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中国几次发动战争的借口

日本军队进入中国东北是从甲午战争(1894年)开始的,此后,日本在东北的驻军逐渐增多。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出兵最多,清政府战败后,与他们签订了《辛丑条约》,日本通过《辛丑条约》又取得了在北京和天津等地的驻兵权。此后,驻中国的日军就不断地挑起战争,一步一步的侵占中国。有意思的是,他们每挑起一次战争前,总是要先找一个借口,然后再进攻。请看看下面他们发动几次战争的荒谬借口。

诬陷东北军炸毁铁路,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向偏西南柳条沟方向走去,他们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一边挑选爆破地点。当他们走到距北大营西南800米处的柳条湖附近时,便在那里的铁轨下安放炸药,随后又点了火,夜22时20分,轰隆一声巨响,一段钢轨和两根枕木被炸得四处飞散。

日军在中国几次发动战争的借口

日军在中国几次发动战争的借口

同时,日军还布置了一个假现场,他们把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摆放在被炸地点,制造铁路是被东北军炸毁的假象。日军这种低劣的表演,天明就被许多到现场的参观者所识破。有个外国记者看完尸体后说:“这些尸体没有血迹,一看就知道是把死去多天的死人扔到现场的。”

爆炸过后,日军反诬是东北军所为。他们以此为借口,向我东北军北大营发起了进攻。当时,驻守在北大营的部队是王以哲的第7旅,有七八千人,而日军进攻部队只有500多人。此时,东北军如果奋起反击,日军的阴谋一定不会得逞。但事实上东北军并没有这样做。

事发时,张学良正在北平,东北军事暂由参谋长荣臻代理。第7旅旅长王以哲及手下的两个团长也都不在北大营,只有旅参谋长赵镇藩在军中。日军发动进攻后,赵镇藩几次用电话请示荣臻,荣臻又请示张学良,得到的回答都是:“不准抵抗,把枪放在库房里,大家成仁,为国牺牲。”对于上峰这样的命令,第7旅官兵虽然愤怒无比,但大部分还是服从命令打不还手,只有少数官兵(王铁汉的620团)拿起武器奋起还击,打死打伤了几十个日军。

19日凌晨5点半,第7旅全部撤出北大营。北大营被日军占领后,张学良在北京召开东北军高级将领会议,商讨对策。为不给日军侵占东北找到借口,为保存实力,会议最后决定:不抵抗。会后,张学良给蒋介石发电,蒋回电:同意东北军高级会议的决定。

在进攻北大营的同时,日军第29联队对沈阳也发起了进攻。令日军都没有想到的是,在进攻沈阳的过程中,除了黄显声的警察部队2000人抵抗一阵外,他们几乎未受到任何阻挡,在上午8时就占领了沈阳全城。沈阳地区的东北军奉命全部撤向锦州。

接着,关东军又准备进攻吉林。为制造出兵借口,9月20日,在吉林的日本特务机关长大迫通贞派人秘密投掷炸弹,炸毁日本侨民房屋,又诬称是在吉林的东北军所为。因而,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9月21日围攻吉林。当时,吉林省主席由熙洽暂时代理。熙洽是个亲日分子,日本人还没有进攻,他就下令东北军全部退出吉林省城。这样,关东军不费一枪一刀就占领了吉林。

日军在中国几次发动战争的借口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诬陷东北军炸毁铁路,发动“九一八事变”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关东军仅用了4个多月时间,就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随后,日本就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的残酷统治。

组织“便衣队暴乱”,企图占领天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轻而易举的占领了全东北。日军尝到甜头后,又想把天津变成第二个沈阳,因此又在天津制造出一个“便衣队暴乱”阴谋(史称“天津事变”),想借机侵入天津。

“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等人就指示在天津的日本特务招兵买马。很快,日本人就募集了2000多个中国人,这些人大多是土匪、兵痞、流氓等。他们穿着便衣,以日租界为据点,常出来骚扰。

