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迫”会让孩子性情发生大变化,这样的事情不能做,父母要牢记

不可置否的是时下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充满了焦虑。家长们受到赢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影响,越发地希望看到孩子能够成功。所以家长们教育孩子的那根弦一直紧紧地绷着。哪怕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比赛也会牵动着父母们的神经。家长们越来越怕输,越来越看不得孩子犯错。

于是父母教育更加倾向于一种逼迫式教育。

《小欢喜》中宋倩是一名单亲妈妈,在与前夫离婚后,她便把全部的精力全都放在女儿英子的教育上。即便女儿考第二,她也会如临大敌。

“逼迫”会让孩子性情发生大变化,这样的事情不能做,父母要牢记

身为教师的她甚至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女儿,辞去了教师的工作,选择去培训班上班。相对而言,身为教师的她更加有助于英子取得好成绩。不过在妈妈的逼迫下,孩子的成绩反而越来越差。更是在一次考试中,被尖子班所淘汰。于是宋倩的管教变得越来越严格,对于英子的逼迫越来越明显。即便她明知道英子不爱吃海参,她也会勉强孩子吃下去。

宋倩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女儿是她孤注一掷的选择。

同时她又把自己的这份压力转嫁到了女儿身上,形成了一种无时无刻不在的逼迫。所以在剧情后期的发展,英子终于在这种逼迫下无法正常的生活患上了中度抑郁。

这时宋倩才开始害怕,她才发现自己对孩子的严格管教反而把孩子逼得离自己越来越远。好在最后宋倩可以接受真实的女儿,即便女儿考到十多名她也可以欣然接受。她终于明白让孩子快乐地成长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父母们相信只有逼孩子一步才能够看到孩子的成长。这大概也是时下父母教育焦虑的另一种体现。

“逼迫”会让孩子性情发生大变化,这样的事情不能做,父母要牢记

▊父母为什么会逼迫孩子?

▶对于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

时下父母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即便自己从没有考过第一名,但是却要求孩子去考第一名。

父母们觉得自己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来给孩子报名辅导班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回报。这个回报就应该是孩子成绩的提升。所以父母对于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人中龙凤。

▶受父母自身教育焦虑的影响

孩子间的竞争较为激烈,这时的父母们身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教育焦虑,担心孩子输在起点,担心自己没有给孩子更好的助力。

所以父母们对于孩子的要求更为严格。为了缓解这种焦虑的心理,父母们只有不断地逼迫孩子前进,

仿佛放松一下就会导致孩子落后于人。

“逼迫”会让孩子性情发生大变化,这样的事情不能做,父母要牢记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以打骂教育、棍棒教育为主,这就说明传统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体现在比较极端的一个层面上,甚至有“不打不成器”这样的教育理念,所以父母们对于孩子的逼迫教育越发地推崇。

▶对于孩子个性发展的忽视

父母们总认为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偷懒儿的,而自己教育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克服这些性格上的缺陷。父母们秉持着这种教育理念,习惯于逼着孩子向前,否则就会认为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父母的逼迫下,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听话,父母们认为这就是教育的成效,但是其实在这种表面现象的背后掩盖的是孩子真实的心理诉求,逼迫孩子并非如父母所想的那样成功。

▊逼迫孩子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曾经有一项社会调查,【“当遇到问题时,自己也会选择向谁倾诉”】

从被调查的孩子们的答案中得到结论,孩子们最先找到的是同性伙伴,然后是异性伙伴。

第三位是母亲,而父亲居然排在了网友的后面,成为了最后一位。这样的结论相信很多家长都不能够接受,毕竟父母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但是孩子却信任他人而不信任父母。其中也说明了亲子关系疏远的现状。

“逼迫”会让孩子性情发生大变化,这样的事情不能做,父母要牢记

✔逼迫式教育疏远亲子关系

逼迫教育使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孩子想要逃离父母的掌控。自然无法静下心来与父母平和地进行沟通,父母也无法走进孩子真正的内心世界。

✔逼迫式教育使得孩子越发地懦弱

受到父母的逼迫,孩子的行为表达受到限制,这就导致了孩子性格中懦弱的部分开始显现。在父母的逼迫下,孩子变得乖巧,同时也逐渐缺乏面对困难和变化的勇气。

✔逼迫式教育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我评价是靠周围环境评价而建立起来的。在父母的逼迫中,孩子常常会接收到一些负面的评价,这就使得孩子的行动力受到影响,自我认同感处于较低的状态。

逼迫式教育让孩子变得更自卑。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成年后的很多时候重复的是儿童时期的行为心理模式。

在父母的逼迫中,孩子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总是不能够达到父母要求的目标。这就造成了孩子自卑的心理状态产生,而这种自卑心理会蔓延到孩子生活中的各个部分,比如说人际关系。

“逼迫”会让孩子性情发生大变化,这样的事情不能做,父母要牢记

▊父母教育中应该避免的教育误区?

★无意义的横向比较

父母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比他人更优秀,所以总是拿孩子进行一些横向比较。但是其实这样的比较,很容易滋生孩子的攀比心,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相对而言进行纵向比较才更加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提前抢跑式的揠苗助长

很多父母希望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成长优势,于是有很多抢跑式的教育被父母们所推崇。比如说提前让孩子识字,虽然在入学前孩子提前识字会有一些优势,但是到了孩子二年级的时候,这种优势就不会那么明显。

而事实上老师们也建议孩子在五岁之后再进行识字,否则会影响认知上的发展。这种提前抢跑似的揠苗助长,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对孩子抱有不合理预期

在网络上有这样一个笑话,孩子的妈妈质问孩子为什么没有考第一?孩子说:“妈妈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你听说过世界上有这样一种鸟吗?它们自己飞不高,但是它们很聪明,会在窝里下一个蛋,然后让这个蛋孵出的小鸟飞得高。”

“逼迫”会让孩子性情发生大变化,这样的事情不能做,父母要牢记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给予孩子过高的期待,其实是一种情感上的勒索】。

▊恰如其分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呢?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都是不同的,父母有必要根据孩子的成长节奏来进行教育引导,过于急躁的教育心理会导致揠苗助长的教育困境。

♥与其逼迫不如鼓励

父母们总是对于鼓励教育保有谨慎的态度。以为夸奖孩子就会让孩子变得骄傲自满,但是事实上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的鼓励才能够给予孩子面对困境的勇气。

♥为孩子设定小目标

小目标更加利于实现,更加容易让孩子获得成就感。而小目标累积终将会成为大目标。父母懂得为孩子设定小目标,更加能够激发孩子的行动力,有助于孩子的自我评价,同时,也会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逼迫”会让孩子性情发生大变化,这样的事情不能做,父母要牢记

♥温馨提示:【家长们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理应结合孩子的自身实际条件,跟风随大流的教育方式显然是不适宜的。逼迫式教育并非能够让孩子成长得更为顺遂,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以及心理状态的发展。教育也要避免过犹不及】。

今日话题:大家对于父母教育有哪些看法呢?对此有哪些好的建议呢?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