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对话尹烨(三):今天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也许只要熬一熬,所有器官都可以打印出来

《梁品》之

梁冬对话尹烨第三期

梁冬对话尹烨(三):今天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也许只要熬一熬,所有器官都可以打印出来

收听提示:

一部分大师之所以修为,实际上就是他们在不断地训练自己脑中的一些区域,包括杏仁核、海马回等主导记忆中枢的地方。

睡眠可能是人类进行重启、自愈、治疗、协调自己的方式,也是我们与生俱来、与时俱进的一个功能。

很多降糖药物对人类生命的正向贡献,是大于负向贡献的。它有副作用,但有它比没有它强。

定期跟智者聊天,有助于我们变成一个不那么偏狭的人,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一直对世界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保持一种开放的敬畏。

01

未来,也许修行也可以外挂

前两天我(梁冬)参加了一个催眠大会,几位世界顶级的催眠老师跟大家分享怎么去重塑自我、意识调整,通过催眠进行挖掘自己、精神考古等等。

会上我跟在座的朋友试图去探讨一个问题,今天的很多催眠手段是通过人对人进行的,这是一件很难的事,需要很多年的学习、实践、考级才能做到。

但如果我们足够了解技术的话,在未来通过手机远程播放一段声音频谱,都有可能达到这种效果。

如果把它解构出来,它甚至可能是一个免费径流。既然这样,那么现在所谓的意识成长、修炼就没有那么大的意义了,因为我们可以外挂修炼了。

在20年前,我们出国都要跟团。10年前,去英文国家,我们都不太需要跟团了,因为我们的英文水平提高了。最近这三年,去日本、韩国也已经不用跟团了,因为有翻译机,不管是讯飞或者是其它的实时传译,只要有网络,基本上都能达到你说一句它翻译一句的效果。

在过去,学习一种语言需要花费很多年,才能达到很流畅的标准,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实时传译。

之前我们俩说的脑机接口,有一部分人真的在做“记忆面包”,在脑内植入一个芯片,比如说将《唐诗一万首》植入进去。如果去参加《中国诗词大会》,那么谁也赢不了你。

02

睡眠可能是人类进行重启、自愈、治疗、协调自己的一个重要功能

我非常认同梁老师之前的一个说法——睡眠是地磁对人体的充电。虽然今天从技术上没法证明,但用这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件事情,是非常有助于大家理解睡眠的。

睡眠时,我们人体的脑电波是会发生显著改变的,比如α波、β波、长波、短波。通过对这些波段的观察,可以预测人体什么时候进入浅度睡眠,什么时候进入深度睡眠,什么时候即将醒来,什么时候在做梦,这些现在都是可以通过波预测出来。

只不过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人体在做梦时波形是什么样的。但是能知道你在睡眠过程中情绪的变化,害怕或者高兴,因为这个波是不一样的,是看得出来的。

我们需要去找到一种波,或者是频谱,可以让人体迅速进入到一个可能接近于睡眠频谱的状态。一部分大师之所以修为,实际上是他们在不断地训练自己脑中的一些区域,包括杏仁核、海马回等主导记忆中枢的地方。

梁冬对话尹烨(三):今天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也许只要熬一熬,所有器官都可以打印出来

<strong>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若干个人有若干个层次,从特雷莎修女到《生命·觉者》的咏给·明就仁波切,他们就是在不断地练习自己大脑中枢的这个位置,甚至可以控制这个地方的激素分泌。

如果你相信健美能练出腹肌,也就要相信冥想一定能练出这种能力。从本质上来说,它们都是对一个器官的长期刺激和控制,实际上最后控制的是情绪。

如果一部手机没电了,打开任何一个程序都没有用。如果一个人累了,就算他再怎么运动都不行,这时候他可能需要睡觉。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睡眠可能是人类进行重启、自愈、治疗、协调自己,是我们与生俱来、与时俱进的一个功能。我们每个人都很羡慕的一件事情,就是将睡眠调整到如同婴儿般一样。

梁冬对话尹烨(三):今天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也许只要熬一熬,所有器官都可以打印出来

<strong>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03

安眠药对于我们身体有什么影响?

