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4億元GMV背後 阿里如何頂住雙11的流量洪峰

來源:21Tech(News-21)

2684億元GMV背後 阿里如何頂住雙11的流量洪峰

“今年雙11,我們把‘最要命’的系統全都放在雲上。”11月11日晚,阿里巴巴集團CTO、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

據介紹,在過去一年間,阿里巴巴將部署在線下數據中心的上萬個應用、數以十萬計的服務器、數百萬容器向公共雲平臺遷移——儘管消費者和商家對這個“飛機換引擎”的過程毫無感知——實現核心系統100%上雲。今年的訂單創建峰值更是高達54.4萬筆/秒,是2009年第一次雙11的1360倍。

但最終的結果證明,阿里雲又一次扛住了全球最大規模的流量洪峰。2019年的雙11,天貓平臺最終成交額2684億元,再次打破記錄。在面對雙11巨大的流量洪峰時,阿里巴巴已顯得越來越得心應手。

— 1 —

十年磨一劍

“今年雙11已經有超過10億筆物流單,這其中的每一筆訂單、每一次交易、每一筆支付、每一個包裹都不能出錯,這是非常大的技術挑戰。”張建鋒說。

而這背後的技術基礎設施,更是一項十年磨一劍的世界級超級工程——2009年開始自研雲操作系統飛天,2011年首次應用自研數據庫OceanBase,2014年實現異地多活,2015年實現混合雲彈性架構,2018年首次應用神龍服務器,2019年實現核心系統100%上公共雲。

據悉,阿里巴巴是全球首家將核心系統100%運行在公共雲上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同為雲計算巨頭的亞馬遜、微軟、Google,都尚未邁出這一步。

據介紹,飛天雲操作系統、自研服務器、雲數據庫、數據中臺、業務中臺、AI技術等是核心系統100%上雲背後的基石,沒有10年來的技術投入就沒有今天上雲的可能。

今年天貓雙11全面採用的神龍服務器,解決了困擾雲計算行業的虛擬化性能損耗問題,創造雲上新物種,引領全球行業變革。

2010年阿里巴巴開始研發OceanBase數據庫,期間率先去掉對“IOE”的依賴。2019年創造新的TPC-C數據庫基準性能測試世界紀錄,成為首個登頂全球權威測試榜單的中國公司,與雲數據庫PolarDB一起成為數據庫行業的雙峰。

張建鋒透露,阿里巴巴自研的含光芯片將在明年的天貓雙11大規模應用。今年,AI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這個全球最大規模的商業協同中,熟練運用11種語言的客服小蜜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擔了大部分客服諮詢,AI指揮的倉儲機器人讓發貨能力提升60%。

伴隨十一年天貓雙11的成長,阿里雲已經構建了雲計算、數據智能、智聯網、移動協同辦公、區塊鏈等關鍵核心技術,構建起未來10年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基礎設施。

那麼,具體到不同的業務領域,這些技術是如何應用的呢?

2684億元GMV背後 阿里如何頂住雙11的流量洪峰

— 2 —

技術融入物流“血管”

先說幾個數據。

過去11年的雙11,菜鳥網絡的包裹量從1.52億到今年的12.98億,大概提升了8倍,但雙11包裹簽收破億時間點卻從原來的9天變成了現在的2.4天。

要做到這一點,菜鳥把科技塞到了每一根毛細血管。

在整個物流的起點——倉庫裡,IoT技術、自動化技術和智能算法共同促成了倉儲數字化。

在IoT方面,由於雙11的流量具有波動性,雙11當天的的交易量會是平時的10倍甚至更多,交易量的暴增意味著物流量的暴增,這時候菜鳥就需要大量的臨時員工,他們要上手一項新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時間。

在之前,臨時員工要上手新的工作需要接受大量的培訓,現在,菜鳥將這些教程放進了小小的設備中,臨時工能夠在幾分鐘內就學會如何操作,在一天之內就達到了99%熟練的程度。

