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魏晉南北朝混亂中涅槃的隋唐王朝,重掌中亞卻遭遇阿拉伯帝國

“中亞”作為世界文明的古老發祥地之一,迄今為止仍然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重要通道和經貿合作的樞紐區域。

“東方世界”的我們,對“中亞”的初識,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關於“西域”的記載。古代西域,狹義上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的廣大地區。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涵蓋了今中亞、西亞地區,有時甚至遠達南歐及北非。故自西漢絲綢之路開闢之後,後世歷代的官修史志和著述,都有關於西域諸國地理疆土、自然環境和風土人情的描述,流傳下來的大量歷史地理學文獻和地圖,塑造了“中亞”的地域形象。

從魏晉南北朝混亂中涅槃的隋唐王朝,重掌中亞卻遭遇阿拉伯帝國

不同時期對中亞的定義範圍示意圖

“東方世界”從先秦時期的偏於東隅,到兩漢時與西方實現初次對接,“西域”的物產品種傳入中原,內地的絲綢織品和鐵器等工藝品也源源輸往西域。但歷史的發展總是起伏跌宕,波瀾壯闊的。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以此為開端進入到了一箇中國曆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魏晉南北朝。本階段概括的話就是四大帝國紛紛倒臺,東方世界的中國進入魏晉南北朝,北方柔然崛起;西方的貴霜帝國(大月氏人所建)解體後,中亞沒有強國;帕提亞帝國(即安息)被薩珊波斯取代;羅馬帝國分裂,拜占庭佔據地中海東岸。

從魏晉南北朝混亂中涅槃的隋唐王朝,重掌中亞卻遭遇阿拉伯帝國

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示意圖

首先是魏晉南北朝的“東方世界”,自東漢滅亡開始,時間長達三百多年,直到隋朝建立統一中國南北才算正式結束。其中主要經歷了三國(220年-280年)、西晉(265年-420年)、東晉(317年-420年)和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為了方便理解一段極其分裂的時期,簡單捋捋就是東漢末年桓靈二帝年幼“無作為”導致宦官專權、各地軍閥割據,就是後來三國鼎立,北方的曹魏逼漢獻帝禪讓帝位,曹丕完成篡漢,不過天道好輪迴,僅45年後曹家江山又被下屬司馬家給篡了,然後司馬炎又撿了“勝利果實”,滅了巴蜀和孫吳,建立了晉朝(史稱西晉),可惜傳位給了“何不食肉糜”的傻兒子司馬衷(晉惠帝),釀成“八王之亂”而元氣大傷,遷居北方內地的匈奴、鮮卑、羯、羌、氐等遊牧民族乘機舉兵,引發漢人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亂華”,大量百姓與世族遷居江南(史稱衣冠南渡)。於是公元316年西晉滅亡,北方從此進入北朝的五胡十六國時期。

從魏晉南北朝混亂中涅槃的隋唐王朝,重掌中亞卻遭遇阿拉伯帝國

南北朝時期疆域圖:前秦屬於北朝,東晉滅後進入南朝

但晉朝的事兒還在繼續,跟後世的南宋異曲同工的是,公元317年晉朝宗室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所謂蒼天饒過誰,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劉宋(史稱南朝宋),南北朝對峙開始。隨後南朝經歷了宋、齊、梁、陳等四朝(420年—589年),北朝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等五朝(439年 —581年),直到589年隋滅南朝陳,中國南北再次一統。

從魏晉南北朝混亂中涅槃的隋唐王朝,重掌中亞卻遭遇阿拉伯帝國

嚈噠汗國即白匈奴南北朝時期取代貴霜帝國,控制了中亞和南亞部分地區

在對外上,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東漢和貴霜帝國(425年亡)先後滅亡,東方王朝失去對西域的控制,西域及中亞,恢復了城邦小國林立的狀態。這些小國家,南方的多是貴霜帝國解體後留下的,而北方的一些則是以前康居國的殘餘,屬於粟特人的城邦國家,統稱昭武九姓,基本分佈在中亞河中地區,如曹國、石國、米國等。粟特人作為傳奇的商業民族在阿姆河和錫爾河所流經的河中地區建立了包括撒馬爾罕、塔什干、布哈拉等繁華都市。後來被嚈噠人(西方史學家稱“白匈奴”)所控制 。嚈噠人原是蒙古草原和西域的遊牧民族,後在柔然的擠壓下向西遷徙到了中亞。後來征服了新疆到鹹海之間的區域。約420年,嚈噠人打敗薩珊波斯後,建立了 嚈噠汗國(公元430年—568年)

