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成绩垫底,她是怎样带孩子“逆袭”的?

班级成绩垫底,她是怎样带孩子“逆袭”的?

  上一届,我四年级接班的时候,一个班级的成绩在年段里排位第四,但成绩和实力有时不一定相符,我觉得数学实力大概能排第三,而另一个班级则是稳坐最后。我们注重培养孩子的素养,但如果把孩子的成绩教得一团糟,总不是很好。

  可是比别人差的班底,比别人少的时间,比别人多的教学教研任务,我拿什么来帮助孩子提升成绩?题海战术?这不科学,我也没时间。肯定要思考更有效的策略了。

  我慢慢摸索,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方法。当时也不敢说这些做法是否有效,但毕业考时,两个班级数学成绩位列第一第二,两班优秀人数只差一个。我想其中有些做法对提高成绩是有一定帮助的。

  一、关于批改与订正

  1.作业本的订正

  作业批改后最重要的是订正。每个班级都有孩子没交作业,都有孩子懒得订正作业,忘记订正作业。

  为了今日事今日毕,同事们想了很多策略。应用最普遍的是点名核对法:批改后全对的本子不发,错的发下去订正,订正好就上交,放学前老师数本子,发现本数不齐,就点名核对。

  我也用过这招,但有弊端。

  一是几乎每天都差那么一两本,我得赶在放学前到班级揪出忘记订正的孩子,很费时间;二是越来越觉得订正作业好像是受压迫的事情,搞得自己和学生心情都不好;遇到自己有点事情很忙,就有孩子没有订正;一天需要两次查对,家作要查,课堂作业本要查,自己都觉得很厌烦。

  后来,我想了个办法,效果很不错。

  首先,每个孩子都要记住自己的学号,我也要能清楚知道几号是谁。孩子的作业本名字旁边写上学号,考试卷名字旁边也写好学号。每天我批改完作业,就让课代表把全对的孩子的学号分成几列写在黑板一角。这个角落称为“数学任务成功角”。然后,错误的本子下发订正,完成订正后也可以把自己的学号加上去。

  小改动,迎来了大变化。

  我发现订正对了的孩子很兴奋。我一个三角形打上去,他们都是“耶”“耶”地跑回教室写上自己的学号。原以为只有全对的孩子会很高兴,原来完成了任务的快乐也是如此强烈。

  以前要求每次本子上交,但不一定能交齐。现在是完成任务的上榜,忘记交的孩子也会主动找过来补交,又省了一番检查的功夫。

  订正也不再用催促,孩子们自发而自觉,动作迅速。通常,“数学任务成功角”早上写的是“家作本”,中午写的是“课堂作业本”,偶尔会是某一单元练习卷。总之,有数学订正任务的时候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

  检查作业的订正从“抓罪犯”的感觉变成了上“光荣榜”的感觉,我和孩子都开心很多。

  另外,对教师来说,最好是在助教方案实践反思处记录下孩子们的典型错题。如果忙,就可以在批改孩子作业本的时候,在自己的教本上画圈圈,将错最多的题目圈出来,便于复习时关注,也同时积累自己把握学情的经验。

  2.期末练习卷的批改

  每到学期末,最辛苦的事情就是批改复习卷。像我,两个班级,往年都是120多个人。两班都考完,改出来是个大问题。

  于是,很多勤奋的老师都带回家批改,改到21点、22点,第二天一节课讲对答案。我也经历过,觉得很痛苦。苦则思变。

  我训练了10个女孩子做小助手。选女孩子是因为她们相对细致和静心。其中6个是数学顶尖的女孩子,4个是语文成绩很好、平时很能干但数学不是很稳定的女孩子,后者往往在一段时间后数学成绩会有所提升。

  其实最初我是无意识地选择了一个这样的孩子,但却意外地发现她的成绩进步了。我就分析成为小助手到底有什么好处?

  首先,小助手的卷子是面批的,面批肯定是有其优性的;其次成为小助手能批改卷子,能最早知道分数,这让孩子觉得很自豪,添了一份自信心;第三,在批改的过程中,她会遇到不一样的解题方法,有时不理解,不知道对不对,就会请教我,就多学了一种方法,有时理解了,思维也就跟着发散了。

  如果当天有测试,放学后,我就会和小助手一起来到空着的阶梯教室。我先批改出她们的卷子,分析订正后,让她们每人批改10张卷子,最早完成任务的再批改1张或2张。

  我要她们把整张卷子都批改出对错,改好1张递给我1张。我看一下错处扣分,打上分数。通常我们可以在清校铃声前完成批改任务。时间很短,孩子和家长不会介意。而我大大减负,可用于思考的时间就增多了,原本回家后的批卷时间转化为试卷分析策略思考的时间。