菜鳥北京技術中心資深技術專家陳罡透露,今年11月12日,“臨時工”張勇,即阿里巴巴董事長兼CEO在使用了5分鐘的Lemo後,10分鐘內便完成了部分訂單的的工作流程。

再就是全自動化設備。收件地址對於每一個用戶來說就只是一個收件地址,對於菜鳥來說,卻要劃分到具體的業務區域、發貨網點、運輸幹線、運輸車輛,甚至是具體的傳送帶隔口,形成這樣的線性體系才能夠保證整個流程的順利運轉。

“現在我們全國的自動化流水線已經超過了5000公里,自動化設備比去年來講增加了50%以上。”陳罡如此說道。

此外,據陳罡介紹,今年菜鳥在倉儲和配送的智能產能匹配上實現了100%的產能提升,儘可能地使得快遞不積壓。

2684億元GMV背後 阿里如何頂住雙11的流量洪峰

— 3 —

更智能的客服小二

消費者在雙11期間“買買買”的同時,客服也在不停地“回回回”。在減輕電話客服的工作量上,AI語音客服可以說是幫了大忙。

據達摩院機器智能資深技術專家雷鳴透露,AI語音客服支持雙1198%以上的電話客服服務,全天觸達客戶近千萬人次,在峰值時刻甚至同時接聽近將近一萬通電話。

雙11期間,語音調用量達6億次,服務了40餘個BU、60餘個業務方,這相當於8.5萬名人工客服小二的工作量。

以阿里的店小蜜為例,目前使用店小蜜的商家達到了幾十萬家,雙11當天店小蜜和消費者的對話量達三億次。

AI客服不僅僅應用在商品的銷售過程,還用到了配送過程上。

今年雙11期間,菜鳥智能AI幫申通快遞定製了一位叫“艾夏”的語音客服,使得申通首次實現了從電話下單到配送再到最後的客戶滿意度回訪的全場景的語音AI覆蓋。

這兩個場景中,AI客服能夠解決70%的常規問題,剩下的30%交由人工客服,實現了人機協同的模式。

實際上,這已經是語音實驗室第三年參與雙11大促,三年來,AI語音實驗室在場景、技術、全自動模型定製自學習平臺和服務能力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提升。

這背後,是阿里巴巴AI強大的技術支撐。

首先是自然語言處理方面,AliNLP平臺賦能淘寶、天貓、盒馬、國際化等數十個BU的700多個核心業務,在雙11期間重點支持23個業務方,包括阿里媽媽、阿里雲、小蜜、菜鳥、新零售、天貓精靈等,在雙11當天,在線調用量超過11億。

其次是客服AI,阿里小蜜承接了淘寶天貓平臺97%的在線服務需求。阿里小蜜的能力並不是單方向的,而是綜合了語音、語言、視覺、翻譯等能力,小蜜與用戶的交互,已經朝著文本、圖像、語音等多模態的方向發展。

最後是視覺方面,今年雙11,視覺AI對拍立淘做了技術升級,實現了從一圖一物到一圖多物的升級,如之前只識別一個元素,到今天全身穿搭一次性識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項技術在計算機視覺領域頂級會議ICCV 2019上贏得了冠軍。

— 4 —

飛天系統優化效率

11月11日只有24個小時,大促或許只是這一天的事,但對於阿里巴巴和商家來說,這可能是數月甚至一年的事。

阿里雲智能計算平臺事業部研究員關濤告訴包括21tech記者在內的媒體:“很多商家很有可能在今天就開始考慮明年雙11要做哪些事情了。”

不同的消費者希望看到的商品風格、品類和價格並不一樣,商家則希望知道什麼東西流行、該備多少貨。

2010年以前,每一位用戶看到的淘寶推薦頁面都是一樣的,到了2013至2015年,用戶的推薦界面實現了“千人千面”,而到2019年,同一件商品的推薦呈現出圖片、音視頻不同的形式。

