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病不配合,医生教了我6招,实测有效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苦恼:跟孩子说话完全得不到孩子的回应,更别说配合了,对此除了愤怒也没别的办法。但如果是去看病,总不能因为孩子不配合就算了吧?医生是用了什么方法搞定TA?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在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带着小孩来就诊的妈妈,当她们看到自己在家指挥不动的小孩面对我却言听计从时,无不吃惊地瞪大眼睛。

其实,让孩子配合本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看病是一件一定要完成的事情,不能因为小孩子不配合就算了。而在激发孩子配合力方面,虽然医院的独特气氛以及医生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帮了不少忙,但是更重要的是沟通的“技巧”。

孩子看病不配合,医生教了我6招,实测有效

以下是我想分享给大家的6个诀窍,稳稳激发孩子的配合力,实测有效!

1、把孩子的注意力牢牢抓在手上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孩子在泳池中表演手倒立,或者撞翻了刚垒好的积木大楼时,他是希望你用全部注意力去关注他的。相同的道理,若想孩子能认真听你说话,你也需要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如果你已经不止5次让你的儿子去刷牙,而他却当作耳旁风,极有可能是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你在对他说话。事实上,研究表明,当父母提出某个要求或指令的时候,孩子的配合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当时正在做什么。

通常,我要开始给孩子做身体检查的时候,不论就诊的孩子多大,首先要确保他在那个时刻不是在玩,心思是在我这边的,然后再与他进行眼神交流,看着他的眼睛跟他说话。

这个方法,你同样可以在催促孩子睡觉的时候使用。直视孩子的眼睛,给他一个“预热”的提醒:“现在快到睡觉时间了哦。”一旦发现孩子和你对视,赶接着说:“该去刷牙了,我们一起去洗手间吧。”

2、“玩着”把事儿办了

孩子总是会在自己无理取闹之后,向父母或医生“投降”。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威尔市的儿科医生Karen Carson博士有个屡试不爽的办法—她将身体检查变成一场有趣的“寻物游戏”:“我会告诉小孩子我在他们的耳朵里看到了蜘蛛侠、小丑鱼Nemo、海绵宝宝……我还会说嘴里有小猴子,肚子里有大象,等等。如果有时候来就诊的孩子太多,我因为忙而省略了这个游戏,孩子们甚至会因此而生气呢。”

你也可以效仿Carson博士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运用一下,比如给1岁的宝宝换尿不湿的时候,抑或给5岁的孩子喷防蚊喷雾但他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跑去玩耍时,你都可以想出一些动画片中的人物,哼一首歌,讲一个小故事或者发出一些搞笑的声音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看病不配合,医生教了我6招,实测有效

3、说话的方式简单点

当我还在医学院念书的时候,我以为跟学龄前儿童商量一下,请他自己坐上检查台是一种尊重,然而结果却不如我愿,很多孩子都完全不配合我的请求。最后我终于意识到,小孩子和成年人不同,他们的思维更为单纯,无法理解这种“礼貌”所传达的真正意思是“你现在应当这么做!”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研究表明,对3岁至7岁的孩子说“你能把你的鞋穿上吗?”,相比更直白地说“去把你的鞋穿上”,所得到的结果大不相同。还有研究表明,孩子在10岁之前往往都无法完全理解讽刺和反语,所以用这类语言去对话通常也是不起作用的。

你还可以从孩子的沟通方式中学习。注意他和他的小伙伴说话时的用词,尤其是当他要求其他小朋友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再对比你自己是如何表达同样的内容要求的。然后下次当你想要他整理他的房间或穿上外套,抑或坐下来吃晚饭时,你就可以尝试用孩子所用的词语发出口令了。如果这个方法不奏效,考虑一下是否需要降低你用词的难度。当我对患儿说“我要用我的电耳镜了”,然后把耳镜探入孩子的耳朵,有些孩子会表现得很震惊;而如果我说“我要用我检查耳朵的小镜子看一看你耳朵里的那只小丑鱼还在不在”,孩子就会很配合地把耳朵转向我。使用更简单易懂的语言和词汇,你的孩子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你的意思,也许还能通过这个机会学习到新事物呢。

