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话一语千金,过多唠叨会诱发“超限效应”,逆反可预料

哈佛大学和其他高校联合做过一个实验,给32名14岁的少年听了一分钟母亲平时唠叨、批评孩子的语音,同时也给他们大脑做了扫描

。最后专家发现,听完母亲的唠叨后孩子大脑的负面情绪相关区域活动很活跃,而控制情绪的区域活动性则减弱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孩子在听完家长的唠叨后极易与父母发生冲突,且孩子不能顾忌发脾气后的坏影响。这说明唠叨并不是个好的教育方式,有时候唠叨还容易引发严重的后果。

周末去景点玩碰见了一个母亲在教育儿子:“让你好好拿着你不听,你还能干成什么事。”孩子手里拿着洒了一半的吹泡泡的玩具,表情紧张还委屈。母亲一边走一边说着孩子的错误,喋喋不休的批评我听着都有些过分了。

孩子终于反驳了:“我不玩了,行了吧!”把手里的半瓶一并摔到了地上然后朝马路走去。车来车往的马路很危险,母亲赶快追了上去。

本来放假是带孩子出去放松的,结果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孩子的顶撞都是有原因的,如果母亲不要这么唠叨,换种教育方式也不会这样。

其实这个过程也叫“超限效应”,主要指过多、过强的刺激,引起孩子不耐烦、逆反的心理现象。家长要自己分析唠叨的原因,才能让孩子远离:“超限效应”。

父母的话一语千金,过多唠叨会诱发“超限效应”,逆反可预料

家长为什么要唠叨?

1)、唠叨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现在家中只有一个孩子,邻居很重视自己家宝宝的发展。

  • 孩子穿衣服慢,唠叨是为了他做事能够利索
  • 孩子吃饭太快唠叨是怕他会消化不良
  • 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唠叨是怕他成绩不好

总之在每件事背后他都能找到唠叨的理由。在这么严格的管教下孩子还是会犯他经常说的错误,他经常和同龄家长取经,可是别家孩子的教育方法好像并不适合自己。

2)、通过唠叨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现在父母的生活压力很大,特别是女性每天家里家外都要忙。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自然也会增加的烦恼,大部分母亲都喜欢用唠叨的方式宣泄内心的不快。

父母的话一语千金,过多唠叨会诱发“超限效应”,逆反可预料

3)、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想通过督促使孩子更优秀

每个家长对孩子都寄予厚望,但是有些家长过于急迫地想让孩子成才,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感受。他们经常用唠叨的方式督促孩子上进,希望孩子能考上名校。

家长唠叨有时候并不是为了孩子考虑,就算是想让孩子成才这种方式也是不正确的。唠叨影响亲子间关系的建立,过多的重复还会造成超限效应,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家长需明白。

唠叨引发的“超限效应”会造成怎样的不良影响?

“先写作业再玩,这样能写得快一点。 ”

“换完鞋快去写。”

“别磨蹭了,快写作业去。”

小明从进门开始妈妈就不停地催促着他,放学时小明还想着先写作业再去玩,不过在母亲的不停催促下,现在自己的一点儿也不想写作业了。

小明写作业的时候口渴,于是去倒了一杯水,妈妈又开始催了:“一写作业你就事儿多,喝完赶紧去写。”

小明越想越生气反驳妈妈:“你是不是不信任我啊?我知道要写作业,不用多说。”“你才多大,现在说你两句就不爱听了,长大还了得?”“不写了!”小明懒得听母亲的唠叨,把门咣当一声关上了。

父母的话一语千金,过多唠叨会诱发“超限效应”,逆反可预料

超限效应让孩子讨厌母亲说的话,甚至对母亲开始了顶撞。小明并不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但唠叨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伤害了母子间和谐的关系。

原来思想积极的小明,也变得消极起来。最后他开始讨厌母亲说话,选择关门清净一下,拒绝了和母亲的沟通。

唠叨并不适合教育孩子,换一种教育会让亲子关系和谐的情况下也能起到教育目的。家长需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找寻最适合的教育方法,让教育不再让孩子反感。

家长如何避免“超限效应”和孩子一起成长?

1.软硬兼施的教育方法,鼓励孩子上进

孩子犯错误应该批评,但是大家不能用过于刺激的语言。比如:“

你怎么这么笨?”“你就不能学学你同桌?”这样的语言在教育中一定不能出现,这是对孩子自身能力的一种贬低,会造成他不自信自卑的心理。

大家可以直接告诉孩子错误点,让他承担一些错误的后果,与孩子共同商讨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法,让他知道以后该怎么做。

例如:孩子玩球把隔壁家的玻璃打破了,家长应理智地告诉孩子这是错误的行为。带着孩子一起去赔礼道歉,玻璃的钱可以从孩子的零花钱中扣。问孩子以后该怎么做:可以限制打球的地点。这样理智的处理方法不会伤害孩子的心灵,也能给他树立一个遇事冷静、解决问题有条理的榜样

父母的话一语千金,过多唠叨会诱发“超限效应”,逆反可预料

2. 通过故事去感化孩子,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小孩子经常犯错误是因为不明白道理,他没办法准确地判断事情的后果。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绘本,在这些故事中孩子能够了解很多做事情的经验

平时也可以用孩子喜欢的故事角色编一个有利于教育的故事,让他知道“小兔子” 做错事情之后是如何道歉的?以后是如何避免错误发生的?

这样生动的故事比大道理更容易被孩子理解,犯错的时候大人不必直接点透错误的原因,孩子也能通过故事发现自己的错误。

3. 批评孩子也要尊重他,不要抓着错误不放

在平时的教育中家长总是会用“联想”的方法批评孩子,“以前你就打破了一个碗,现在又这样,一点也不知悔改。”这样的教育方法只会让孩子更加厌烦。

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场合,人多的时候不要进行教育。孩子虽然小,但是也有自尊心,人多的时候实施教育效果很差,还会让孩子记恨你的行为。

父母的话一语千金,过多唠叨会诱发“超限效应”,逆反可预料

正确的做法是:今天很多亲戚到小美家做客,小美很高兴想要展示自己的画。妈妈在与亲戚交谈的时候总是被她打断,于是妈妈把小美叫到房间里告诉她:“打断别人谈话是不对的,这样很不礼貌,我们以后互相监督,改掉这个行为好吗?”小美高兴地点了点头。

可见教育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长教育方法不能照搬,一定要结合实际。“超限效应”的危害大,教育中一定要避免。话多不一定能起到教育效果,还是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

你在家会用唠叨的方式教育孩子吗?孩子对你的唠叨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分享你的故事,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载和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