1931年11月初,土肥原贤二由沈阳潜入天津,进行阴谋策划,准备组织便衣队暴乱。11月8日晚,在日军炮火的掩护下,便衣队由海光寺(日军驻天津军营)、日租界等地冲出,分数路袭击中国的警察机构、天津市政府及河北省政府。同时,日租界军警宪兵也全体出动,在租界边沿掩护便衣队进攻,一时间,枪声大作,喊杀声四起。

原来,天津市保安队总队长王一民、天津市长张学铭等人早已得到便衣队要暴乱的消息(事前王一民已在便衣队里安插了内线)。暴乱前,王一民已作了充分部署,严阵以待。暴乱开始后,从日租界冲出的便衣队多人被击毙,有的被俘获。其他各路进攻的便衣队也均被保安队击退。保安队共击毙暴乱分子60余人,捕获300多人,斩首和枪决40多人。剩余的便衣队残部逃回了日租界。

战斗过后,天津市保安队受到天津市民的热烈称赞,各行各业纷纷组织对保安队进行慰问,河北省主席王树常也拿出大洋3000元对作战有功人员进行奖励。

便衣队第一次暴乱被击败后,土肥原贤二等人于11月26日再次组织暴乱。这次暴乱,便衣队事先潜出日租界,进入天津市区。暴乱开始后,日军用大炮轰击省市政府以及警察局、电话局,以掩护便衣队进犯。结果,便衣队又一次被打垮。

日军在中国几次发动战争的借口

1932年1月18日,日本诬陷中国工人打伤两名日僧,发动“一二八事变”

日本人见占领天津的企图破灭,反而说日侨受到了危害,又以保护日侨为借口,提出东北军保安队必须退出天津、天津民众不能有反日行为等无理要求,同时又向天津增兵,以武力进行恫吓。国民政府竟接受了日方的无理要求,于11月29日命令保安队撤退到今天的河北区一带。

尽管中方作了一些让步,但日本人占领天津的愿望还是没能实现。直到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即1937年7月29日,日本人才攻下天津,此后便开始了对天津长达8年的统治。

诬陷中国工人打伤两名日僧,发动“一·二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军又想侵占上海。为找到进兵理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与日本驻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女间谍川岛芳子等人策划,于1932年1月18日,唆使日本僧人天崎启升等5人向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混战中,田中隆吉指挥流氓汉奸乘机将两名日僧打成重伤,其中一人当夜不治死亡。随后,日方以此为借口,指使日侨青年同志会一伙暴徒于19日深夜焚烧三友实业社,并砍死砍伤3名中国警员。20日,日方又煽动千余日侨集会游行,强烈要求日本总领事和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

1月21日,日本总领事村井苍松与上海市长吴铁城交涉,并提出应向日方道歉、惩凶、赔偿、解散抗日团体4项无理要求。22日,日本驻上海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恫吓性声明,并声称马上向上海增兵,以保护侨民。27日,村井向上海市当局发出最后通牒,限28日18时以前给予满意答复,否则采取必要行动。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怕事情闹大,急电上海守军忍辱求全,令吴铁城于限期内全部接受日方提出的无理要求。吴铁城接令后照办,日方接到吴铁城答复后,表示“满意”,但又以保护侨民为由,要中国军队必须撤出闸北,后撤30千米。

当时,驻守在上海的中国军队是蔡廷锴的第19路军。蔡廷锴接到日方的无理要求后,坚决不允。1月28日夜,日本突然向闸北一带进攻,第19路军立即奋起抵抗,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爆发。此后,第十九路军官兵与日军展开了33天的血战,共毙伤日军1万余人,使日军遭到重创,最终使日军一举占领上海的美梦破产。后经过英、美等国“调停”,中日双方于3月3日宣布停战。