我们在做无痛肠镜的过程中,会打麻药,但是这种麻药的剂量非常低,因为它不需要进行任何有创手术。整个过程只有十几分钟,但很多人感觉像睡了很长时间的觉,实际上这是通过化学物质实现的深度睡眠,直接将神经给压制住了。

在历史上,很多民族,不仅是我们,大家都善于去寻找一些有毒素的植物,比如蘑菇,各种菌类,有点像我们今天用的吗啡、兴奋剂,或者是迷幻药,只是它是天然成分,没有经过提纯的。

一旦提纯并且合理控制剂量,实际上会达到一种强烈的安眠药效果。很多第一次做完无痛肠镜的人,绝大部分都是中年男人,40多岁,说实话这些人很辛苦,要么是精英,要么有很重的负担。他们做完肠镜的时候感觉很轻松,像睡了一个神驰物外的觉。

这让我(梁冬)想起了一件事情,之前我参加一个饭局,有位同学的父亲是国内某著名医院的老院长,快一百岁了,大家都很关心老爷子的健康问题。这位同学告诉我们,老爷子在四五十岁的时候睡不好,然后就开始服用安眠药。他说吃安眠药带来的副作用,要远小于睡不着觉带来的各种痛苦,老爷子现在快一百岁,每天都要吃安眠药。

安眠药对于我们身体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市面上的种种安眠药?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如何去评价风险和收益的问题。

梁冬对话尹烨(三):今天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也许只要熬一熬,所有器官都可以打印出来

<strong>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评价副作用就是评价它的毒性,离开剂量去谈毒性是耍流氓。前不久,巴菲特出来演讲,他毫无例外带了一瓶可乐,因为他自己就是可乐的股东,川普也经常喝可乐。

很多人认为,可乐应该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饮料之一。因为到今天为止,可乐问世已经133年,有不计其数的人去喝,喝的量要以数千亿罐去计算,但也没有人因为喝可乐而出现问题。

我们可以举出它一大堆问题,含糖高,但是现在他们开始做“零度”,做无糖的可乐。碳酸可能会腐蚀降低骨密度,但巴菲特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因此有一个观点认为,如果可乐中适度的咖啡因和口味,能够给这些人带来一瞬间的舒适,或者说特别炎热的时候喝一杯可乐,把整个人都唤醒了,那么这种快感和收益之间的问题和安眠药的问题可能是一样。

04

我们如何平衡风险和收益的问题?

我们人类的寿命,目前还不能单纯根据安眠药去直接证明。但有几个指标,比如说胰岛、胰腺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人工合成胰岛素是美国人先做出来的,中国在1965年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

在没有胰岛素之前,得了糖尿病基本上等于没有任何希望。在以前想要获得胰岛素,首先要养猪养牛,再把它杀了,然后将胰脏提出来,再从胰脏中提取胰岛素。当年胰岛素的价格高于今天的PD1(免疫治疗的药物),而且尿液还要回收,之后再进行提纯胰岛素,当时糖尿病是这样进行维系生命的。

胰岛素做出来以后,我们知道血糖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可以将过分的血糖通过药物降低。今天的降糖药物已经出现了N代,比如熟知的格列本脲、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我们给它最后的评价是,它对人类生命的正向贡献大于负向贡献。它有副作用,但有比没有强。

第二个例子就是立普妥,一种他汀类的药物,用于治疗高血脂。当他汀类的药物使用以后,可以使相当一部分人的血脂,控制到一个大概理想的水平。以前这是没有办法的。

虽然每一个药物的背后都有巨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这些药根本就没用,跟安慰剂差不多,但是,这部分人的寿命确实还在延长。

当人类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后,就一定会带来新的问题,这些新的问题一定会有新的办法去解决。这个过程中就是风险和收益的平衡问题。

