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的奇葩規定,一些個常見的稱呼千萬不能叫,誰叫誰死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農民起義,發生在清朝後期。為了反對當時腐敗的清朝統治和外國侵略,這場運動一度使清朝統治者頭疼不已,甚至,讓清朝的統治瀕臨崩潰。其運動的統治者洪秀全在南京建立了政權,與當時的清政府劃江對峙,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極其重要的一頁。

世事難料,人心難測,這樣一場聲勢浩大的運動,也由於腐敗的統治而消亡,最終,在清朝的鎮壓下,徹底失敗了。

太平天國的奇葩規定,一些個常見的稱呼千萬不能叫,誰叫誰死

1852年的時候,太平軍被清軍擊敗並殺死了兩千多人,這也是清軍與太平軍戰爭以來清軍獲得的最大戰果。可僅僅一天過後,得意忘形的烏蘭泰就在大雨之中遭受了太平軍的埋伏,幸虧其剿匪總司令賽尚阿潰敗之後,抓住了一個自稱“洪秀全義弟”的洪大全,便不遠萬里用“高規格”的待遇將其押送進京。

這樣高級的規格,在後面抓住的太平天國各王之中,可是沒有的待遇。說到這個被俘的“天德王洪大全”,有不少人質疑其為“匪首”,於南京城中任職天王數十載,究其原因竟是因為在一處供詞中提到:洪大全稱洪秀全作“大哥”一事,此二人一同被喚作“萬歲”。

但是,不久之後,眾多的權威之聲呼之欲出,稱此說法並不存在。

“洪大全”果然不是太平天國的重要人物,而是投奔太平軍的湖南興寧天地會小堂口——招軍堂首領焦亮。他早年以屢試未人學,憤而為僧,隱居讀兵書。不久還俗,再試亦未中,後交結各方人士,參加天地會,創立招軍堂。對此,他還曾自創一幅勵志對聯:

左:雖無半畝良田

右:也是一夥人家

那麼,究竟為什麼會有如此說法呢?一切皆由“大哥”一詞來斷。

太平天國的奇葩規定,一些個常見的稱呼千萬不能叫,誰叫誰死

對於這件事,我們不得不從太平天國的基本國策說起。

都知道,洪秀全領導的農民起義是為了鞏固自身的政權,讓眾多的起義軍擁護自己的領導,便編造了一套諸如“受命於天”的說辭,好讓自己師出有因。早在金田起義之前,洪秀全就為了將自己神化,悄然修改了基督教條。

原本,基督教強調耶穌是上帝唯一的獨子,上帝被所有人稱作“天父”,但是,上帝和每個人的關係只不過是精神層面上的父子,而非血緣,只是一種精神稱謂罷了。洪秀全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向世人宣稱:自己是聖母和上帝所出之子,也就是基督耶穌的親弟弟。

除此之外,洪秀全還把太平天國運動的一眾領袖,像:楊秀清、石達開、馮雲山、韋昌輝等人,都說成是上帝的女婿或者是兒子。如此說來,洪天貴福自然而然就算得上是耶穌的“天孫”了,就這樣,所有的起義軍領袖莫名的全成了一支勢力龐大的神聖家族。

而洪秀全便憑藉著“天命”,在起義軍中發揮著指揮大家戰鬥的作用。

太平天國的奇葩規定,一些個常見的稱呼千萬不能叫,誰叫誰死

正是憑藉這樣的一段“奇聞”,久而久之在太平天國之中,就存在了這樣一條“鐵律”:但凡有人敢稱大哥者,必將過雲中雪(“雲中雪”在起義軍中乃作“刀”之暗語,“過雲中雪”則為“砍頭”之意)。因為,在起義軍之中,所有人都認定了只有耶穌才能被喚作“大哥”,所以,此等專有名詞旁人是不得擅用的。

倘若,前文提到的洪大全敢稱洪秀全作大哥,那麼,他必將被狠狠修理一番,更有甚者會遭“過雲中雪”之刑,所以,前面的說法是全然不復存在的。前面說到的,在太平天國之中基本政策是“一個大哥論”。既然有這樣一則國策在上,那麼,作為“頭號領導者”的洪秀全必然以身作則作為楷模讓眾人效仿。

除此之外,在“天王”家中還有這樣一段軼事:

因為,在洪秀全的家中,天王排行老四,上面有“一姐兩哥”,自從太平天國宣傳了上帝教之後,洪秀全再也不能喚洪仁發為“大哥”,而只能改口稱“長兄”了,這樣的一件事傳出來,整個起義軍上上下下誰還敢這樣用“大哥”做稱呼?莫不成不怕被砍頭嗎?

太平天國的奇葩規定,一些個常見的稱呼千萬不能叫,誰叫誰死

在這樣一個極其嚴苛的環境之下,有著這樣的規定,面對如此這般酷刑懲罰,在起義軍的政治領土之下,“大哥”這個詞彙便銷聲匿跡,再也沒人使用了。哪怕上至頭號首領洪秀全,下至無人問津的平民百姓,都不能喚自己的親長兄為大哥。

當然,說到這裡,很多人就有了疑問,既然,在太平天國之中,有明文規定說不能有“大哥”稱呼,但是,像“二哥”、“三哥”… …這些帶有“哥”字綴的稱呼似乎不在禁令之中。可是,在太平天國的中後期,至於帶有“哥”字的稱呼,幾乎是沒有的。只有在洪秀全頒佈的詔令之中,全國上下才能見得“爺哥朕幼”諸如此類的話語。

在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之中,所蘊含的內容則是包羅眾多,其中,“爺”就是我們說的上帝,“哥”則是上帝之子耶穌,而“朕幼”指的則是洪秀全兩父子。洪秀全以此作為詔令的開頭,無非是為了鞏固自身的政權,讓全天下的起義軍都能尊崇其指令,併為之赴湯蹈火,同時,讓天下人都認為:他的做法完全是順天而為。

太平天國的奇葩規定,一些個常見的稱呼千萬不能叫,誰叫誰死

這樣一來,就多了很多擁護和支持自己的民眾,也能更好的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如此看來,在封建迷信的古代,要想馴服眾人,尤其是征服沒有多少文化的平民百姓,讓他們為自己效力成為反抗當朝的農民起義軍,藉由“天命”這一說法,實在不失為一劑“靈丹妙藥”啊。

【《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二》、《太平天國通史》、《太平天國軍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