日军第2次进犯上海时是1937年8月13日,史称“八一三事变”。他们这次进攻上海前,通过挑衅也找到了一个借口。8月9日,驻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斋藤要藏,驾军用汽车强行冲击虹桥中国军用飞机场,被飞机场卫兵当场击毙。事发后,中国上海当局当即与日方交涉,要求以外交方式解决。但日方无理要求中国军队必须撤离上海,否则就采取军事行动。

日军在中国几次发动战争的借口

1937年7月7日,日本谎称一名士兵丢失,向卢沟桥发起进攻

中方不予理睬。8月13日,日军便对上海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并发表声明:“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上海守军奋起抵抗,“八一三”淞沪大战正式爆发。这次大战,从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结束,历时3个月。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彻底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

谎称1名士兵丢失,向卢沟桥发起进攻

卢沟桥事变前,驻守在卢沟桥、宛平城的中国军队是第29军(军长宋哲元)的37师(师长冯治安)110旅(旅长何基沣)219团(团长吉星文)3营(营长金振中)。1937年7月6日,驻守在丰台附近的日军要求通过卢沟桥东端的宛平城到长辛店演习,我卢沟桥守军不许通过,双方相持十几小时,至晚才退去。

7月7日上午,日军又到卢沟桥北侧龙王庙一带演习挑衅,气势汹汹。直至夜10时许,日军突然谎称,白天在演习时,仿佛听见宛平城东门的军队发出枪声,使演习部队一时纷乱,结果丢失一名日本士兵,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失兵。金振中营长当即拒绝。随后何基沣旅长用电话请示冯治安,冯治安指示:“为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寸土都不许退,可采用武力自卫及断然处置。国家存亡,在此一举。假若冲突,卢沟桥即是你们的坟墓!”

日军的无理要求被我驻军拒绝后,他们就立即调来驻丰台的日军包围宛平城,并先用大炮轰城。然后以步兵向我方阵地发起攻击,金振中指挥全营官兵奋起抵抗,将日军多次击退。战斗进行到8日凌晨,双方停火。5时,双方代表在宛平城里谈判。谈判中,日方代表虽承认失踪士兵已归队,但仍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出宛平,以便日军进城“调查失踪原因”。还要求中方赔偿他们的损失,同时惩办守城营长金振中。否则,就把宛平化为灰烬。对于日方的蛮横无理要求,我方代表当即拒绝。

谈判正在进行时,忽有一颗炮弹落到谈判桌附近,会场顿时大乱。日方代表爱泽要求金振中先把他们送出城,然后在城东北角插上旗,表示接受日方要求,这样才可停止进攻。我方代表怒不可遏,几个卫兵当场将爱泽枪决,另外几个日本代表吓得面如土色,乞求饶命。金振中命令将他们几个捆绑起来留作人质,带到阵地前让日寇看看。

谈判不成,日军便猛攻宛平城,但攻城不下。8日上午,转而又攻铁桥。此后几天,双方在卢沟桥进行多次激战,反复争夺,敌人虽死伤累累,但在我军撤出北平前,始终未能攻下卢沟桥和宛平。

10日上午,中日双方在北平再次举行谈判,我方代表有冯治安、秦德纯、何基沣、宛平代理县长洪大中等人。日方有樱井、中岛、斋藤等人。冯治安指责日军夜袭宛平,应迅速撤军,否则,一切后果由日方负责。斋藤说是为了寻找日军尸体。冯反问,找死尸哪能用那么多的队伍?斋藤说为了防我袭击。秦德纯说,这事好办,我们替你寻找死尸。樱井竟要求撤换我方有关军政官员,还要向日军赔礼道歉。何基沣大怒,掏出手枪向桌上猛拍,指斥道:“卢沟桥事件完全是日本有预谋、有步骤的侵略行动,每次都是日方先开火,日方应向我们赔礼道歉,撤退军队,并保证以后永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否则,只有全部消灭你们。”洪大中说:“你们一方面和谈,一方面又把大量关东军调来平、津、丰台,目的何在?”日方人员见吓不倒对方,最后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随后,双方均往卢沟桥一带调兵,战事扩大。最终导致抗战全面爆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