关于睡眠问题,我认为,在狩猎和采集的年代不可能有稳定的睡眠。真正稳定的睡眠,一定是居有定所,从农耕社会开始。

从狩猎采集到农耕,这段时间不超过1万年。而上个世纪50年代,全世界的平均寿命才开始超过50岁。西方最发达的国家,在1850年以后才开始有一部分城市的平均寿命过50岁。所以我们之前讨论的50岁以上失眠,这是个新命题。人类从来没有这么安全睡过。

但是它也有副产品,我们也从来没有这么闲过,体力劳动很少,吃的又很多。我们肚子里的细菌也许没睡觉,只是大脑在睡觉。这可能只有整个人体10%的细胞当中的一小部分,约900万个神经元要睡觉,而肚子里成千上万亿的细菌都没睡觉,因为你睡前吃了夜宵,它们还在很激烈地工作。

05

人其实应该先立德,其下是立言,再下立功

如果这些技术都是一个方向,那么我们当下现代的人,应该以现代的技术做一些怎样的决策和投资,才能为迎接未来做更好的准备?

当下人投资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这其实是我们人类面临的最终极的科学,就是对人类自身的探求,对生命本身的探知探求。

有一句话:“先有智慧,后生慈悲”。电影《寻梦环游记》里面说,一个人在世界上会死两次。第一次死亡,其实没死,只是肉体离开

了,还可以去冥界将亡人招回来。这是墨西哥的一个节日,在亡灵节可以把已故的人叫回来。

而真正的死亡,是你在亡灵世界都消失了,因为现实世界再没有任何一个人记住你。所以说人其实应该先立德,其下是立言,再下立功。

梁冬对话尹烨(三):今天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也许只要熬一熬,所有器官都可以打印出来

<strong>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某种程度上讲,不管我们今天各自做了多少工作,无论是在戏谑,还是在调侃。也许有一些能够发人深省的一些对话。我们本身就是在立言,也许有一部分在立德,也许有一部分在立功。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都是帮助大家开智。

即使是个负面的典型,也能帮大家去从另外的角度来反思,这个角度来讲,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永生,至少大家会记住你。

很多人知道《冬吴相对论》,很多人也知道梁冬在凤凰台的各种优秀表现。其实你可能会活在很多人心里,即使有一天肉体不在了,这本身也是一种永生,只是在别人的记忆里。

06

我们怎么才能做到肉体更好的跟世界和谐相处(永生)?

那我们怎么才能做到肉体更好的跟世界和谐相处(永生)?以我为例,我每年都会抽一百毫升的血,把白细胞都提出来,存成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放在液氮里。

原因在于,如果未来有一天我得了肿瘤,相信那时免疫治疗一定普及了,但是它需要原料,这个原料不能是已经得了肿瘤的白细胞,应该是年轻时候健康的白细胞。一年存一百毫升血,这个就是我的军火库。而且对身体完全无害,这个量是合理的。

第二个,我会做很多动态的监测。我一般会监测我的细胞的游离DI会不会有些突变,有突变就会提示我去做影像学检查,来确保我是不是有早期的癌症。毕竟在中国,癌症单一看还是第一大死因,合起来看,心脑血管加癌症是最大的死因。

其次还会去检查激素,以及各种营养成分。我每年会扫一些核磁,核磁本身是没有辐射。因为中国人很多这种小的斑块的形成,都是从40多岁开始,体检的时候会检查颅底,看看颅底动脉情况怎么样,这个我会做造影,当然核磁一般也能看得见。

最近我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抽点血把自己的DNA提出来做成干粉,跟着火箭把它送到太空上去了。它就会绕着地球转700多年。要想把它拿回来也可以,但成本太高。

