成绩好。

姚有光气不打一处来,怎么向都人自己贬低向都的教育呢!后来,姚有光了解到,这几年来,向都镇的教育,尤其是向都中学的教学质量,总体来说,确实有些差强人意。与县城学校相比,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家长颇有微词,也是情理之中。

姚有光是个永不服输的铮铮汉子。他发誓,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倾力为向都镇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许中央成立向都镇教育发展促进会的意见和建议一说出口,正好解开姚有光有心为振兴向都镇教育出力,却有力使不出的心结。

于是,姚有光慷慨解囊,一捐十数万。

去年,闻名遐迩的向都壮族霜降节来临之际,向都镇的有识之士纷纷伸出援手,争先恐后,向向都镇教育发展促进会捐款,总额达20多万元。

群英集聚,以教育发展为平台,重振天等向都教育,再铸向中辉煌

渊源深厚 曾经辉煌

到底是万福寺抬升了向都人的知名度,抑或是向都人是万福寺美誉度远播的强力推手,无法厘清,也不可能来个泾渭分明的说明。

一提起向都人,便让人联想到勇武、剽悍、韧劲十足且威武不屈。

这是过往人们对向都人的印象和印记。

后来,向都人不再是尚武、好斗的代名词,代之而起的是知书、识礼、崇善、好学的同义词。

提起向都镇,就无法回避万福寺。

可以这么说,向都镇之于万福寺,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群英集聚,以教育发展为平台,重振天等向都教育,再铸向中辉煌

赫赫有名的万福寺位于向都镇郊北一里的琅山,是一座独特的寺庙。寺庙依山而建,沿凹洞自下而上,亭台阁榭层层叠叠,云梯天桥跨空曲环,险中有险,奇上加奇。

万福寺建于清康熙年间。整体清一色木料悬空而建,寺内三殿一桥一洞,依山而立,就洞而设,既巧且险。

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一书中,对向都万福寺有详细记载,并且评价极高,誉之为“万福洞天”、“西来第一”。

万福寺自古以来深受乡民景仰供奉,梵音袅袅,清润尘心。

万福寺的下层建有文成武庙,供奉有孔夫子、关公、岳飞等三位历史人物的塑像。长年香烟缭绕,钟声轻扬。

文成武庙庙门写有一副对联:

文武纪春秋万古纲常昭日月

武功扶汉宋两朝义勇壮山河

这幅对联因何缘而起,因何由而作,现在已鲜有人知晓。但是,字里行间,分明看出,之所以向都人崇文尚武,好学博才,侠心义胆,应与此联有着深厚绵长的渊源。

试想,从懂事时起,向都人便受到孔夫子、关公、岳飞等礼义纲常和精忠报国思想的熏陶和濡染,向都人注重的仁孝礼信和侠肝义胆就不足为奇了。天等高中原校长农书本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放言:向都人其他本事谈不上,但有一点是绝对的,那就是,死也不会当汉奸!

向都镇地灵人杰。

黄恩玉,向都镇中和街人。读高中的时候,是全年级的拔尖人物。不仅各门功课成绩优异,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学得一手好拳脚。因为,黄恩玉吹得一手漂亮的笛子,高中没毕业的时候,“文革”已然微风徐来,上课已经不正常。广西壮剧团通过考核,已悄然让黄恩玉作为笛子演奏手,到广西壮剧团上班。后来,遇上复课闹革命,黄恩玉不得不又回到学校上课。

黄恩玉高中毕业时,“文革”风吹正盛,与高考无缘。后来,向都中学缺少老师,直接聘请黄恩玉来教初中英语。结果,同学们认准了他,非得让他教到初中毕业。正准备参加民办、代课老师转正考试时,又因为计划生育问题,黄恩玉又跨不过这个门槛。黄恩玉个子不高,可是,温文尔雅,谈吐得体,从不恃才傲物。黄恩玉徒有超凡之才,却命运坎坷,每每幸运之神降临之时,却屡屡与之擦肩而过,最后抱憾而终。

