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學教授儲殷說出世界真相,卻遭到馬東李誕調侃反對?

最新一期奇葩說,討論話題,“戀愛多年,我不敢結婚,有一瓶‘去除恐婚水’我要不要喝?”

為什麼大學教授儲殷說出世界真相,卻遭到馬東李誕調侃反對?

在節目三辯結束之後,儲殷老師舉手發言,:“聽完薛教授的說法,我自己也是個教授,我給大家說一句實在話,我站在大多數人的立場,過了五十歲以後,生了病你是需要有人幫的,六十五歲以後,你進了養老院,沒有孩子來看你,你知道護工會怎麼虐待你嗎?”

為什麼大學教授儲殷說出世界真相,卻遭到馬東李誕調侃反對?

馬東搭腔,“我反對儲殷老師的觀點,是因為,我特別不喜歡儲殷老師那句,這是我們大多數人,代表不了大多數人告訴你們世界的真相,極其危險!”

兩人一來二回,“打”了兩個回合,最後以儲殷那句“我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結束了對話。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句不假思索,在對方說完毫無預留停頓時間的回答,是敷衍,和快點結束這場對話的“禮貌”而已。

他心裡並不服氣,覺得自己說的才對。

其實,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來講,儲殷說的並沒有錯!社會上的資源就是會留給臺上那些成功的人,普通的人單身到老就是會很“悲慘”。說的沒錯,為什麼卻並沒討巧獲得更多人的認同?

就像馬東老師說的,你代表了大多數人,就站到了少數人的對立面。而真的是這樣,接著儲殷老師再暴露真相,“像臺上導師他們這麼成功的人,你成為他們的幾率非常小。”

是不是大實話呢?也是大實話!

那為什麼大實話遭到這麼多人的反對呢?

為什麼大學教授儲殷說出世界真相,卻遭到馬東李誕調侃反對?

原因一,他的態度、立場和用詞。

很多人都在討論上一期的許吉如為什麼會被淘汰?

其實,她和儲殷都缺少一種“藝能感”,什麼是藝能感?看馬東、李誕、蔡康永就知道了 。深諳屏幕裡的“真真假假”,以一種鬆弛和笑話的態度在屏幕前收放自如。

再看上一期的許吉如,太緊張了,緊張到面部肌肉僵硬,眼神閃躲,表情凝重到“失態”的地步,怎能不被淘汰?這一期的儲殷教授也是,儘管你說的是大實話,但是姿態咄咄,表情凝重嚴肅也到了失態的地步......

奇葩說第六季,最大的進步就是,減少了觀點辯論的“對抗”和“博弈”,演變成“神仙打架”“高手對決”的尊重!

這與前幾季奇葩說是最大的區別和進步。畢竟前幾季,抱團、糾紛的事件鬧得挺不愉快的。

為什麼大學教授儲殷說出世界真相,卻遭到馬東李誕調侃反對?

原因二,他和馬東是兩個層次的討論。

很巧合,我也看了李誕說的那個關於比爾蓋茨的紀錄片,紀錄片裡比爾關心和討論的話題,的確存在,但也的確深遠。都說“站得高,看得遠”,馬東只是比儲殷看得更遠而已。

現實中的殘酷比比皆是,無法討論出結果,也不是開倉放糧那麼簡單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馬東自己也說,他反對的是儲殷老師說的“我們是大多數人”,你代表不了大多數,這樣的話,你就自動站到少數人的對立面。與奇葩說宗旨不合,奇葩說從來不是製造矛盾,而是通過正反房對立的角度,對自己頭腦的一次思辨。

為什麼大學教授儲殷說出世界真相,卻遭到馬東李誕調侃反對?

正如邱晨剛才辯論所說,“誰主張誰行動,所有不解決我問題卻要我消化情緒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婚姻,說到底是社會產物,就像薛教授說的,社會的發展,女性的獨立,很多人便不再依賴婚姻模式,有更多的人生生活方式的選擇。這個社會的養老、就業、失業都是問題,我們能感受到那種無力感,但並不是可以一刀切出個政策就能改善的。

作為一個教授,作為一個節目的播出,是有傳播性和導向性的,是有一定社會責任的,如果不能啟迪人以思考,最起碼不要激化矛盾,樹立單一選擇的生活例子。

你會發現奇葩說所有講“現實殘酷”的語言都是段子,沒有誰大張旗鼓嚴肅公瑾地攤到牌面來說。

為什麼大學教授儲殷說出世界真相,卻遭到馬東李誕調侃反對?

馬東、李誕不知道這個世界的真相嗎?知道。但是他們做著更形而上的事情,並儘有可能的去為社會做點什麼事情。說到對於蒙味的啟蒙,馬東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要做得多,《奇葩說》對於生活裡不被人注意卻常常影響巨大的話題提出了一次又一次的釐清和思考!

所以,儲殷與馬東的辯論,是兩個層次、兩個世界的對話。無分對錯,最起碼,於這個舞臺來講,不得體。

現代人喜歡管這叫“情商”。所謂情商高,其實就是懂得分寸,進退有度。能讓人憤怒很容易,能讓人笑著思考人生很難,馬東、李誕了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