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了,聊個天都成了奢侈?這樣聊天,讓孩子滔滔不絕說下去

這幾天回老家,見到了村上大哥家的孩子安安。這孩子從小就活潑好動、愛說話,我們都戲稱她是個“小話癆”。

這次見面,我發現她變得很安靜,就對大嫂說:“大嫂,到底是女大十八變,你看安安,現在變得這麼文靜了。”

大嫂卻無奈地說:“我現在倒是希望她能和我說說話,一回到家就抱個手機,想和她說說話都變成了奢侈。我一說多了,她還嫌我煩。”

聽到大嫂說這話,我扭頭看了安安一眼,只見她瞅了媽媽一眼,然後,像個沒事兒人似的,繼續低頭刷手機。

大嫂嘆了口氣:“真不知道要怎麼和孩子交流。

孩子大了,聊個天都成了奢侈?這樣聊天,讓孩子滔滔不絕說下去

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和自己聊天了,回到家不是寫作業,就是玩手機。有時候我們主動找孩子聊聊,結果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親子關係出現這樣的僵局,我們以為,是孩子長大了,變得叛逆了,不願意再向我們敞開心扉了。可實際上,問題和答案有可能都在我們自己身上。

  • 一個初一的女生曾經告訴我,當她第一次興致勃勃地和父母聊起自己喜歡的組合TFBOYS時,父母認為她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把她大罵了一頓。從那以後,她就再也不想和父母聊天了。
  • 一個小學六年級的男生說,父母很少回應他的話。有時候,即使主動找他聊天,談及的話題也是學習,如果自己不聽,他們就會像唐僧一樣嘮叨個不停。
  • 還有一個五年級的學生告訴我,不管自己和父母聊什麼,話題的掌控權都始終在父母手中,自己永遠是被父母打擊的那一個。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聊天,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們可以仔細回想一下以往和孩子聊天的經歷,看看自己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好。

孩子大了,聊個天都成了奢侈?這樣聊天,讓孩子滔滔不絕說下去

我有個朋友心特別大,只要孩子不找她,她就不會主動去找孩子聊天。她說是孩子鍛鍊的獨立能力,是給孩子自由。

可是我卻認為,和孩子聊天,不僅不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性,還有很多其他好處。

首先,一天24小時,我們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通過聊天,我們能夠了解到孩子最近的想法、情緒、經歷,以及是否需要幫助等。

其次,在聊天時,我們可以一起和孩子互相分享對一件事情的看法,既能瞭解孩子的思維角度,也是言傳身教的好機會。

另外,聊天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功能,就是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而關係的好壞,奠定了家庭教育能否成功的基礎。

孩子大了,聊個天都成了奢侈?這樣聊天,讓孩子滔滔不絕說下去

既然聊天這麼重要,我們要怎麼和孩子聊天呢?

1. 不要總是聊學習,偶爾跳脫一下也挺好

朋友的兒子讀初二,因為讀的是寄宿學校,只在週末時回家。在家時,除了吃飯,其他時間一律在自己房間裡不出來,有時朋友會故意找話題問孩子,孩子的回答也很簡單,只有兩個字——還好,讓朋友覺得很不適應。

談及和兒子的聊天話題,朋友說,無非是問問孩子“這周在學校過得怎麼樣?”“上課有沒有認真聽講?”“老師有沒有誇獎你?”

我笑了,反問她一句:“如果你一回到家,孩子就問你,今天工作怎麼樣?上班時有沒有認真工作?老闆有沒有誇你?你會是什麼感受呢?”

工作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學習也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如果我們和孩子聊天的話題只有學習,那就離和孩子無話可說不遠了。

所以,如果孩子喜歡TFBOYS,那我們就可以聊聊TFBOYS;如果孩子喜歡動漫,我們就可以聊聊動漫:投其所好,總能讓話題變得多起來。

孩子大了,聊個天都成了奢侈?這樣聊天,讓孩子滔滔不絕說下去

2. 問“小”不問“大”,話題太寬泛容易把天兒聊死了

很多家長在孩子回到家後,問的問題幾乎都很寬泛而官方,根本無法勾起孩子回答的慾望,比如問孩子:

  • “你今天在學校過得怎麼樣?”
  • “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

首先“過得怎麼樣”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問題,而“做了什麼”又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所以導致孩子的回答也很敷衍。

所以,要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就儘量問“小”不問“大”,問一些孩子能回答上來的問題,同時也要避免太過抽象。

比如可以問孩子:

  • “今天上課的時候有沒有犯困呀?”
  • “中午吃的什麼?”
  • “你的好朋友和你聊什麼有趣的話題了嗎?”

再根據孩子的回答,繼續往下問,進行深度的溝通。

這些問題雖然看似很簡單,但卻能夠打開孩子的話匣子,讓我們更加了解孩子,也能及時提供必要的幫助。

孩子大了,聊個天都成了奢侈?這樣聊天,讓孩子滔滔不絕說下去

3. 採取迂迴戰術,在談論別人的事情時瞭解孩子

有時候我們直接問孩子的情況,孩子可能會比較反感,這個時候就可以採取迂迴戰術,從別人的事情談起,打開孩子的話匣子。

對於這個方法,小美媽媽用得特別順手。每次她想向女兒小美打探一些消息時,都會以“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為突破口。

  • 比如媽媽想知道小美對於作弊的看法,就和她說:“今天我一個同事被老師叫去學校了,因為他兒子在考試時作弊,你們班上有作弊的同學嗎?”
  • 小美這時就會如實回答,也表達了自己對同學作弊的看法:“就算我考不好,我也不會作弊,太沒水平。不過沒關係,別人作弊也沒有我考得好。”

聽到這話,媽媽就放心了。

孩子大了,聊個天都成了奢侈?這樣聊天,讓孩子滔滔不絕說下去

4. 少帶功利性,不否定,不把說教和聊天混為一談

父母和孩子聊天,實際上是一種情感交流。很多時候,這種聊天,被家長加入了一些功利性,結果導致根本沒法聊天。

我有一個朋友就和我說,他最不喜歡和爸媽聊天,因為不論他說些什麼話題,父母都有一堆大道理等著他,太累。

  • 小時候,他隨口說一個男同學的鞋子很酷,爸媽就教育他不要有攀比心理;他說某個女生很漂亮,父母就告訴他不要早戀;他說自己狀態不好沒考好,父母就教育他,不要給自己的行為找藉口……
  • 長大後,他以為這種情況會好些,沒想到父母變本加厲。他說起一個實習生開寶馬上班,父母就教育他要務實;他抱怨上司幾句,父母就教育他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結果,朋友週末寧願在公司加班,也不願意回家。

所以,我們和孩子聊天時,要多傾聽,多保持同理,不要總是想著怎麼去否定、教育孩子,聊天只是聊天,至於孩子能從聊天中得到什麼,那是附加收穫,而不是聊天的根本目的。

孩子大了,聊個天都成了奢侈?這樣聊天,讓孩子滔滔不絕說下去

和孩子聊天,本來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結果我們卻因為不懂方法,把孩子越推越遠,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我們在和孩子聊天時,要注意掌握一些溝通技巧。當我們敞開心扉時,孩子也才能願意滔滔不絕地和我們說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