  二、关于每日的巩固

  1.每日一算

  影响孩子数学成绩,很大的一环是计算题,尤其是班底很差的班级。

  我让孩子们准备了一本小小的“每日一算”本——将算术本中间剪开,每人半本,每天一面,左边一列计算,右边一列订正。

  快下课的时候,我会说:准备,每日一算,开始!我在黑板上写上大大的算式,学生笔算,算好的马上跑上来给我批改。一道题目嘛,很快的。

  对的本子就放在讲台上,错的订正。做对的孩子回到座位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就去外面活动和休息。提早一两分钟下课又有什么关系?(通常最慢的孩子也只会比别人晚下课三四分钟)从简单到慢慢复杂,每天才一道计算,对孩子来说,不难也不会厌烦。

  时间上可以略做调节。比如我现在教四年级,最近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刚开始错误很多,那我稍微早几分钟出题。两周下来,没几个孩子会错了,我就晚几分钟出题。

  计算单元往往不会连续编排,下一单元是几何知识,我们可以继续巩固乘法笔算,再下一单元是除法,那就要开始练习除法了。除法单元之后,就可以一天乘法一天除法的练习。

  当场布置,当场批改,自己没觉得负担,也轻松达到了巩固目的。

  2.每日一题

  这是针对数学基础好的孩子设计的,一般都是最近学习内容的相关拓展题。也是每人一小本,黑板上开辟每日一题数学成功榜。每天中午,我会书写难题在黑板上。

  如果孩子能在放学前靠自己的能力解答成功,就能得两个五角星,并按解题成功的顺序写在成功榜上。如果孩子回家后做出来,就得一颗五角星。不会做的孩子也要抄题,思考,第二天不管改过没改过统一上交。

  我抽作业整理课时间两三天讲解一次,不会做的孩子听一遍抄一遍,总比没接触过好一些。

  如果拿到10次两个五角星,就可以再领一张“每日一题十次上榜大明星”的大拇指单,要带回家签名,让家长和我一起表扬孩子的探究兴趣。做错的、不会做的,我不批评,只要认真记录就行。

  如果孩子对数学难题没有兴趣,或者班里有能力的苗子实在太少,那么可以将题目的难度降低到课本上很容易错误的那些应用题的难度,当作和每日一算一样的解决问题的巩固。

  这个平台能让那些有一定数学思考力的孩子更加出色和自信,让班级拥有一群稳定的考不倒的数学强者。

  三、关于总复习策略

  总复习,我以前是这样做的。先按教材编排复习完书上的内容,做完相应的课堂作业,然后年段统一买一两套试卷,接下来就考试,然后整夜批改试卷,第二天声嘶力竭分析试卷。累得苦哈哈,效果是否明显且不去说,好的孩子厌烦,差的孩子这张错下一张还是错,上课也很没意思。

  为了缓解总复习的枯燥,我那时也苦思冥想了几招:

  比如故意召开考前重点透露发布会(也就是考卷的同类题型练习透露)引起学生高度倾听,然后测试检验掌握情况。这其实就是讲评提前,也能提高一点学生的积极性。

  另一招是二次改卷。第一次改卷不批分,只改出对的地方,发下去,再考20分钟,收卷,再打错,写上得分。这20分钟的思考和订正效果绝对是最佳的。

  这两招在试卷的轮回里还蛮好,可以化化沉闷的气氛。可还是觉得极累,题海战术,真正是人困人厌。

  自己一直教高段,总不能老是这么痛苦地经历总复习吧?总得有一套自己的复习招数吧?于是,我尝试了毕业总复习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知识梳理

  这一阶段,孩子们甚至没感觉到进入了总复习,依然是一课一练,如同新授。因为很多知识点出现了遗忘,这个时候要连点成块,要重新鲜活,类似于新学了一遍。

  知识复习的次序我借用了陆昌然主编的《毕业复习精选》。这本书分类很清晰,按比较合理的框架展开。

  我就根据它的目录一课一课自己备课做课件。有的知识点就借用这本书中的材料梳理和自学。书的题量很大,有的题目很难,挖得很深,也比较陈旧,那就摒弃,我只选用其中一部分,有的难题就留给优生当每日一题。我就不必抄题目,只需写上《精》第几页第几题就行了。

  这段时间很愉快,完全是新课学习的状态,大概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用完这本书,完成知识梳理。知识梳理阶段,知识点不要挖很深,主要是基本知识回顾。

  这个阶段我们复习的知识呈块状分布,努力让每个孩子参与进来。比如孩子要回忆平面图形的面积当初是如何推导的,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我常常对孩子说,这是几年级学的知识呢,现在的你可和当初不一样了,你现在觉得可以怎样解决?怎样思考?每当这个时候,孩子都会比较自信。