群英集聚,以教育发展为平台,重振天等向都教育,再铸向中辉煌

当年,向都中学曾经是一个藏龙卧虎、锋芒隐敛之地。有一批优秀的教师,在向都中学任过教:有中山大学外语系毕业的吴锦浓、莫锡洪,有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的汪琪,武汉大学毕业的谢彪,中南民大历史系毕业的李成功等等。梁风森老师曾底气满满地对学生们说:我让你们得到60分,就绝对不会只得59分!这不是狂妄之言,话似乎有些桀傲,甚至近乎玄妙,但是,没有过硬的功底和自信,谁敢说出这样的话!

群英集聚,以教育发展为平台,重振天等向都教育,再铸向中辉煌

那个时候,是向都中学辉煌的时代。一个乡镇的高中,其知名度和美誉度远在县高之上。天中是县一级的高中,彼时称为天等中学,简称一中。进远中学简称二中,而向都镇的向都中学则简称三中。三中的高考录取率与一中天等中学不相伯仲。那时候,一提起向都中学,人们便自然而然地与那一群优秀的教师相提并论,顿生肃然起敬之情,心悦诚服地竖起大拇指。

再后来,向都中学的中考成绩也是彪炳全县。1986年,中考成绩公布后,向都中学的数学、化学、物理和英语四门课的平均分,有两门排在全县第二,一门排全县第一,一门排全县第三,轰动全天等县。连续三年,向都中学的中考成绩均保持全县前三名的水平。当时,在读向都中学的许中央,多次参加奥林匹克数学比赛,一直保持天等县第一名的纪录。

那时候,人们惊呼:向都民风彪悍,武功了得,现在可好,文武俱佳了!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梁景成,当年在向都中学读的初中和高中,对于当年向都中学取得的成绩,感触良多:那时候,老师内功好,责任心强,把教书出成绩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学生更是拼命地学习,以学习成绩优异为荣,为傲,当时的校风、学风多好啊!

向都人,在南宁教研所工作多年的资深考试研究专家、教育家农大明,长年在全区各地讲学,以教育专家的视野,对向都中学予以公允地评判:成绩的取得是多方面的,仅仅师资力量雄厚还不行。校风、学风的营造,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很关键。总之,一个学校能取得好成绩,单方面依靠学校不行,脱离社会也不行,必须是多重因素所促成!况且,只看考试分数也仍有偏颇之嫌。重视考试分数的同时,学生的承担责任、释放情感和安放灵魂诸方面也还得补课。

农大明从多方面去考量和评判一个学校和一个学生是否优秀。这与向都镇教育发展促进会的目标宗旨并无冲突。社会多元化,人才也应该是多元化。而教育发展促进会倡导和奖励的方面,也应该多元化。肯定牡丹雍容、玫瑰灿烂的同时,也要让野百合有个明媚的春天。通俗的说,成绩优异的学生和老师应该褒奖,但也不能否定那些具有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考试成绩却还差强人意的那些学生,此时不如意并不等于永远不如意。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奖励成绩优异者,其实就是奖励一种努力奋斗、昂扬向上、永不言败的拚搏精神!

只有精神才是永恒的!才是值得永远推崇的!

当下星星火 来日燎原势

梁俊雅和赵优胜是师生关系。当年,赵优胜在向都中学读初中时,梁俊雅就是他的班主任。

梁俊雅教了大半辈子的中学数学,是天等县公认的优秀数学老师。梁俊雅博学多才。曾经,向都中学老师紧缺时,他一个人同时教初中政治、英语和数学三门课,还业余兼教图音和书法。评职称时,有眼红患者出来刁难,说:每门课都可以教,说明没有哪门课是专业的,充其量嘛,万金油而已。于是,几年里,梁俊雅与中教高级职称无缘。后来,职改办主任看不过眼,直言:在中学里,能同时教得上两三门功课的人,实在凤毛麟角。眼红患者于是无语,梁俊雅好事多磨隔了三年才评得上中教高级职称。

群英集聚,以教育发展为平台,重振天等向都教育,再铸向中辉煌

梁俊雅和赵优胜师生俩专程给向都镇教育发展促进会赠送的牌匾。

牌匾上,有赵优胜填写的一首词,书法则是梁俊雅的。

蝶恋花.母校情怀

母校谁言离别久?

