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困難總想放棄,根源在家長身上,不妨從四個方面改善

文|中醫李知行

家長們是否都有類似的經歷,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總是想立刻為他們排除障礙,讓孩子順利地完成。父母心疼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這樣一次次地代勞過程中,孩子缺少了鍛鍊自己的機會,沒有自己解決困難的能力,在他們以後面對更多失敗的時候,孩子總是難以適應,輕易地說要放棄。

孩子遇到困難總想放棄,根源在家長身上,不妨從四個方面改善

養成了這種習慣,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害的,想要放棄很容易,但是我們要讓孩子有堅持下來的決心,有面對困難的勇氣,能夠自己把眼下的事情解決好。

因此,當孩子說要放棄,家長的引導和態度就顯得非常關鍵了。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充滿坎坷和困難的,將來要自己去面對,這是生活的考驗,也是它給人們帶來的樂趣。而孩子的成長就像是闖關,家長給他奠定好基礎,他們並不會覺得這件事有多麼折磨人,反而會勇於追求理想,用堅定的態度對待每一項考驗。

即使面對困難,孩子也不會被打倒,這樣孩子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說到底,家長要做的不是心疼孩子,幫孩子去做,而是不斷鼓勵他,給他加油打氣,教孩子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和他們一起堅持下去。孩子自己完成了,家長要和他一起分享這種喜悅,這種成就感可以提升信心,讓孩子少說放棄的話。

澤澤很喜歡搭積木,他們家有各種益智類的積木,媽媽為了鍛鍊孩子的能力,給他買了一些難度大點的。拿在手裡的時候很高興,實際操作起來真是個大工程,看著紙上畫的這個大城堡,澤澤脫口而出:“這個太難了!”後來他搭了大半天,有點洩氣了,把積木都推倒了,就是不想再搭,他選擇放棄。

孩子遇到困難總想放棄,根源在家長身上,不妨從四個方面改善

這時候,澤澤的爸爸想要和他一起搭建,爸爸鼓勵澤澤,告訴他要有耐心,然後兩個人花了三個小時,終於完成了。澤澤和這個大城堡合影,還說越來越喜歡搭積木了,再也不說放棄了!

孩子做成的不只是一件事,他以後要搭建自己的人生,有了小目標之後,孩子難免會因為小困難而想要放棄,我們不能由著孩子打退堂鼓。養成了習慣之後,他們以後做事只有一時的熱情,很難堅持下來,放棄成為生活的常態,想想就是很可怕的。家長們發現了嗎?孩子在不斷成長,也在不斷碰壁,因為不懂,他們總是犯難,成功需要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所以父母們要培養孩子堅持到最後,能夠和困難抗衡,需要在這些方面著手:

1、多讓孩子自己完成。

給孩子獨立的空間,遇事多自己解決,不讓他們在內心產生依賴感,做得不好沒有關係,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很關鍵。孩子真是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需要父母給予幫助,這時候並不用置之不理,可以留出一些時間,讓孩子自己先想想,再努力一下,到最後再幫忙。

孩子遇到困難總想放棄,根源在家長身上,不妨從四個方面改善

2、幫助孩子確立目標。

這裡說的並不是很大的理想,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都可以當做一個目標來實現。鼓勵孩子把它做下去並完成好,他說要放棄的時候,家長可以給他講講,以後都是要為了目標努力到底的。就像爸爸媽媽工作一樣,每天都有需要完成的事情,都在不斷解決問題,是不可以說不幹就不幹的。

3、讓孩子嘗試更多的活動。

第三,想要不輕言放棄,就要從多個方面鍛鍊孩子,這樣才能形成更全面的能力。先從力所能及開始,鼓勵著孩子慢慢做,從學習、玩耍、勞動等多方面鍛鍊孩子,會得越來越多,他們會更願意鍛鍊自己,有頑強的意志,不想要說放棄!

4、家長要多去鼓勵孩子。

孩子很容易放棄,但是他們也很容易改變自己的想法,多鼓勵孩子,完成一小部分也要給孩子肯定,對孩子說:“我相信你可以把它完成!”“放棄不是我寶貝的性格。”“這點小困難難不倒我們。”孩子覺得父母是認可自己的,自然有更多的信心。

孩子遇到困難總想放棄,根源在家長身上,不妨從四個方面改善

​對於不同類型的孩子,家長要靈活掌握好方法。如果你的孩子活潑好動,想要說放棄的時候,家長要多讓孩子剋制自己,給一點壓力,讓他們有耐心完成好這些小目標。對於內向膽小的孩子,放棄主要是因為缺少信心,不夠勇敢,要多在這些方面培養。

孩子的放棄,最後往往是家長在放棄,別在關鍵時期給孩子錯誤的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