所以现在我改变了方式,使用更加愉悦的口吻,然后告诉他们“爬上检查台”“张开嘴”“身体转向我这边”……现在我的小患者们大部分都会开开心心地按我所要求的去做。

4、保持足够的耐心

孩子对于某些事情配合度不高,其实很多时候不只是他本身的问题,也可能是以下原因:一方面,当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催促的时候,配合的积极性会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儿童尚不具备轻而易举地切换各种任务的能力,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回应。

然而很多调查都表明,大部分父母在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做出反馈方面,都表现得耐心不足。与其一遍遍重复催促,不如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回应,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工作中,遇到要小孩子配合的事情时,慢慢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诀窍。”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医院儿科急诊室护士Kristine Robert,就是靠着这一诀窍顺利让孩子吃下最难吃的药的。她说:“如果孩子拒绝吃药,我会一次只给他一小口,这样慢慢来,孩子通常不会把这一小口也吐出来的。”而且这样慢慢地小剂量吃药,比一次给患者全部剂量而被全部拒绝要有效得多。

对我来说,我从来不会一上来就直接用听诊器听孩子的心跳或者检查他受伤的膝盖。我会使用听诊器先从他的脚丫开始,然后一路移动到他的心脏,或者先检查他没有受伤的那只膝盖。

和我们任何一个成年人一样,孩子也会想要知道将发生什么,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躲避梳子,你可以先用梳子在他的手上或肚皮上温柔地梳一梳。

孩子看病不配合,医生教了我6招,实测有效

5、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

美国巴尔的摩市西奈医院儿科医生Kathleen Romero博士说,在为儿童患者检查身体时,让孩子觉得自己有选择权,可以大大提高其配合度。比如问孩子“你想先检查哪只耳朵呢?”或者“你想要自己走过去,还是让我抱你过去?”

据Kathleen博士透露,这一招儿对他18个月大的儿子Carter非常管用。

其实,只要你给孩子的几个选项都是你愿意接受的,那么让孩子自己去决定是再好不过的。如果他拒绝选择,这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那爸爸妈妈就替你决定了哦。”

如果无法给予孩子选择空间,那你要在提出要求后,简单直白地向他们解释清楚原因。比如,小朋友不懂为什么你坚持不让他碰烤箱时,告诉他:“别碰它,好烫呀!”比起简单地说“不要碰!”要好得多。再比如,我给我的患者或我儿子解释说“我们要避开太阳直射,以免紫外线对皮肤造成伤害而导致皮肤癌”,他们就会更愿意主动涂上防晒霜。

这种方式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更有效,因为他们已经开始具备逻辑思维了。

另外你还可以鼓励孩子说出他自己的想法,这能够帮助他学会一项重要的社会技能—交涉和谈判。让我们假设一个场景:孩子今晚不想练习钢琴,与其直接拒绝他的请求,不如先问清楚原因是什么。如果他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论点,比如他说想多和家人待在一起,并承诺在本周晚些时候加倍练习,你也是可以偶尔成全他一次的。

但如果他只是一味乞求,达不到目的就倒在地上大哭大叫,那么这时候你反而不应该心软,因为这不是谈判或奖励的好时机。

6、善用表扬的魔力

记得有一次,一个小患者在我为他检查喉咙时故意咬住了压舌板,我没有命令他不许淘气,而是表扬他刚才检查耳朵时表现得非常棒,然后他就变得非常配合,顺利完成了这次门诊。

还有一次,我请我7岁的儿子帮忙把玩具从床底下捡出来,完成任务的那一刻,正处于换牙期的他毫不在意自己缺了一颗门牙,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那个画面我终身难忘。

在孩子心里,被表扬意味着自己满足了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他们很喜欢这种小小的成就感。指出孩子哪里做得好,然后给予表扬,尤其是在孩子紧张的时候,会让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觉良好,这样他们也就更加愿意配合了。

但要注意,表扬的关键是要具体到某一项细节事务。如晚饭后我会说对孩子说“我注意到你刚才吃完饭帮忙把盘子放在洗碗池里了,我为你感到骄傲”,而不是简单地说“你真是个好帮手”。


你家宝宝看病配合吗?各位妈妈都是怎么解决的?快来评论区跟我们分享讨论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