飛天AI平臺要做的就是將自動甄選出最適合推薦給某一具體用戶的圖片和音視頻。

阿里巴巴在雙11當天處理的數據量從2015年的100億PB到今年的970億PB,依靠的就是飛天大數據平臺提供的強大的數據算力。

阿里巴巴的流計算系統通過實時計算的模式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實時數據,包括賣貨速度、庫存、在行業中銷售排名,告訴商家該賣什麼、怎麼賣,以及是否要發放優惠券。

阿里雲智能計算平臺事業部研究員關濤表示,流計算系統得到了商家的認可,“去年雙11的時候,這樣的實時推薦給商家的智能決策90%都會被商家採用。”

雙11的挑戰,從商務上看是商品和消費者最優化匹配的問題,實際上卻是大數據和AI能力的問題。

— 5 —

神龍服務器支撐平臺運轉

“不是任何一朵雲都能撐住這個流量。中國有兩朵雲,一朵是阿里雲,一朵叫其他雲。”11月11日晚,阿里巴巴集團CTO張建鋒如此評價阿里雲。

在過去一年間,阿里巴巴將部署在線下數據中心的上萬個應用、數以十萬計的服務器、數百萬容器向公共雲平臺遷移,在消費者和商家毫無感知的情況下實現了核心系統100%上雲。

據悉,阿里巴巴是全球第一家把如此大規模的核心繫統放在公共雲上的公司。“這是史無前例的,這是世界級的挑戰。”阿里雲智能基礎產品事業部研究員張獻濤如此評價這項舉動。

張勇在不久前談及天貓雙11時表示,“相比銷售數字,我更關心技術的峰值”,馬雲也曾說,雙11是一次技術測試,它所需要的所有技術、設備,是十年以後整個中國科技、經濟發展的一種基礎設施。

這絕非虛言。

核心交易系統100%上雲後,雙11當天零點,天貓平臺訂單峰值達到了54.4萬筆/秒,神龍服務器就是這背後的功臣。

神龍服務器是阿里雲研發的新一代的適合雲計算的計算架構的服務器,它具有高彈性、高穩定和高性能的特點,能夠把整個雲計算基礎設施資源的彈性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不宕機的同時還能保持穩定的性能。

換句話說,你在雙11零點搶購時天貓和淘寶平臺沒有崩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神龍服務器的支撐。

在神龍服務器出現之前,由於芯片、服務器和軟件並不能較好地協同作用,缺乏良好的頂層設計,業界在雲計算甚至整個IT系統方面都面臨著性能損失、資源損失和資源爭搶的問題,面臨巨大的損失。

為了規避這些損失,阿里巴巴自2014年起便逐步做資源雲化,將核心交易系統逐步遷往阿里雲,實現了CPU和網絡各司其職,在各部分最擅長的領域利用最合適的技術實現最好的性能,最終實現計算成本的下降。

實際上,將資源雲化是企業在雲計算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後的共同選擇。阿里巴巴在2017年10月的雲棲大會上發佈了第一個版本的神龍服務器後,同年11月,大洋彼岸的雲計算巨頭AWS發佈了異曲同工的Nitro,與阿里巴巴不謀而合。

事實上,每當業務遇到瓶頸時,都是技術的突破帶來了新的變革。從工業革命到計算機浪潮,無不印證了這一點。雙11不只是阿里巴巴的技術突破,得益於雲計算等技術的普及,及服務框架Dubbo、UI框架Ant Design、實時計算Flink等一系列技術的開源,全社會的互聯網技術都得到了飛躍發展,不僅阿里巴巴的雙11體驗流暢,全社會的雙11都因此受益。

自研技術+全球前三的雲計算+堅定的開源道路,阿里巴巴的這三駕馬車讓技術的飛輪快速轉動起來,正在從推動雙11到推動全行業的技術發展、社會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