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是荒唐昏君还是统治高手?你们想多了,他就是单纯的不想上班

引子:万历十四年九月的一天,大明皇帝朱翊钧诏告大臣:我足疾严重,头晕目眩,一直在服药,不能见外人,要休养一段时间。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却开启了一段漫长的翘班生涯。

大家还为他这一段漫长的“偷懒时光”定了个义,叫作“怠政”。

关于万历怠政,众人看法不一,有说他是个地地道道荒淫无道的昏庸天子,有说他其实是位高明的幕后老板,这也是万历一生的争议。那么,万历怠政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他究竟是位荒唐昏君,还是位统治高手?

一、被抹黑的万历皇帝——主流未必真实

以《明史》为代表的传统主流思想将万历定位为一位懒惰昏庸荒淫无度的皇帝,并给出“明亡,实亡于神宗”的著名结论。

虽然《明史》是正史,是研究万历乃至全明王朝最权威的史料,但事实上,我们知道《明史》是满清修的,满清推翻了大明的政权,在修史的时候自然会强调大明政府的昏庸无道,以证明自己取而代之的合理性,这点前朝在修史方面都有体现,不过《明史》体现得格外明显。

因而,我们不能排除它在描述万历怠政史实的时候,随之发表的观点有所偏颇,不够客观。

万历是荒唐昏君还是统治高手?你们想多了,他就是单纯的不想上班

万历皇帝画像

更有一种观点,多见于万历朝的臣属,还有至今一些研究者也支持,就是觉得万历托病不朝是完全因淫懒所致,而其真正的“病根”就是“酒色财气”,贪婪荒唐。

然而,随着定陵考古挖掘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拥有了关于当时最可靠的证据资料,将万历皇帝的尸骨复原后,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他的右脚要比左脚萎缩短小一大截,而且其身体最后的姿势也十分扭曲痛苦,这说明万历真的患了很严重的足疾,他没有撒谎。

若把他不上朝的原因完全归于他的“嗜酒好色、贪财易怒”,是有失公允的,谁没个小灾大病呢,生病了没法工作嘛。要是个普通人,请个大假休息调养是情有可原的,而作为一国之君的万历,一分钟不在就会有堆积如山的国事无法处理,这得怪他的祖宗们,为了大权独揽事必躬亲,殊不知多少代之后的朱翊钧可没有朱元璋那么强的精力啊。

万历是荒唐昏君还是统治高手?你们想多了,他就是单纯的不想上班

万历真的患了很严重的足疾

二、万历:我是不上朝,但我说过我不理政吗?

有一点必须为万历大哥澄清——他虽然懒,也挺荒唐,但绝不是混乱昏庸,他有着一个十分清醒的大脑,运转着关于他的江山的一切。

万历不上朝,却和不理政是两个概念。他虽然躲着大臣们的口水不愿出来,却是在静静关注着前朝的一举一动,在大事上关键处点一下决策性指示,他也将国家命脉走向画在心里了。

这一点在 “万历三大征”中体现得十分清楚。他换了一种方式,用圣旨和谕令来完成对国家的最高指示,偶尔在暖阁接见一下首辅大臣等部分高管,就算是接接“地气”了。

要说万历这处政方法,有些类似我们现在政府或企业施行的小范围、不定时政策会议。省去了每日一早的例会,其实只不过是少了大臣奏报吵嘴的机会而已,一些定时的接见朝见,很多都没什么实质性效果。万历赖着不去,只时不时给个最高批示,倒是提高了不少工作效率。

对于他不批奏疏,不见大臣,完全是因为那时的官员和现在有些单位的有些同志一样,时不时想在领导面前露一把脸,说点有的没的写点无关痛痒的。小编查证过明朝部分的奏本,发现有很多是那些言官没事找事的废话,更有白痴的主张建议充斥其间,不看也罢。

万历是荒唐昏君还是统治高手?你们想多了,他就是单纯的不想上班

一代明相张居正

重大的事宜,万历大哥还是会处置的。比如耀亮青史的“三大征”,万历的表现更像个运筹帷幄的远方遥控者,决胜于千里之外。

“三大征”的战功也成为支持“万历怠政并不昏庸,实际很牛叉”的观点的最重要证据。由此,有人会说,万历的翘班不是“怠政”而是一种很高级的太极手段,他躲在幕后操纵着大明朝廷的生命线,运用类似道家“无为而治”的方针,行使他的统治之术。

这种说法不能说全无根据,万历的爷爷嘉靖因为痴迷道教,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就践行得相当认真,万历也受到一定影响。而自朱元璋以来完善的强大紧密的文官系统,哪怕最高领导不称职,一定时间内下面各部门也基本上可以按部就班,配合正常,这给万历的“无为”创造了基础条件。凭此,一部分人就认为他是位很聪明很厉害的君王,甚至“功过康乾”。

万历聪明,这必须承认,但要说就此判断他是位智慧明君,则又走了另一个极端了。因为他的怠政确实给朱明社稷捅了不小的破洞。

万历是荒唐昏君还是统治高手?你们想多了,他就是单纯的不想上班

耀亮青史的“三大征”,万历的表现更像个运筹帷幄的远方遥控者

三、万历怠政的弊端

捅了什么破洞呢?