每到秋冬,思念深依旧。

苦读寒窗风雨后,当年更把凯歌奏。

解囊如今把款筹,情系家乡,为教卷衣袖。

再续辉煌须敬酒,不惜人比黄花瘦。

赵优胜曾经在天等县东平中学任了12年的校长。教的是数学,可是,诗词方面却很拿手。这一首《蝶恋花.母校情怀》词填得情真意切。虽然早已经远离母校,但对母校的感情仍然“思念深依旧”。当年啊,他在向都中学就读时,向都中学曾经辉煌过:“苦读寒窗风雨后,当年更把凯歌奏。”在向都中学读初中时,赵优胜与现任崇左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的阮高利,学习成绩在全校轮留坐第一名的桩。而且,两个同学还特喜欢诗歌和书画,如今都是这方面有所造诣的行家里手。为了教育事业,他们“情系家乡”,“为教卷衣袖”,即便“人比黄花瘦”,能再铸向都镇教育的辉煌,他们觉得值!真正到辉煌再现的时候,他俩相约“须敬酒”!

与阮高利和赵优胜有着对家乡教育事业怀有浓烈情感的人,向都籍的人里面比比皆是。

许明先除自己捐了11800元之外,其任负责人的天等县天维勘探测绘有限公司又捐了30000元。

早已经远离家乡,全家人在西林县务工的赵南胜知悉家乡成立教育促进会后,捐了4000元。

梁建聪不是向都镇人,但他任董事长的天等县永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捐了10000元。

黄胜备不是向都镇人,却也捐了5000元。

向都中和街道居民苏宝权,以生猪屠宰为业,辛苦而忙碌,早早就捐了1000元。

…… ……

今年霜降节到来之前,许多向都人早早就做好了准备,要向向都镇教育发展促进会捐款。可是,去年捐赠的钱款,除去奖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还没有花去捐赠总额的三分之一。理事会经过协商,暂时不开张促进会的捐款账户。这使得欲报效家乡教育,要为向都镇教育发展促进会捐款的捐款者郁闷不已。

天等壮族霜降节其实就是向都壮族霜降节。2010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名录。2014年,顺利入选国家级第四批非遗项目名录。向都壮族霜降节是个盛大的节日,分头降、中降、尾降,盛况空前,热闹非凡。客人从四面八方汇集于向都镇中和街,向都人更是要在这个节庆里充分展示各自的才艺和风土人情。作为向都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在霜降节上露露面,人家就会有闲话传进你的耳朵。

很多向都人都想借这个机会,向向都镇教育发展促进会献上一份爱心。只可惜,痴情遇上新情况,一时无法了却心愿。

今年向都壮族霜降节头降来临的当晚,在崇左工作的向都籍人士在崇左小聚,商量如何为振兴家乡教育出力。之前已经悄无声息捐了2000块钱的许中央,又增捐了1000元。管账的说,一视同仁,捐款账户封闭,想捐也捐不了。许中央软磨硬缠地让管账的变通收下了这一份额外的捐款。

在广西社会主义学院的厅级领导黄龙杰,因为促进会的理事会成员还没有通知到在南宁工作的向都籍老乡,没能捐上款,得悉后,颇显不安。当了解到向都籍老乡为教育发展促进会踊跃捐款的情况后,很是宽慰,说:“爱国不分先后,爱家乡也不分先后!只要有这一份心愿,有这一份为振兴家乡教育出力这一份心愿,捐款迟一点也没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