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牛欄坑肉桂,請你放過洗茶

喝牛欄坑肉桂,請你放過洗茶

《1》

今天喝了泡牛肉。

換作多年前,這得是件很激動的事。

歷史上,和麻花有著同好的老蘇(同樣愛吃二師兄肉、愛喝茶),看到新壓的月兔餅茶時,激動得賦詩一首。

忍不住的要發朋友圈。

但麻花今天在喝茶時,沒有發動態,甚至於連照片也沒拍。

因為今天是和老同學小聚,特意給他泡了“牛肉”做招待。

將泡袋剪開,把幹茶投入後,提起一旁剛燒沸的水壺,往下注水。

快衝快出,很快的就將一杯飄著桂皮香和焦糖香的茶湯,端到了他面前。

不過,那位學了醫出來的老同學,在舉杯時猶豫了會。

直言的問:“第一衝不洗茶嗎?”

這下,輪到麻花愣了。

“大哥,這可是牛欄坑肉桂哇!”

喝牛欄坑肉桂,請你放過洗茶

喝牛欄坑肉桂,請你放過洗茶

《2》

麻花喝“牛肉”,是從來不洗茶的。

不過,這位老同學,平時工作忙,沒有喝功夫茶的習慣。

再加上,學醫多年的他,多少有些做醫生的潔癖。

於是,為了照顧他的喝茶感受。

將第一衝倒出來的茶湯,放在一旁,留著後面喝。

重新洗了個公道杯,燙洗過後,接著沖泡。

將新衝出來的茶湯,倒入他面前的小高杯。

示意他,像麻花這樣小口的細啜,慢慢品嚐。

老同學照做過後,喝得兩眼微眯。

再接著,給出了好評。

“這茶不錯,夠香,好喝。”

能用一杯茶,征服那位挑剔的老同學,麻花心裡浮起了小驕傲。

下午這泡“牛肉”的血本,也就不虧了!

喝牛欄坑肉桂,請你放過洗茶

《3》

“牛肉”的滋味,喝起來是很有辨識度的。

綿柔勁道的茶湯裡,包裹著滿滿的桂皮香氣。

吞下一口茶湯,覺得每一滴的茶湯裡,都像藏著顆桂皮香炸彈。

喝過三四杯茶湯後,整個口腔浸在舒服的桂皮香氣,悠遠綿長。

到了這會兒,麻花給那位老同學,旁敲側擊。

“牛欄坑你知道吧?早兩年新聞上很火的。”

“那地方環境特別好,空氣特別乾淨,裡邊種著的茶,根本沾不上什麼髒東西。”

“再加上,做這款茶的茶農,麻花還特別熟。”

“他們家的做茶質量,絕對是夠衛生的。”

……

前邊一堆鋪墊過後,麻花向這位話不多的老同學反問:

“你平常喝茶,都洗茶嗎?”

“洗。”

“那綠茶也洗嗎?”

“都洗。”

……

後來,聊到最後。

好不容易,讓那位老同學認可了麻花的說法。

品質好的茶,信得過,知根知底的茶,都不用去洗。

喝牛欄坑肉桂,請你放過洗茶

喝牛欄坑肉桂,請你放過洗茶

《4》

到底,麻花是怎麼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這位有輕微潔癖的老同學呢?

想聽故事的大夥兒們,可得搬好小板凳了。

針對這位理工科出身的老同學,自然是先得曉之以科學道理。

你覺得洗茶,能發揮的作用大嗎?

他回,“不知道,大家都這麼做的。”

其實,這屬於種心理安慰,用處不大。

平常泡茶時,簡單的洗一洗,根本洗不掉什麼,更殺不了菌。

“好像也是。”

聽說你們醫院裡的消毒,有專門的高壓蒸汽的消毒機器。

並且,溫度還得超一百多度,高溫消毒上十來分鐘,甚至半小時,才能徹底殺菌。

“嗯嗯,是。”

那,喝茶前洗茶還有必要嗎?

