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红楼梦》第一回: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冷暖两个色调各拍摄一张

《红楼梦》大家多少都看过,至于说研究得深不深那是另外一码事,这里要说的是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写到: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终于来到此地,至于风不风流,那还是看自己的原则性把握吧。对于苏州的老街,之前大家印象深刻的是观前街,因为这回就住在观前街附近,因此也有了些近距离的接触,不过这里慢慢也成了一条商业街,要不是中间的玄妙观在那边,大家还真没感觉这是一条老街了。反而这几年打造的山塘老街在各方面的评价却是相对较好。

白居易在苏州当刺史时留下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句子,也留下了这七里山塘。苏州的历史文化遗迹能保存恢复下来的确实不容易,当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挥军东征,迅速逼近苏州,溃败的清军在城外枫桥、虎丘、山塘、上塘、下塘和南濠、北濠一带纵火,大火延烧三昼夜,于是有了“山塘七里繁华梦,赢得姑苏一炬红”的诗句,当年的“红尘中一二等风流之地旦夕之间化为废墟,如今这里大都是重新恢复的了。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阊门,这里是苏州城的西门,可以通往虎丘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里的城楼很美,感觉还是有秦淮河的味道。

打车先到阊门,这里是苏州城的西门,可以通往虎丘,夜里的城楼很美,感觉还是有秦淮河的味道。出城门,城门外更显繁华,这里相当于河道的三岔口,一时间对面的亭台楼阁完完整整展现在你的面前。唐代诗人白居易来苏州做苏州刺史时组织凿渠修路,水陆两路同时开通,将虎丘与城相连,水路即是山塘河,陆路便是山塘街。自此之后的山塘街便成了苏州吴地特色的一处标志。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出城门,城门外更显繁华,这里相当于河道的三岔口,一时间对面的亭台楼阁完完整整展现在你的面前。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老阊门菜馆,有点百年老店的味道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夜景灯光效果下门面招牌更显大气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雷允上特产店,仔细一看是药店

看到一家老阊门菜馆,有点百年老店的味道,夜景灯光效果下门面招牌更显大气,只是只有一个人,也不好进去点菜。这里紧靠阊门外的北码头,那边是璞拾公馆,环境很美。这一带还在建设整修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又是另一番繁华。脚下走的路叫做西中市,路名起得不像路名。边上还有一家叫做雷允上特产店,仔细一看是药店,名字起得特别,忍不住去百度了下,吴门名医雷大升,字允上,相当于杭州而胡庆余堂吧。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走过渡僧桥,说是当时有一和尚募钱修建了此桥故名,穿过题写着阊山塘胜绩的牌坊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阊门寻根纪念地,涉及到一处历史事件:洪武赶散。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朝宗阁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慰移民后裔问祖之心,洪武赶散赶不散姑苏乡亲,阊门寻根寻的是祖籍血脉。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这里记载着姑苏移民的浓厚乡愁和厚重史迹。

走过渡僧桥,说是当时有一和尚募钱修建了此桥故名。穿过题写着阊山塘胜绩的牌坊,正式步入老街,整条老街看过去相当的清洁。右拐,首先到这里的阊门寻根纪念地,这里由阊门码头、阊门寻根纪念地石碑、朝宗阁、寻根驿站组成。涉及到一处历史事件:洪武赶散。洪武改元,明太祖先后徙江南一带人口到苏北,类似于湖广填四川。姑苏为东南都会,阊门居水陆要冲,於是江南移民多自此出发,沿运河北上。所以大家皆以阊门为记认,这里遂成为中国寻根问祖朝宗圣地之一。如今在这里建阊门寻根纪念地,以慰移民后裔问祖之心,洪武赶散赶不散姑苏乡亲,阊门寻根寻的是祖籍血脉。中间宏伟的建筑叫做“朝宗阁”,“瞻望阊闾”四个大字金光闪闪,上下左右的楹联清晰明亮,记载着姑苏移民的浓厚乡愁和厚重史迹。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人们为了纪念当年的老市长,专门修建了白公祠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可以说没有白居易,就没有山塘河,也就没有了今天的山塘街。

人们为了纪念当年的老市长,专门修建了白公祠,夜晚的白公祠也还开着,供大家凭吊。山塘街全长七华里,当时人们谓之“白公堤”,想着白居易官当得不错,任职的杭州苏州也还都是繁华之地,对于城市的建设管理有他自己的一套吧,他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开挖成山塘河,傍河而建的古街被称为山塘街,可以说没有白居易,就没有山塘河,也就没有了今天的山塘街。明代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可见古时山塘之盛况。前行,商铺接二连三,商品是琳琅满目,一路都是熙熙攘攘摩肩擦踵的人群,专门买了一份臭豆腐,反正在外地,边走边吃吧。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吃一份臭豆腐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夜晚的山塘街热闹非凡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清乾隆帝1762年游江南的时候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

前方是御碑亭,清乾隆帝1762年游江南的时候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他对七里山塘情有独宠,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康熙皇帝六次“驾幸”虎丘时“出阊门,乘舟历山塘”。山塘街至今还保持着老苏州风貌的老街,历史上曾因外地经商的会馆云集而热闹过。如今,这些前尘旧事早已灰飞烟灭,只留下那些古老建筑高大而斑驳的外墙和门上精致而残破的砖雕,在狭窄的石板街道两侧静静伫立。岭南会馆、古戏台、游轮码头,如今这里的旧貌不断被恢复出来供各地游客缅怀。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康熙皇帝六次“驾幸”虎丘时“出阊门,乘舟历山塘”。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历史上曾因外地经商的会馆云集而热闹过。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山塘街至今还保持着老苏州风貌的老街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老街上有各式各样的特色产品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古戏台、游轮码头,如今这里的旧貌不断被恢复出来供各地游客缅怀。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祠堂会所旧迹仍存,老屋旧宅还是沿着街面毫无遮拦地展开。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在这青石小路上回首逝去红尘。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水边的街,水上的桥,水中的船已经诗化了这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城市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七里山塘,唐伯虎走过,董小宛守望过


来个现代的钟吧

越往西行,游客相对越少,而这里居民的生活气息也就更加浓厚些,一直走到通贵桥沿着河的对岸返回,临河青石街也不算宽,其实就是当年自古繁华,烟柳画桥之地,如今,却只能在这青石小路上回首逝去红尘。水边的街,水上的桥,水中的船已经诗化了这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城市,小桥依旧伴流水,绿树萋萋满长堤,祠堂会所旧迹仍存,老屋旧宅还是沿着街面毫无遮拦地展开。风流倜傥的才子唐寅摇着檀香扇从这里走过,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也曾在此守望过踏向归途的冒辟疆。“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多少明媚的春光不再繁盛,多少繁华又能再现,其实主要还是看你自己的心境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