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官员缺席

皇帝执政不负责任,中央疲软,人事调配自然会出问题。明朝这帮大臣的刚烈脾性让他们对这草包皇帝失望透顶后,很多都选择了辞职,加上被万历炒了的,士大夫的工作热情大大减退。

后来大明的官僚系统就变成了,谁不想干了,把官印一挂,走人就行,不用上报,因为上报不上报都没人管。皇帝还不管吏部纳新的活,这种“鸡毛蒜皮”的事他懒得处理,结果新员也补充不上。

一开始只有那些用处不大还净帮倒忙的言官滚蛋,可越发展就不仅仅是言官了,就连尚书、巡抚都不干了。到了万历四十一年,已经严重到南北二京缺尚书、侍郎这样的高管达十四名。幸而自老祖朱元璋定下的牢固紧扣的文官制度,有的一人身兼数职,才使国家系统不至于彻底崩溃。

此时已是“九卿强半虚悬,甚至阖署无一人,监司郡守亦旷日无官。”如此萧条凋敝,还像一个方圆百万的大帝国应有的统治集团吗?无为得真叫一个彻底啊!

万历是荒唐昏君还是统治高手?你们想多了,他就是单纯的不想上班

万历年间辞官现象严重

比缺员更可怕的是党争

皇上不出门,骂他他听不见,那就只有互骂了。

大臣的口才文化就展现在前朝拉帮结伙地互喷,东林党、齐党、宣党、昆党……光数得上名的党派就一堆,他们斗得兴致勃勃面红耳赤,整个帝国的统治环境可谓乌烟瘴气浑浊不堪。

这样背景下的CEO朱总,估计在后屋里乐得轻松了,你们对骂去吧,正好别扰乱我。他也许没有想到,吵架重心的转移换得了他的轻松,引发的党争事件几乎毁掉了他祖宗打下的朱姓江山,到以后他孙辈天启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可收拾了。

张居正改革的流产

还是说万历,他可以远征三次,可以放手不管,强大的支持就是他老师张居正发起的那场伟大改革,给他留了一场“中兴”的辉煌,一个盈裕的国库,能容得他折腾N久。

可惜的是,这场本可扭转明亡的改革,万历并没有珍惜,随着张居正死后被抄家,他的政敌抓紧反攻,改革措施便逐渐被废除,积累的财富也被万历耗空,导致明朝真的没有死而复生的力气了。就这一点,万历就不是位明智的君主,他的怠政也真的是为明亡起了催化作用。

万历是荒唐昏君还是统治高手?你们想多了,他就是单纯的不想上班

党争祸国

四、哪有什么深谋远虑呀

总结来说,这一场史上著名的皇帝翘班运动,万历呢,既不是被人骂得体无完肤的荒淫昏君,托病享受完全不理政事,也没有一些人说的高黑神秘、独特操纵国家,更不是什么功盖康乾的皇帝。

事实上他就是个多病又怠懒的人,性子偏于软弱,不幸生在帝王家做了一国之君,国事令他忧郁烦恼、心力交瘁,对大臣的管理又万般困难,本着节能减排的理念,就能躲一时算一时吧,不得不处理政务或者遇到他愿意管的事情的时候就出来干干。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万历的能力应该是不差,他骨子里依然蕴藏着洪武永乐的细胞,精明和心机让他牢牢紧握着属于他朱氏的帝国集团。况且,大明的官僚机构也着实牛气,万历怠政数十年居然撑着没垮。这常常让人震惊刮目,忘记他真正是有多少斑点,而一味着眼于他的能干了。

只不过偶尔露出的一点好处盖不住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历史研究有时会夸大这些巧合一样出现的好处,而忽略掉事情的本质,把他的想法说得好像特别高大上,计划得多么复杂多么有远见。

万历是荒唐昏君还是统治高手?你们想多了,他就是单纯的不想上班

事实上他就是个多病又怠懒的人,性子偏于软弱

万历其实就是因为懒,还有病,不想去干活而已,哪渗透出那么些个深谋远虑呀。

公平一点来说,万历皇帝没有传统评价的那么荒唐无道,这位精明的领导不会让他的天下彻底崩溃。但由于他的自私怠懒,留给国家更多的还是漏洞和创伤。

那种“无为”与“幕后操控”在今天看来不管有多么先进合理,在当时那个大臣要上书、皇帝要勤政的环境背景下,只会让他的大帝国一口吃不消。连一步一步的改革都多有艰难,不小心就会失败,更别说他这个变化是突然一下的怠政了。

万历是荒唐昏君还是统治高手?你们想多了,他就是单纯的不想上班

万历其实就是因为懒,还有病,不想去干活而已

更多精彩请关注“你史不史啊”,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必定认真回复!谢谢!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