  第二轮:策略提升

  这一阶段,复习的内容属于线轴式,从这个知识点到那个知识点,把运用同一种策略的知识点放到一块复习,重点是策略的提升。如画草图、假设法、抓住不变量求“1”等策略,都是抓住错题引申展开,课堂仍然呈现了新授课的状态。

  什么叫抓住错题引申展开呢?比如我们在第一轮复习时,发现孩子求圆环面积很容易错,两个立体图形拼起来求表面积也很会错。那我就设计了一节课,从学生的错题出发,着重关注画草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我觉得这种课效果特别好。不着急,一节课就讲那么一两题,让每个孩子都动手画一画,形成做草图的基本策略。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数学作业可以选用教材和配套作业本上的复习题。教材的总复习内容相对精减,跨度比较大,课时又少,适合用在第二轮的复习。

  第三轮:卷评变式

  主要是测验,讲评和分析。测验不需要多,要透过一张卷子的错题,引申至一类习题,举一反三。所以,一张卷子的分析我常常要花两到三节课,一边分析一边练习。

  试卷分析用课件效果很好,因为课件方便我们在课堂上变式练习,也方便我们呈现学生的错题。

  由于三轮复习的坚守,导致最终我的测试卷完成进度大大落后。可是,已经做不完了,也不想布置太多作业,怎么办呢?我就反复筛选练习卷中的好题。选题是需要精力的,这就需要利用班级里优生的能力。

  我当时将别班做完而我班没做过的20张各类练习卷发给了4个数学学习很出色学有余力的孩子,每人5张,让她们做小老师去找好题。我给的标准是:题型很少见,不是很难,却很容易错。

  他们拿到别人都没拿到的卷子特别开心,认真选择。有两个孩子竟然把全部题目做了一遍。我当时很吃惊,啊呀,不用做的呀,这不是太辛苦了吗?孩子说,没事的,很快就做好了。做好以后,我还和他们交流了一些题目的答案,我才比较确定哪些题目很容易错。

  我在数学课上说了这件事,和班级的其他孩子一起鞠躬感谢了这几个孩子为班级的数学学习所付出的个人努力。但是,这一肩负着使命的过程里,孩子自己没有收获吗?肯定有的。

  四、关于优生的利用

  班级的优生一定要成为我们的助手,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他们自己也会成长很多。

  首先,找最能干的两到三个孩子和班级里数学基础很弱,但有几分灵气的孩子结对。事情可以做得隆重些,一张小奖状,光荣地聘请为某某班数学小师傅,孩子会很高兴。

  结对后,基础弱的孩子遇到不会的作业,就只能问自己的数学小师傅。小师傅要有求必教,但不能直接给徒弟看自己的作业本,也不能直接告诉答案。

  我们要教小师傅一些方法,比如作图,举例这些策略,他们一般很快就掌握了,再加上自己的解题经验,一般就有能力辅导好那几个学习困难的孩子。

  有时候,小师傅还会聚在一起,互相帮衬着教,这个小师傅讲一遍,那个小师傅讲一遍,谁讲的方法让徒弟理解了,师傅就会特别高兴。

  如果遇到真正的基础完全没有也无持续发展可能性的数学“学困生”,也无需给孩子压力。我们让那几个孩子先只做20以内加减法。题目让优生来出,让优生批改打分。20以内加减法非常熟练,会口算了,继续做100以内加减法,慢慢达到能口算出结果的程度后,再安排他们每天背诵乘法口诀。随着任务的完成,他们也会积累起一些成功感,我们适当奖励奖励。他们对上课的新知识或许能听得更好。

  我们坚持一个原则,不给他们太多任务,从最简单开始,一类一类来。坚持同类题的学习,不要讲计算又讲图形,要从自己教到放手让优生来教。

  五、关于日常备课

  备课,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搜索各类教案,然后对着教材修改整合设计,再上课,要花很多时间,而且可能还是要上公开课了才会这样去做。

  我也一直这样,后来才觉得真进入误区了。日常备课真不可能花很多时间,但一定要仔细看一遍教学目标,读一遍教师用书上的教学参考,然后,确定基本教学步骤。

  确定了自己的教学步骤后,可以去下载一些课件,看看别人的思路,然后整合修改,为我所用。

  我向大家推荐一个网站,叫小学资源网。登陆以后,会看见各个版本的教学课件。可以说,每一节课都有很多课件。有的课,还可以去其他版本找找,也许会有其他的收获。

  比如三年级上册学习吨的认识,我当时就觉得北师大版“有多重”和“1吨有多重”很有意思,借鉴了不少。

  以上是我的几点小做法,希望对大家也有帮助,也希望人多力量大,琢磨出更好的方法,幸福我们自己,也幸福我们的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