那位交情還不錯的老同學,後邊就不說話了。

……

說白了,泡茶喝茶時,太過深究洗不洗茶,是沒有意義的。

洗了,用處不大。

如果實在覺得,不洗茶,喝茶的時候,心裡有膈應。

那就簡單的快衝快出,倒掉第一道茶,洗一洗也無妨。

但是,最後麻花要說的是:

“喝牛肉,完全沒有洗茶的必要!”

如果,今天是位路人,過來問牛欄坑肉桂要不要洗茶的問題。

本姑娘只會回一句話。

“喝這麼貴的茶,幹嘛要洗?!”

喝牛欄坑肉桂,請你放過洗茶

喝牛欄坑肉桂,請你放過洗茶

《5》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那位有潔癖的老同學,洗茶習慣早就養成了。

於是,將洗不洗茶的基本道理,和他說清楚後。

麻花再聊到了第二層。

“將好好的第一沖茶湯拿去洗茶,會錯過什麼?”

針對這位老同學的情況,特意找出了篇此前收藏下來的論文。

拿來說服這類的學術派的數據控,最是有效。

那篇發表在學術月刊裡的文章,是這樣介紹的:

研究數據表明,無論哪種茶類,第一泡茶湯中茶多酚的含量最高。

另外,除了茶多酚之外的其他水浸出物,如水溶性糖、咖啡鹼、氨基酸等物質,也是第一道茶湯中含量最高。

面對這類養分滿滿的第一道茶湯,從喝茶的好處出發,白白倒了不喝,太浪費了。

針對不少耐泡型的巖茶,第一衝拿去洗茶,那也罷了。

但是對市面上不太耐泡的綠茶,泡過兩三道後,茶味就徹底淡下去的情況。

這時,再將這些鮮嫩的茶味拿去洗掉,剩下來的茶味,就基本沒看點了。

這為了洗茶,相當於把一泡茶的精華,完全就錯過了。

這樣的喝茶方法,還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

喝牛欄坑肉桂,請你放過洗茶

喝牛欄坑肉桂,請你放過洗茶

《6》

喝好茶,可以不用洗茶。

喝牛欄坑肉桂,更是要放過洗茶。

畢竟,對於大部分有著多年喝茶經驗的老茶友群體來說,品鑑一款茶,就是得從頭喝到位,才算是完整。

像挑人參那樣,得要根鬚齊全。

而遇上一泡好茶時,更是得一丁點的茶味都不容錯過。

從過茶癮的角度看,巖茶頭道茶湯完全不能少。

如果少了,那就是不完整。

武夷巖茶裡,頭道茶,有“還魂湯”的說法。

泡茶喝茶時,可以備上一兩個公道杯。

將第一沖泡出來的茶湯,沖泡出來後,放在一旁。

先不去喝它。

等到隨著不斷的注水沖泡,一泡茶的滋味逐漸釋放完畢後。

茶味喝淡了,喝到盡頭,喝到需要換新茶時,就可以喝一喝這“還魂湯”。

其中的湯感和韻味,別有一番滋味。

正如同這個初冬的下午,那道被麻花單獨留出來的“牛肉”茶湯,茶湯溫度已經放涼了。

於是,喝到後面,麻花邀那位老同學,一同喝一喝這“牛肉”的還魂湯。

“怎麼樣,喝起來是什麼感覺?”

“和前邊喝起來不太一樣,好像更清甜,喝起來更綿綿的。”

嗯~喝完這最後一杯茶。

麻花表示出了欣慰的、略帶勝利式的微笑。

茶湯趁著熱喝,和涼一點後再喝,味道真的差蠻大的。

這,就是喝還魂湯的樂趣了。

喝牛欄坑肉桂,請你放過洗茶

喝牛欄坑肉桂,請你放過洗茶

《7》

大夥兒們在喝茶時,遇上來歷可靠的正巖核心產區茶。

那可以放心去喝,不用喝茶。

更何況,巖茶的第一道茶湯,還可以用來作“還魂湯”。

放到冷後再去喝,隨著茶湯的溫度下降,絡合物質更多。

同樣的茶,再次嚐到嘴巴里,能喝出更淳滑的質感。

這一細微體驗,妙不可言!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李麻花(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