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伸手要錢時,家長不同的反應,會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格局

面對孩子伸手要錢時,家長不同的反應,會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格局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為人父母后,很多家長都在努力做好大人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很多父母都會碰到孩子向自己要錢的經歷。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反應,而不同的反應也會帶來不一樣的化學效果。

有的家長會比較溺愛孩子,遇到這種情況往往會有求必應;而有的家長則會先呵斥一番,最後也還是會滿足孩子;但也有的父母乾脆直接責罵拒絕……

面對孩子伸手要錢,家長不同的反應,決定孩子以後的格局

(1)對孩子的一切要求都來者不拒;

現在家裡基本都是一個孩子,家長對唯一的寶貝都是比較溺愛得,對於一切要求都是“來者不拒”。

面對孩子伸手要錢時,家長不同的反應,會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格局

甚至還一度信奉“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理念,只要是自己孩子想要的,父母必定想方設法地滿足孩子。即使自己家的經濟條件也是很一般,但父母寧願自己緊衣縮食,也要讓孩子在“人前光鮮”。

生活中這樣的父母很多,寧願自己苦點累點,也不捨得孩子吃苦,面對孩子的要求,家長寧願打腫臉充胖子,也會一直嬌慣著孩子。

但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並不會感恩父母為自己做的一切,反而覺得這是理所應當。

相反,一旦自己更多的慾望在父母那無法被滿足,心裡就會對父母產生怨恨,甚至是仇恨

(2)本著窮養孩子為目的;

曾經有位粉絲在後臺給我留言:“從小到大,自己最害怕的就是管父母要錢,因為每次一要錢,父母的表現就會讓我覺得我罪大惡極

記得上學時和同學一起約好週末出去玩兒,大家都是互相買的飲食和飲品,我向媽媽要錢,媽媽給我的反應就是各種的數落和藉口

最後那天出去玩的同學就我一個人什麼都沒帶,還是吃的同學帶的零食。從那以後,我整個人就特別的自卑,即使表面上裝得很強勢,但骨子裡早已經是自卑透了。

面對孩子伸手要錢時,家長不同的反應,會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格局

對於孩子來說,在向家長要錢時,孩子是充分信賴的。而當家長一味地拒絕孩子,一再地在孩子面前哭窮,孩子就很難有安全感。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被貧窮的思維佔據大腦,從而影響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而在孩子長大後,往往也會經常患得患失而讓自己沒有安全感。

其實,父母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一些零花錢,然後幫助孩子建立合理的消費觀和理財觀。掌握正確使用金錢的方法,關係到人一生的發展和幸福,而且這種能力越早培養越好。

1)教孩子認識金錢的真正價值;

家長平時在帶孩子買東西時,可以向孩子明示消費行為,讓孩子計算多少錢可以買多少樣東西,從而讓孩子認識到錢的真正價值。

面對孩子伸手要錢時,家長不同的反應,會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格局

這樣孩子在以後的消費力也會比較理性,比較節儉。

2)教會孩子存錢;

小孩子年齡小,做事情沒有規劃,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儲蓄,並且有計劃地使用存儲的錢。

(3)讓孩子嘗試當一回家;

家長可以把每天家庭的提倡支出算一算,然後嘗試著交給孩子打理這筆錢,讓孩子當一回家。

當家不僅要精打細算,還要計劃和節約,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消費計劃,讓孩子體驗到當家的不容易,從而以後就會理性地消費。

父母的財富觀念和理財方式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所以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對孩子來說是一門必修課,對父母同樣也是。

孩子就像一株嫩芽,需要父母的呵護,也需要雷霆和雨露。我是護芽媽媽,伴您在育兒路上,給孩子和自己更多的可能。若您有什麼煩惱,歡迎發來私信,望我能給您帶去靈感和寬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