從魏晉南北朝混亂中涅槃的隋唐王朝,重掌中亞卻遭遇阿拉伯帝國

薩珊波斯王朝是伊斯蘭教流行前的最後一個波斯帝國

而曾經稱霸西亞的帕提亞帝國(即安息)也在公元226年被薩珊波斯王朝(224年-651年)取代,史稱波斯第三王朝,是伊斯蘭教流行前的最後一個波斯帝國。疆域面積達56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達1970萬,範圍東至印度河流域、西到敘利亞,北至高加索和中亞西南部,南至波斯灣地區。薩珊波斯王朝享國四百多年,見證了古波斯文化發展的巔峰,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羅馬文化。不過中亞作為薩珊波斯的統治邊緣,基本上與嚈噠人處於相互爭奪狀態。

從魏晉南北朝混亂中涅槃的隋唐王朝,重掌中亞卻遭遇阿拉伯帝國

羅馬帝國疆域變化圖,數字為公元年份

還有作為絲綢之路終端之一的古羅馬,此時羅馬共和國已經過屋大維之手成為羅馬帝國,當然羅馬帝國依然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實行永久分治,從此羅馬帝國分為以意大利羅馬為根基的西羅馬帝國和以君士坦丁堡為都的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疆域包括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

從魏晉南北朝混亂中涅槃的隋唐王朝,重掌中亞卻遭遇阿拉伯帝國

匈人帝國時刻威脅東西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分裂後,西哥特人首領阿拉里克在匈人帝國(上期有講北匈奴西遷)的強壓下不斷入侵西羅馬帝國,公元410年,阿拉里克和匈人聯軍攻破羅馬,使西羅馬帝國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同年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結束,西哥特人西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西哥特王國。公元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末代皇帝,西羅馬遂告滅亡 。西羅馬帝國滅亡,標誌著奴隸制度在西歐的崩潰,歐洲自此進入近一千年的黑暗中世紀。當然東羅馬帝國一直延續到1453年。

從魏晉南北朝混亂中涅槃的隋唐王朝,重掌中亞卻遭遇阿拉伯帝國

隋朝疆域圖

然後是隋王朝(公元581—619年),雖然享國只有38年,但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魏晉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也是五胡亂華後漢族重新建立的大一統朝代,足以彪炳史冊。同時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如首創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使得國力大增,出現萬國來朝的局面,其周邊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東突厥等國就深受隋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

從魏晉南北朝混亂中涅槃的隋唐王朝,重掌中亞卻遭遇阿拉伯帝國

唐初期,西突厥滅掉“白匈奴”雄霸中亞

與隋朝一統中國的同時,北方突厥崛起並進入西域和中亞,統治中亞兩百年的嚈噠人在薩珊波斯和突厥的夾擊下走向消亡,逐漸被中亞的各民族同化。至於突厥,它是蒙古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後又一個重要的遊牧民族。公元583年受隋分化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東突厥核心在蒙古高原,西突厥汗國(552年--659年)核心在西域,與薩珊波斯合擊滅掉嚈噠汗國後,佔領了哈薩克草原,薩珊波斯獲得了阿姆河以南的地區。

從魏晉南北朝混亂中涅槃的隋唐王朝,重掌中亞卻遭遇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過程示意圖

經過隋朝的鋪墊,其後繼者唐朝更上一層樓,成為繼漢朝之後有一個將勢力延伸到廣闊西域、中亞的朝代。這段時期的世界整體形勢是唐朝建立並進入西域和中亞,“西方世界”則是阿拉伯帝國崛起並滅薩珊波斯,隨後“東方世界”的扛把子唐朝和“西方世界”的“大拿”阿拉伯帝國在中亞怛羅斯爆發遭遇戰,後來處在巔峰期的盛唐因東部核心區爆發安史之亂而退出中亞,唐後期隨著吐蕃崛起,西域再次喪失控制,而西亞和中亞就此開始伊斯蘭化。

