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依靠黑死病推翻蒙元,又因肺鼠疫而遭到滅亡

大明王朝:依靠黑死病推翻蒙元,又因肺鼠疫而遭到滅亡

自有歷史記載以來,鼠疫都是人類所遭遇過的最嚴重疾病之一。無數先民因渺小而致命的病毒喪失,也有許多帝國因此遭到無可挽回的重創。甚至於整個社會和文明樣式,也會因大規模的鼠疫爆發而產生改變。

在遠東,鼠疫也是大明王朝得以建立的關鍵。席捲全球的黑死病風潮,激起了大規模民變,也為朱家王朝的問鼎江山而掃清了障礙。等到新的帝國進入暮年,潛伏多年的死神又捲土重來,收割當初賜予的正統大位。

席捲全球的黑死病

大明王朝:依靠黑死病推翻蒙元,又因肺鼠疫而遭到滅亡

著名的黑死病 就是鼠疫爆發的結果



鼠疫自古就是經常性爆發的大規模疫病。其病原體往往寄生於草原牧區的齧齒動物體內,並依靠跳蚤等寄生蟲進行傳播。其中,具備空氣傳播能力的肺鼠疫又特別具有殺傷力,幾乎不被時間和空間因素所阻隔。14世紀的全球黑死病狂潮,就是其大規模爆發所產生的傑作。

在很長的時間內,人們都將黑死病的爆發侷限於歐洲地區。然而,根據1338年的吉爾吉斯墓葬碑文顯示,這種突然變異的病毒其實源自中亞腹地。等到圍攻卡法城的金帳汗國軍隊爆發疫情,黑死病其實已肆虐亞洲內陸和北印度,並以各種方式向世界其他地方擴散。哪怕患病的齧齒動物病死,帶有病毒的跳蚤也會繼續尋找其他宿主。接著患病的人群,又會直接開啟可怕的人際傳播。以至於在許多能輕易凍死跳蚤的低溫環境下,黑死病毒的傳播絲毫沒有遞減。只要有病毒出現,任何土撥鼠、旱獺、蝙蝠和鳥類都能進行攜帶散佈。相比之下,被蒙古人用拋石機丟入卡法城的患者屍體,不過是擴散網絡中的小小一環。

大明王朝:依靠黑死病推翻蒙元,又因肺鼠疫而遭到滅亡

牧區的土撥鼠 就是黑死病的最初病原攜帶者

很快,黑死病就隨著意大利商船、草原商隊和大規模軍隊調動流傳,至少造成60%的歐洲人口滅絕。無論是氣候炎熱的西西里島,還是天寒地凍的冰海卑爾根群島,都無法逃過死神的眷顧。聚集最多人口的城市受災嚴重,富庶的村舍也很難獨善其身。唯有少量的人口低密度區域和封閉環境,在這次大潮中得以保全。在同時代的埃及,估計也有40%的人口死在尼羅河兩岸。那些居住在敘利亞大城安條克的居民,更是集體倒斃在奔往安納托利亞山區的途中。英國國王因很早出逃才免於罹難,莫斯科大公就由於困守城市而迅速歸西。救治患者的醫生對此束手無策,照顧病人的修道院與清真寺也可能在晚些時候空無一人。

當然,遠方的蒙古帝國也無法避免病毒侵襲。黑死病毒在西方的那些傳播手段,換在東方同樣適用。部分感染者在絲綢之路上移動,從草原與河西走廊兩個大方向前進。然而又可以通過汗八里王城聯通南北漕運,順著運河向南方各地擴散。曾經不可一世的蒙元王朝,就因為這些肉眼難以察覺的殺手而趨於崩潰。即便是朱元璋這樣的幸運兒,也因失去雙親而度過了極度悽慘的童年。

大明王朝:依靠黑死病推翻蒙元,又因肺鼠疫而遭到滅亡

黑死病同對亞洲各地造成巨大殺傷



大汗的江山瓦解

大明王朝:依靠黑死病推翻蒙元,又因肺鼠疫而遭到滅亡

釣魚城前線的蒙哥汗 就死於軍中爆發的黑死病疫情



其實,蒙元對於黑死病這類的肺鼠疫並不會感到陌生。他們的北方草原發源地附近,就有不少容易爆發鼠疫的重災區。在南下消滅金國和南宋的戰爭中,長期駐紮的蒙古軍內部也爆發過數次類似疫情。其中最有名的受害者,就是被許多人誤會為死於宋軍砲彈攻擊的蒙哥汗。由於不想放棄對釣魚城的圍困,他在疫情爆發後就主張所有人靠多喝酒來強生。結果是自己在感染病毒的10天內暴斃。