今天我们人类的死亡,都是变成一堆白粉,有一些人变成了碳酸钙(烧成了骨灰),那是无机物。我的这种做法是变成了一种有机的碳,把DNA存起来了。

因为在太空当中,温度很低,几乎没有湿度,是个绝好贮存的DNA的环境。

换言之,未来也许有一天,火星上允许克隆,可以把这个干粉拿到火星上进行克隆。

现在有很多人发射三米多高小火箭,这种小火箭能带到禁地,也能挂若干个仓,DNA也就几克重,再在外面加一个防辐射的金属罩,一共也就几十克,这种技术还是可以做到的。

目前冯仑在做,还有一些太空爱好者成立一家公司叫“无尽之门”也在研究这个东西。其中有志愿者、vip、动植物。最近还放了一些熊猫的DNA一起给发射到太空,最贵的商业收费约几万块钱,它大概会走万分之一光年,会绕地球700多年,这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这可能是未来殡葬业考虑的问题,把公墓送到太空上去。

07

长寿可能跟基因和遗传有关系

我家人的全基因组我都测了,尤其是1916年出生,至今还在的奶奶。她今年过完104岁生日,我将她的全基因一条一条的分析,发现目前人类已知的科学文献当中的长寿位点95%她都有。所以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长寿可能跟基因和遗传有关系,尤其是寿命特别长的这一批。

活到60岁到80岁之间偶然性很大,但真的过了一百岁的人,肯定有一些基因是不一样的。

在未来,每一个人可能从生下来开始,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全基因图谱,因为足够便宜。而他的父母也一定会因为看孩子的基因图谱开始去研究基因科学。到那个时候,我们今天的对谈也许会对他们产生帮助。他们就会心生智慧,进而心生慈悲,我们就会活在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在太空上存一点活的粉和在地里面埋一点死的粉,肯定还是要选择活的粉。而且以后想要缅怀先人的话,抬头看星星,而不是去一块墓碑前。

我们也知道他不在,他可能不知道,这只不过是心里对活人的慰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抬头看看星空,想一想亲人还在,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吊祖。

大部分人可能很难把他的思想影响到他的孙子辈,现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奶奶或者外婆姓什么。

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在于,下一代人不听上一代的话。所以这就是一代一代的演化动力。

最怂的一批狼变成了狗,而最不听妈妈话的鱼离开了水,爬上岸变成了两栖动物,由此就产生了万千陆地上的生物,其中也包括人类。人类是第一批不甘心在树上待着的猴。

08

定期跟智者聊天,有助于我们不那么偏狭

《天方烨谈》这个节目跟大家分享了很多很重要的知识,多了解一下这个世界有不同的人是这样看问题的,是这样做研究的,有助于让我们变成一个不那么偏执的人,这是很重要的。

一个偏执的人很容易情绪过激,一个情绪过激的人对自己会形成内伤,对他人会形成团结上的伤害,最终大家都不和谐,这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

温和不是一个控制的结果,温和是知识全面的结果。慈悲和智慧,要先开智慧后开慈悲,因为有了智慧,才有了自然而然的慈悲。

定期跟智者聊天,有助于我们变成一个不那么偏狭的人,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一直对世界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保持一种开放的敬畏。

梁冬对话尹烨(三):今天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也许只要熬一熬,所有器官都可以打印出来

<strong>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也许我们也要考虑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对很多疾病怀有绝望的心态,但也许只要熬一熬,熬到那个时候,我们的整个器官可以用自己的干细胞打印出来。

梁冬对话尹烨(三):今天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也许只要熬一熬,所有器官都可以打印出来

真正的离开也许不是故去,

而是没有一个人再记得。

今晚就和我们一起分享,

在你记忆中,

那些离开了的家人

最让你感动的事情吧。

梁冬对话尹烨(三):今天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也许只要熬一熬,所有器官都可以打印出来

关注后,

点击菜单栏“视频”,观看尹哥演讲视频和科普视频。

发送数字0,即可申请加入尹哥的粉丝圈“尹力场”。

【声明】生命科学与基因技术正在高速发展,针对同一研究课题,不同团队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甚至相悖的可能。另受本人知识结构及参阅资料准确性的局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欢迎读者随时纠错并参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