從魏晉南北朝混亂中涅槃的隋唐王朝,重掌中亞卻遭遇阿拉伯帝國

唐朝疆域全圖

具體說來就是,繼承隋朝建制的“升級版”大唐,在公元618年建立,共歷二十一帝,公元907年朱溫篡唐終結,享國289年。唐朝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國土面積達1237萬平方公里,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 唐朝攻滅東突厥、薛延陀、高昌、西突厥、高句麗、百濟等國收其地為州縣,並在白江口戰役打敗日本援軍。唐太宗更是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萬國來朝達到鼎盛,向其朝貢之國多達三百餘。

從魏晉南北朝混亂中涅槃的隋唐王朝,重掌中亞卻遭遇阿拉伯帝國

安西都護府管轄範圍(可放大查看)

唐朝地域廣闊,境內的少數民族很多,為有效管理突厥、回鶻、鐵勒、室韋、契丹、靺鞨等各民族,分別設立了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北庭六大都護府,其中攻滅東突厥設立了北庭都護府,攻滅西突厥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其中“安西四鎮”之一的碎葉城,就是如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也是詩仙李白的出身地,此外還有大量隸屬於六大都護府的都督府和羈縻州,如公元650年唐高宗在中亞昭武九姓國的康國設置“康居都督府”,故址即在撒馬爾罕。同時唐朝兼容幷蓄,對外征討時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力量行攻伐,如公元657年,唐派蘇定方滅亡西突厥汗國,原西突厥所屬突騎施、烏古斯、葛邏祿、欽察、卡拉吉、樣磨、處月等部落在唐朝管制下繼續活躍於中亞。其中突騎施在防止阿拉伯帝國在中亞擴張起了重大作用,葛邏祿則在唐末與回鶻建立威震中亞的喀拉汗王朝。

從魏晉南北朝混亂中涅槃的隋唐王朝,重掌中亞卻遭遇阿拉伯帝國

公元7—9世紀阿拉伯帝國疆域圖

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唯一能與唐朝“過招”的只有“西方世界”的霸主—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在公元632年建立,歷經626年,主要有四大哈里發時期(632年-661年)和倭馬亞王朝(即白衣大食661年-750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750年-1258年)兩個世襲王朝。起極盛疆域東起印度河及吐火羅,西抵大西洋沿岸,北達高加索山脈、裡海以及法國南部,南至阿拉伯海與撒哈拉沙漠,國土面積達134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歷史上東西方跨度最長的帝國之一,亦是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之後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從魏晉南北朝混亂中涅槃的隋唐王朝,重掌中亞卻遭遇阿拉伯帝國

怛羅斯之戰的發生地正是中亞農牧分界線塔拉斯河谷

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過招”發生在天寶十年也就是公元751年,也就是世界軍事史中擁有一席之地的“怛羅斯之戰”。怛羅斯之戰之所以知名,並不僅僅因為這是亞洲兩大帝國之間的唯一一次戰爭,更因為阿拉伯帝國屬於西亞、地中海文明圈,而在此之前或之後的古典時期,位於歐亞大陸東西兩端的兩個文明圈,都沒有再這樣直接的軍事接觸。率領大唐2-3萬安西軍的是堪稱“中亞總督”的高仙芝(高句麗人),在長途奔襲七百多里在怛羅斯(今哈薩克斯坦塔拉斯)附近與10萬阿拉伯軍激戰五天,最終因葛邏祿部眾突然反叛,與阿拉伯軍夾擊唐軍而戰敗,僅數千人返回。

從魏晉南北朝混亂中涅槃的隋唐王朝,重掌中亞卻遭遇阿拉伯帝國

怛羅斯之戰背景示意圖

怛羅斯之戰後,大唐基本暫停了在中亞河中地區以西的擴張,如在撒馬爾罕設置的康居都督府廢棄,但其勢力依然維持在巴爾喀什湖所在的中亞七河流域,在西域的影響力並未受到影響,僅僅兩年後(公元753年),新任安西節度使封常青便征服了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爾的巴爾提斯坦,中巴喀喇崑崙公路必經之地)。黑衣大食也派了使者來唐講和。唐朝在西域、中亞的勢力到了公元755年達到極盛,隨後因為安史之亂爆發,逐步退出中亞。隨後因為安西軍回防內地平叛,吐蕃趁空虛北上佔領了西域及中亞的疆域,此時出現吐蕃與阿拉伯帝國對峙的局面。

注:下期是《東西方的平行世界》的終章,是宋元明清四朝的東西方平行時代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