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立的廢后密謀之由來

陳三立的廢后密謀之由來

《陳寅恪家史》張求會著,東方出版社,2019 (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9年11月14日《南方週末》)

張求會《陳寅恪家史》一書,寫的實際上是陳寅恪祖父陳寶箴、父親陳三立的奮鬥史。江西義寧(今修水)竹塅陳氏家族,因陳寶箴主持湖南維新事業而名垂青史,以陳三立的詩歌成就而備受景仰,因陳寅恪的史學成就和崇高人格而享譽世界。張求會研治義寧陳氏史事垂三十年,創穫甚豐,早在2000年即已出版《陳寅恪的家族史》,此後仍孜孜以求,旁搜遠紹,結合學界新的研究成果,將原書作大幅度改寫,而有《陳寅恪家史》的撰作。

該書首先是一個家族的奮鬥史。義寧竹塅陳氏家族在近代的崛起,歷經幾代人的長期規劃與苦心經營。《家史》縷述他們從福建上杭移居贛西北地區,耕讀行醫、參加科舉,到第四代陳寶箴考中舉人,繼而得到曾國藩、沈寶楨等重臣賞識,得以躋身封疆大吏,併成為戊戌維新事業的潮頭人物的故事。戊戌政變後,陳氏父子同遭嚴譴,陳寶箴不幸於庚子年去世,陳三立絕意仕進,肆力於詩,並將家族教育傳統發展到高峰,培養出著名畫家陳衡恪、史學大師陳寅恪、植物學家陳封懷等等傑出人物。張求會以紮實的學術功底,輕盈的文筆,將這個家族的奮鬥史,立體地加以呈現,允稱佳作。

陳寶箴撫湘三年,是一個行動型的愛國者為“保國保種”嘔心瀝血的奮鬥歷程。他在湖南的舉措作為,基於帝國主義即將瓜分中國的判斷,計劃利用湖南內陸省份地位,為中國保住一個“復國”基地。在深深感受到“亡國滅種”危機的情況下,陳寶箴受到康梁一派的深刻影響,也表現出一定的激進傾向,引起保守派的強烈反彈。改革的節奏、強度如何掌握,是對政治家的絕大考驗,光緒、康有為固然魯莽滅裂,陳寶箴也未能謹慎從事。

陳寶箴出任湖南巡撫主持維新事業,出自慈禧寵臣榮祿的推薦。陳寅恪明確表示:“先祖之意,欲通過榮祿,勸引那拉後亦贊成改革。”(陳寅恪《寒柳堂記夢未定稿》)百多年來,榮祿形象被康梁一派系統抹黑。榮祿、劉坤一、王文韶與陳寶箴,正是陳寅恪所說“歷驗世務欲借鏡西國以變神州舊法者”,屬於穩健改革派,與康有為激進做法有別。

陳寶箴於義和團運動高潮時突然“以微疾終”,總是引起“陰謀論”的聯想,不少人認為是被慈禧秘密賜死,1982年宗九奇披露的戴遠傳《文錄》是立論的主要依據,此後學界不斷從陳三立詩文裡面尋求旁證。張求會認為證據太弱,不足以支撐“賜死說”。我也覺得“賜死說”到目前為止證據不足,但也不能排除此事發生的可能性。庚子(1900)六月初七日,太后下密令給新疆巡撫饒應祺,將引薦康有為的張蔭桓“即行正法”,實際執行在七月初六日。六月二十六日陳寶箴之死,跟處死張蔭桓的時間相隔太近,難免讓人有所聯想。檔案所無,不等於歷史上就沒有發生。1901年2月14日,清廷頒佈上諭,“將五月二十四日以後七月二十日以前矯擅妄傳各諭旨提出消除”(銷燬)。慈禧為掩蓋她在庚子年的倒行逆施,系統地銷燬了對她形象不利的檔案。

“賜死說”成立的話,此後一系列“異動”才能得到合理解釋。陳三立在陳寶箴死後,積極策劃“迎鑾南下”,即聯合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以護駕為名,將帝后接到長江一帶,乘機廢黜太后,讓光緒帝恢復權力。陳三立的行動,記載於《張謇日記》之中,並在陳三立致梁鼎芬(張之洞親信幕僚)的密信中得到證實。陳三立發起這個密謀,我認為是國仇家恨集於一身的自然發展。

《陳寅恪家史》也講述“有所不為”的故事。“迎鑾”計劃失敗以後,陳三立“絕意仕進”。1906年,經老友毛慶蕃等誠意邀請,陳三立有天津之行,卻表示“絕不入帝城”。我認為,他一直在等待光緒帝恢復權力,拒絕進入京城是向慈禧宣示不服從。義寧陳氏家族精神遺產之中,最重要的是“有所為有所不為”,這一精神遺產在陳寅恪身上表現得更加充分。陳寅恪的世界性聲譽,學術成就固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燭照千秋的人性光輝。

出於家鄉人的盛情,陳三立不得不在南潯鐵路公司中任職,實際則是將精力放到兒孫教育方面,並創作了大量詩歌,無意中成就了“同光體”領袖地位。《家史》對陳三立的詩風詩學有十分精湛的闡釋。筆者不敢談詩,卻注意到南社領袖柳亞子對陳三立為代表的“宋詩派”的攻擊十分有趣。柳亞子自知詩歌成就不敵陳三立,不是就詩論詩,而是攻擊對方的前朝遺老身份,做法並不可取。

對《家史》一書,筆者尚有一二瑣屑“發現”,或可提供給求會君參考。該書第一章開頭敘述義寧陳氏先世從福建上杭遷贛,仍操客家話,引李開軍所發現的1945年第一卷第四期《語林》雜誌《近代名人軼事》為證,文章署名“晦庵”。《軼事》一共收文4篇,其中《範肯堂張季直兩先生》一篇,提到作者著有《清代古文述傳》。由此線索,可知“晦庵”乃是古文名家李崇元,祖籍廣東嘉應州,字續川,自幼隨宦安徽鳳陽,師從桐城馬其昶,曾任教於上海光華大學、無錫國專,著作除《清代古文述傳》外,尚有《老子通誼》《四明叢書作者列傳》等。

《家史》引郭嵩燾按語“咸豐五年,義寧之警,撫軍陳公檄吳都司往援,君覆,州城陷”。這個“吳都司”是違反軍紀、本已奉旨正法的吳錫光。此人得江西巡撫陳啟邁包庇,不僅免死還受重用,致有義寧之敗。曾國藩曾上奏嚴厲彈劾陳啟邁,包庇任用吳錫光為其罪狀之一。(《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摺》第80-81頁)又,同治十年陳寶箴在湘西撫苗,曾有《籌代辦苗疆事宜五條》呈湖南巡撫王文韶,可完整呈現陳寶箴的撫苗思路。該文收錄於羅文彬《平黔紀略》一書,希望將來有機會能補入《陳寶箴集》。

陳曉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