此前的中原地區,許多有關鼠疫的記錄往往模糊不清,會和許多其他惡性傳染病爆發混雜起來。相對孤立的村舍和居民點,也因官府限制自由遷徙和貿易而損失不大。唯有出現戰亂、逃荒等大規模人口流動,才會使地區性的疾病迅速擴散。很不巧的是,蒙元帝國的許多時代特色,就非常有助於黑死病的迅速傳播。這既是因為絲綢之路這樣的國際交流管道通暢,也是本國跨地區物流的相對發達。當然,也有其他天災人禍促成的大規模公共工程建設。

大明王朝:依靠黑死病推翻蒙元,又因肺鼠疫而遭到滅亡

元朝的貿易物流發展 加速了病毒傳播

在當時的河南,大洪水和乾旱交替發生,並引發過諸如大風、蝗蟲等其他形式的自然災害。這就非常考驗缺乏大規模吏制帝國管理經驗的元朝當局。根據因俗而治的原則,帝國的正式官僚數量有限,卻需要對所有地區保留舊制。表面上,這樣的做法容易減輕民眾負擔。但由前朝戰亂留下的諸多隱患,也就無法在爆發前受到太多關注。等到金人掘開的口子頻繁潰堤,就讓大量農民被迫流離失所,運河的漕運也受到嚴重威脅。於是,元順帝的朝廷便組織人力修繕水利工程,進而使某個環境惡化區域內也聚集起龐大人口。在黑死病毒傳入後,這裡就成為鼠疫集中爆發的場所。河南本身的南北中心位置,也讓難民有機會將死神帶往各個區域。

於是,看似龐然大物的帝國便立刻處於半休克狀態。大量病患的死亡,不僅造成民間恐慌,也使一切生產活動陷於停頓。來不及完工的黃河防洪設施又拖累運河,使得江南的糧食難以順利運到北方。扎堆聚集在汗八里王城中的大量長住人口,就在稍後遭遇到病患和飢餓的雙重摧殘。

大明王朝:依靠黑死病推翻蒙元,又因肺鼠疫而遭到滅亡

大量忙於黃河治理的民夫 成為病毒的犧牲品

更要命的是,許多地區的原有維持系統崩潰,讓四起的流民開始組織反對派武裝。無論是朱元璋的紅巾軍勢力、張士誠的南方地主武裝,又或是沿海的方國珍走私船隊,都不再對失去管控能力的大汗保有敬畏。少量的蒙古或色目官僚,只能帶著有限的兵力困守孤城,看著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至於帝國原有的機動部隊,已經因鼠疫肆虐和社會經濟崩潰而消失。在地方派能組織起末代勤王軍前,紅巾軍的掃蕩隊伍就已順著運河沿線衝向北方。

至此,蒙元成為被鼠疫擊垮的首個世界性帝國。哪怕紅巾軍在飢不擇食的情況下誤入伍高麗陷阱,也不能改變王朝即將傾覆的厄運。當王保保等人在北方農牧交界地帶組織部隊,山西境內的鼠疫病情還在持續發作。維繫大汗與朝臣的口糧,還要求南方的張士誠從江淮等地運來。如果後者稍有怠慢,就只能靠方國珍從海上輸入的少許口糧度日。至於先前被疫情掃過的重慶、荊湖、應天等地,都已成為各路紅巾軍大王的天下。其中又以朱元璋勢力資源最為豐厚,自然也就在大浪淘沙中脫穎而出。

大明王朝:依靠黑死病推翻蒙元,又因肺鼠疫而遭到滅亡

讓人讚歎的元大都 也沒有逃過黑死病肆虐的餘波



死神再臨人間

大明王朝:依靠黑死病推翻蒙元,又因肺鼠疫而遭到滅亡

明朝的迅速崛起 就是黑死病的後遺症產物



1368年,依靠鼠疫協助崛起的明朝,正式取代了被黑死病重創的蒙元。儘管朱元璋選擇了很多前朝舊制,也任用了很多蒙古-色目人員,但整體政策卻完全和蒙古相反。同時,由於人口的大量消亡和剩餘土地增加,黑死病狂潮退去後的東亞也進入了相對平和階段。

新的帝國在限制人口流動方面下足功夫,使得日常的人員遷徙變得非常困難。有限的官營貿易壟斷,也讓私人商賈難以形成規模。因此,即便明朝前期也存在不少小規模鼠疫爆發,終究沒有形成後來那樣的大範圍傳播。經歷前一次浩劫的倖存者,也多少帶有免疫基因,也讓此類肺鼠疫的記錄顯得簡短而低調。但這樣的暫時平靜,終究在16世紀中期開始出現裂痕。

大明王朝:依靠黑死病推翻蒙元,又因肺鼠疫而遭到滅亡

晉北是明朝肺鼠疫的首個爆發區



由於早年的北伐摧毀和立國後對的邊境貿易管制,晉北地區成為了陸上走私嚴重的地方。除了有地方駐軍曾因待遇惡劣而譁變,周遭居民也有成熟的走私販運網絡。他們的目的地,大都就是漠南草原的邊陲,也就是曾被開發而又遭到拋棄的豐州。在明朝加強人生控制後,不少走私犯和逃亡者就選擇原地留下,開發出日後的呼和浩特城。但因為長時間沒有人類定居,那裡已經重新成為土撥鼠等草原齧噬類動物的家園。它們在新的開墾活動中,大量與拓荒者接觸,從而埋下了新一輪肺鼠疫肆虐的定時炸彈。

至多在隆慶皇帝的執政後期,山西北部開始有少量的肺鼠疫病例出現。到了漫長的萬曆時代前期,晉北已經成為新的黑死病策源地。因為流亡者的板升城建設,已經將周遭的土撥鼠棲息地消滅乾淨。所以,原先的起始點已不再是接觸性感染誘發地,更為致命的人際傳播正等待大顯身手的機會。走私犯的兩頭奔波、明朝官府的流亡者召回行動和重啟貿易的隆慶開關,都讓大量的病原體通過各種方式傳入長城以南。感染者也從普通農民到邊鎮軍戶是應有盡有。

大明王朝:依靠黑死病推翻蒙元,又因肺鼠疫而遭到滅亡

明朝流亡者的板升城 就是鼠疫病原體的起始點

16世紀90年代,萬曆三大徵的開啟,給鼠疫傳播創造了極佳條件。駐紮在晉北沿線的邊軍部隊,需要向西進入寧夏作戰。鼠疫病毒不僅被擴散開來,也連帶傳染給趕往增援的其他邊鎮士兵,以及那些負責後勤保障的私人商隊。尤其是那些遠道而來的客軍部隊,在戰鬥結束後都會返回原駐地佈防,並因此將疫情從山西帶到了甘肅、河北與遼東。加之這個時代的氣候偏向乾燥少雨,又給寄託於灰塵的空氣傳播以很好的發揮空間。

於是,從重兵防禦的山海關到養育高迎祥和李自成等人的米脂縣,都在不同年份裡因鼠疫而傷亡慘重。波及的範圍也包括京師及其周邊州縣。日漸凋敝的農業生產,擋不住朝廷開支造成的各類催餉,進而醞釀起一發不可收拾的農民起義風潮。明朝官府為了同日本和滿洲等外患交戰,又必須跨地區抽調部隊來回增援,讓各個相對封閉的感染區都獲得“交流機會”。

大明王朝:依靠黑死病推翻蒙元,又因肺鼠疫而遭到滅亡

萬曆三大徵的部隊調動 讓鼠疫迅速擴散

1627年後,李自成等人率領的西北義軍開始肆虐北方。大量農民因氣候、疾病和貧窮而聚集起來,形成有利於病毒傳播的流動大軍。很多邊軍逃兵的加入,也給鼠疫的發作添磚加瓦。每當義軍衝到新的地方,就會造成圍攻者與防禦方的兩股人群聚集。黑死病也就利用水源、排洩物、空氣和屍體等媒介擴散,造成持續性而破壞力巨大的疫情爆發。不僅摧毀了地區農業基礎,也讓與之相鄰的其他區域也非常容易遭災。更多類似早年朱元璋那樣的孤寡人士,被迫加入到闖王的隊伍,直接開啟新一輪的死神浪潮。

面對曾經毀滅蒙元的病毒,明朝官方一樣束手無策。受到頂層人士的眼界侷限,歷史記錄往往偏向書寫軍事災難、朝廷人事變動和亂民暴動。至於大量留存於地方誌和私人記錄的疫情肆虐,就很難獲得應有的比重。結果讓很多後人也因此忽略了這層因素。而且相比民間自救能力更強的元朝,明末社會的散沙化傾向嚴重。曾經收留過太祖朱元璋的寺廟,在這輪死神再臨中就顯得更加底單力薄。困守北京崇禎皇帝,甚至不能像元順帝期待張士誠和方國珍那樣,寄希望於南方的史可法與鄭芝龍。明朝的統治崩潰,也就以更加戲劇化的方式,留存在許多人的歷史記憶之中。

大明王朝:依靠黑死病推翻蒙元,又因肺鼠疫而遭到滅亡

明朝的興亡 都有鼠疫病毒在發揮作用

隨著明亡清興和大量人口的死亡,鼠疫的集中肆虐也再次沉寂下去。這種可怕的病毒卻始終在各個陰暗的角落內潛伏。世界各地的偶然爆發,也會順著全球化時代的交通便利,以更快的速度傳播。

直到近現代醫學興起和抗生素的發明運用,才使得患者的死亡率得到初步控制。

更加科學的衛生理念流行,也幫助人類在對抗疫情時會有更多基礎性保障。然而,直到本文完成為止,黑死病這類的肺鼠疫病毒,依然是讓人毛骨悚然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